莲乡·恋乡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uangxi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花袅袅,接天莲叶,无穷无尽,踏着微风,涌起浪花,一浪又一浪……看着眼前无边的荷塘美景,挪不动脚步:梦里的莲乡,竟停驻在这里。
  站在江畔梳理被江风吹乱的思绪,拭去时间的尘埃,故乡的莲与那些大大小小的故事涌现在眼前,温香如初。我爱故乡的莲,不是因为周敦颐的《爱莲说》,也不是因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而是我和莲叶相互的陪伴,心灵的交流,无语的默契……
  我爱故乡的莲叶。当它在我一个冬天的期盼中悄然睁开柔嫩的眼睛时,满池的沉寂因她的眼睛而漾起春色。小荷露尖,蜻蜓立头,丝丝怜惜,油然而生。沐浴在阳光里,莲叶释放着快乐,舒展开来,用透明而生动的绿铺满池水。轻轻地,水池胀满了绿色的柔情。在那鲜活的绿叶之间,隐藏着淡蓝的莲脉。我屏住呼吸,就能感受到她轻微的脉搏。
  我爱故乡的莲花。当饱满的蓓蕾从挨挨挤挤的莲叶中间探出一抹羞涩时,我就知道洁白的莲花就要静静地开放了。花瓣在第一缕晨曦中婉约地舒展开来,扬起醉人的娇颜;那梦幻的粉红、无瑕的洁白,还有那无痕的红与白的过渡,不是最典雅的妆容吗?清风微拂,莲花便袅袅娜娜地在荷叶里掩藏笑脸,我仿佛听见她愉快的银铃般的笑声,醉人的芬芳,就随着她的呼吸悄悄地沁入我的心脾,娇嫩的她承受不住太多的热情,时间长了,她会慢慢地闭上眼睛,合上花瓣,掩藏起来。第二天,她依然坦荡温柔地开放。那时,我总是幻想着莲花变成一只只洁白粉红的小船,把我送到远方,那里肯定有诗歌和伊人,等候在水中央……
  站在江畔,远眺故乡,故乡那十里荷塘,是否还是当年我离家时的模样;荷塘边爬满青藤的石桥,是否依旧藏着儿时采莲的歌谣;翠竹中的红墙黛瓦,是否仍然端坐着儿时的伙伴;碧绿清澈的荷塘,是否还有红鲤白鲢……故乡的荷塘呀,五百年后,我要做你怀中的莲,或莲下游着的鱼。
  故乡那些往事,清晰如初。而我只能在这遥远的江边想念故乡的莲,想着我与她的约定……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南京中学高一1班)
  老师赏评
  文章有感而发,爱莲越深,乡愁越浓。文章扣住题意,触景生情,从眼前之景,引入回忆,回忆自己故乡的莲,抒发对故乡莲的热爱。最后转入现实,抒发愁思。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不难想象,作者与故乡的莲相依相伴。而那些点点滴滴的故事,恰恰最能引发作者的乡愁。文章的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雅致,是一篇佳作。
其他文献
这几日读李贺,他别出一格的浪漫与充满幻想的诗句不停地在我脑海中反复,让我觉得我们是同枕一样的星河入梦。前期放恣骑驴于高山流水间逢烂漫,之后九年做鬼,“天荒地老无人识”。我读李贺,读得太仓促,别人说他有多么“生不逢时”,我却觉得他神秘莫测,是个极有抱负的人。  李贺,“唐诸王孙李长吉”,他的父亲,李晋肃,没能在诗人的路上走得出彩,为儿起名“长吉”,是希望孩子一生顺利。受楚辞和李白的影响,李贺的诗一路
期刊
抛出问题 大家畅谈  于老师走进沙龙教室,在小黑板上写了“草灰银蛇须细品,花开两朵增光辉”十四个字,然后转身,对同学们说:“各位同学,看到这一行字,你们能猜到今天沙龙要讨论的主题是什么吗?”  邹孟君立马举手,站起来说:“我知道,于老师,是有关线索的问题,‘草灰银蛇’是伏笔,‘花开两朵’是双线结构。”  老师含笑点头,说:“很好!邹孟君,既然你能立马明白老师要讨论的问题,那你肯定能举出我们学过的课
期刊
斯蒂芬·霍金贵为英国国宝和流行文化的明星,在中国也不例外。他在轮椅上的形象有着极高的辨识度,又借着盛名家喻户晓。他的著作不仅进入了郭德纲的相声,在他去世后,多家中国媒体甚至请出通俗小说作家刘慈欣来评价他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霍金一貫享受自己的大众偶像角色。出版界同样如此。  1988年,矮脚鸡出版了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意在向普通读者解释宇宙运行的规则,很快成了现象级的畅销书,二十年来以四十
