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指向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is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精辟概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人民”是贯穿其间的价值意蕴。他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观,生动揭示了我们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鲜明宣示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永恒追求。不负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指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本色、最亮丽的价值底色。
  来自人民:党与人民血脉相连
  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50多名党员到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人民是我们党立党强党兴党的根本所在。
  “一叶红船”系民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初心是宣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初心是胸襟。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初心是承诺。我们党始终将自己视为人民的普通一员,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半床被子”暖民心。“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床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3名红军女战士长征途中借宿老百姓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乡的故事,记录下了党和人民骨肉之情的一段历史佳话。“半床被子”是一个见证,无论多么艰苦卓绝,我们党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半床被子”是一条纽带,连接起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党把初心交付给人民,人民则把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乃至最后一个儿子交付给党和革命;“半床被子”是一种寓意,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精神密码。
  “都是烈属”聚民心。毛泽东在会见黄继光母亲时曾经动情地说:“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得光荣,我们都是烈属。”两位烈属,一位是党的领袖,一位是普通母亲,但他们人格是平等的、情感是相通的、奉献是共同的。都是烈属,昭示了一种特殊关系,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普通一员;昭示了一种特殊情怀,在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面前,党和人民永远站在一起、奋斗在一起;昭示了一种崇高境界,我們党以身先士卒、无私无畏的牺牲,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爱戴和拥护,凝聚起勠力同心、共赴时艰的民族伟力。
  为了人民:党与人民命运与共
  我们党为了人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从积贫积弱、任人凌辱,到物阜民丰、海晏河清,党带领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始终把人民立场、人民至上作为最根本的价值选择。
  根本立场就是“人民立场”。根本立场彰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本色。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场。根本立场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集团、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根本立场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私情怀。我们党始终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从脱贫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到抗疫斗争中“一个也不放弃”,正是我们党忧民、爱民、为民、惠民初心的生动写照。
  根本使命就是“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惊涛骇浪,我们党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始终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人民的利益,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马毛姐、柴云振、王书茂、张桂梅……与“七一勋章”交相辉映的这些名字,既是中国人民的普通一员,更是中国人民的杰出代表与精神坐标。
  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带领人民当家作主。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人民第一次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我们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广大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带领人民走向富强。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依靠人民:党与人民水乳交融
  我们党依靠人民,以人民为江山、以人民为底气。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依靠人民团结奋斗、依靠人民披荆斩棘,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确立人民主体地位。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接力奋斗创造的。明确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只要我们党始终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就能无往而不胜”。明确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阅卷人。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顺应人民主体选择。人民和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人民和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義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人民和历史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的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正是因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团结依靠广大人民,我们党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造福人民:党与人民共筑梦想
  我们党造福人民,为人民福祉、为人民安康。今天,“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夙愿已经变成美好的现实图景,中华民族正在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行。
  “以百姓心为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把坚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统一起来,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坚持兼顾人民群众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的辩证统一。立足当前、面向长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事、难事、操心事、揪心事。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辩证统一。针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切实抓好改善和保障民生各项工作,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为人民美好生活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把握“国之大者”。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坚定正确方向,充分认识“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把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增强问题意识,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过去一百年,我们党向人民和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我们党正意气风发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牢固树立正确的“现代化观”,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在胸怀“两个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目的是更好地造福中国人民。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在道义层面与人类进步事业高度契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胸襟、情怀与担当。牢固树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责任感,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为什么能够成功”“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战略高度,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履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私襟怀、崇高境界和庄严承诺,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新时代最强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中国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的前景,必将展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接续奋斗之中。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艺术学院基地主任、首席专家,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苏胜利
其他文献
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是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开展学习教育始终强调的方法论。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这次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21年4月,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开展好这项实践活动,就是要把学习成效转化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对此,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加全面的掌握文章内容,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背景下,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英语是初中生主要学习的科目,初中生学好英语知识不但能够提升个人成绩,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今天,初中英语课堂上,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需要,同时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情况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出现了,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实现教学质量的最大化。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英语课堂上,分层教学的应用途径。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不仅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言不可或缺。色彩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该文就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实践策略展开研究。
机电专业是中职课程中的重要专业,但是由于机电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十分低下。但是任务驱动法是新时代衍生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中职机电专业之中,可以有效保证学生的机电课程学习效果。而学生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者,基于此,中职机电专业教师可以积极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随之不断提高学生的机电学习效果。
基于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分析,中职学校应当开展对混合式教学理念的研究。针对当前中职院校的现实情况,提出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有效策略。本文将针对中职学校混合式教学理念进行充分研究。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的应用策略,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旨在对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索分析,仅供参考。
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正是模仿能力很强的阶段,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抓住孩子身心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开展,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将结合相关话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以来,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率先发展起来的江苏,始终在解决问题中探索前行,在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厚植起先发优势。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江苏必须更大力度推进改革,更高水平推进开放,
学生凭借信息活动,可以有效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和其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合作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信息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种方式能引导学生更轻松地掌握信息技术,是教师要思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