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国情与计划生育讲习班”将在京举办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中国人口学培训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将于今年5—6月份在京联合举办三期“人口国情与计划生育讲习班”。这是该两单位从1990年以来连续第三年联合举办以计划生育干部为主要对象的短期培训班。中国人口学培训中心是中国政府与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联合设立的以承担中国国内和国际短期培训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培训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是国家教委所属重点高校中唯一培训人口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系,并是全国唯一具有人口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全
其他文献
<正> P04项目“中国改革开放中最新人口问题”课题组,在国家教委、联合国人口基金及有关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各位专家、学者的通力合作下,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为了交流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把研究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促进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课题组于1991年11月8日至12
<正> 我国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增加了前三次普查所没有的人口迁移项目,从而为了解近5年中我国的人口迁移状况提供了权威数据。以此再结合对其它资料的分析,使我们可以为建国40年来的人口迁移,尤其是省际人口迁移,勾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 (一) 应该承认,过去我国一直缺乏有关人口迁移的完备统计。户籍登记机关提供的数字,已汇总发表在《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正> 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化既是以往人口自身及社会经济变化的反映,也是决定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人口未来生育水平、国民收入、产出结构和消费结构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深入研究和了解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提供了最新资料。结合前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本文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变动及其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可能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正> 市镇建制与城镇化水平是既有联系,有时又可能有某种差别的两个不同事物。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有456个市,9321个县辖镇。按市行政区划管辖的总人口(不含市辖县)计算,达33451万,县辖镇行政区区管辖的总人口达26676方。两者合计为6012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3%。但这不等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因为在这些市和镇中包含有大量的农村型居民区、人口数达
<正> 婚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和切身利益,而且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同时还制约着人口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因此,保证和促进青年男女在合适的年龄顺利地择偶、正常地建立家庭、更好地承担生儿育女的义务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正> 在中国农村目前的发展水平下,育龄夫妇作出生育决策的最直接的社会环境是农村社区(乡、村)。社区由于其中介地位,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以及综合功能而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1990年下半年对江苏太仓、河南社旗和湖南武岗三个县的五个村进行了实地调查。以问卷形式调查农民家庭1076户,作非问卷深入调查300多小时。本文主要利用调查所获资料探讨社区因素对农村人口控制的影响。
<正> 一、提出人口现代化的必要性 经过十几年来的艰苦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基本国策,人口意识、人均观念已相当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从反映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指标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等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从反映人口素质的主要指标来看,婴儿死亡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文盲率以及每万人中受过初中、高中、大学教育的人口比例等指标都有较大改善。总之,人口增长速度得到
<正> 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现象的空间属性的科学,它以人口数量与质量、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地域特征和空间差异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早在十九世纪,德国与法国地理学家所作的尝试与探索,奠定了近代人口地理学的基础。本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口问题的日益突出,加速了人口地理学的发展。进入80年代以后,人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又
<正> 1990年,宜昌市主持召开了全省八个大中城市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交流会,同年5月,又在本市主办了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验交流会。下面介绍宜昌的经验: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努力创造齐抓共管的大气候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以及城市经济的繁荣,来宜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全市有暂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计6.7万。近几年来,宜昌市多次
<正> 针对当前人口出生高峰,各地都加强了对婚育人群的生育管理,特别是加强了人口计划的管理,不少地方在年度人口计划中,还实行“双轨”控制,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年度人口计划还是时有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早婚早育的冲击和影响。早婚早育的治理问题长期进展不大,甚至陷入当前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婚姻管理措施软化,婚姻管理同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不配套,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