期刊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古诗词辉煌灿烂,诗人众多。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他们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都是值得细细玩味的。  请你选一个或者两个中国古代诗人,来诠释你心中的诗人形象。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林语堂说:“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此话不无道理,苏轼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来感慨自己
期刊
《厉害了,我的国》作为一部银幕少见的“纪录片化”的电影,视角独特,题材新颖,用影像书写了新时代中国的华美篇章。影片中大量壮观恢弘的航拍镜头,记录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地球卫士”奖的塞罕坝林场等一系列中国贡献;从圆梦工程、科技创新、绿色崛起等多角度全方位展現了我国的大国风采,用影像为观众呈现了一组组难得一见的震撼画面。影片将大事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读书是才智的源泉。读书是对思想的净化。读书是一种享受和乐趣。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颜真卿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  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自己对读书的体会和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
期刊
我曾在易水,掬着销肠伤骨的冰冷河水一口口喝下。已经时隔二十年了,忆起来仍然禁不住打一个寒噤:好凉啊……  如今窗下南眺,只见楼涛楼浪滚滚向南,只有混凝土沙漠上腾曝着的灼烫蒸气,哪里望得见南方的易水呢。  清夜在暗色中南望,还能在黑蒙中多少幻想易水的碎动呜咽;若是在这样凶恶肆淫的暑昼正午,人连那痴游幻视的一束神经也被残酷地烙断了。  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  静想来,怀念易水真是乖僻招嫌得
期刊
闲来无事,唯好读书。  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清风习习,暗香盈袖,皓月凌窗,这时候,一个人轻轻地,悄悄地,静静地,平心屏息,品一杯茗,捧一本书,或线装的古籍,或复印的时文,独自运目览视。时而圈点,时而吟哦,时而自语,时而沉思。读到李清照的“愁”字,不觉鼻子发酸,眼睛发胀,凄然欲泣。读到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不觉豪气填胸,热血沸腾。读到杜十娘投江一跃的“恨”,一气之下,挥拳击案,横眉
期刊
【素材一】  面子与“悖德”  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访问上海时,曾应著名画家王一亭之邀,到王一亭的家——梓园吃晚饭。  这是一顿异常丰盛的晚宴。“在那没完没了的宴席上,尽是连欧洲人也难以想象的悖德的美味佳肴。”(爱因斯坦语)爱因斯坦的夫人爱尔莎甚至惊呼:“光是这些粮食就足够我吃上一年的!”爱因斯坦对于如此“奢侈铺张”的招待,在日记中用了“悖德”两字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  “悖”是违反、
期刊
【聚焦热点】  2018年1月9日,云南昭通一名头顶风霜上学的孩子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照片中的孩子站在教室中,头发和眉毛已经被风霜粘成雪白,脸蛋通红,穿着并不厚实的衣服,身后的同学看着他的“冰花”造型大笑。经记者核实,“冰花男孩”系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王福满,因当天气温较低,家离学校太远,走路来上学沾染冰霜导致。照片是班级老师在1月8日8∶50左右拍的,拍完发给校长,流传到了网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