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色十字花科蔬菜——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 Makino var.rosularis Tsen et Lee)

来源 :云南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953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塌菜,别名塌菜、塌棵菜、塌地松、黑菜,太古菜,英文名Wuta-stai.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为2年生草本植物,异花授粉,按叶形、颜色不同,可分为乌塌菜类和油塌菜类.一般按株形分为塌地和半塌地2种类型.
其他文献
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红河产草果中桉油精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表明,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0.2049X+7.9136(R2=0.999),进样量在20~800 ng,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试验RSD为0.47%(n=9),平均回收率为97.40%,重复性试验RSD为7.20%,准确度试验RSD为3.80%.试验方法稳定可靠、简便可行,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为红河产草果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以“京藏香”草莓为试材,研究草莓设施栽培中常规施肥配合加施秸秆有机肥料和含腐殖酸水溶肥2种不同处理对草莓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配施秸秆有机肥、含腐殖酸水溶肥的草莓植株长势更健壮;在果实品质方面,配施秸秆有机肥的草莓单果重更大,较常规施肥增加了17.5%,配施舍腐殖酸水溶肥的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及硬度更大,其可溶性固形物较常规施肥增加了14.6%,硬度增加了19.4%.
在文山州砚山县开展了小麦抗旱高效机播技术试验.结果 表明,不论是在传统种植中还是在机械种植中,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传统种植+秸秆覆盖处理和机械种植+秸秆覆盖处理的经济效益分别比传统种植高了10.44%和9.48%.虽然秸秆覆盖的2个处理的产值较高,但由于传统种植人工成本高,因此,机械种植的处理经济效益较高,机械种植处理和机械种植+秸秆覆盖处理的经济效益分别比传统种植提高了6.22%和7.24%.因此,机械种植+秸秆覆盖的处理是最佳处理.
通过对云南省2021年秋粮的生长季气象条件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等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云南省2021年秋收作物为近年来中等略偏好年景.
保山市油菜产业“十一五”以来在种植面积、产量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作者通过开展油菜栽培模式及技术试验研究,总结出油菜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
针对猴桥镇水稻生产期间低温、多雨、少日照的不利气候因素,以丰产性、抗病性、抗寒性为主要选择依据进行水稻品种的引进筛选试验.2017-2021年共引进水稻品种46个试验,结果表明,其中6个品种可供当地生产应用,12个品种可过渡使用.
2016-2020年,通过调查祥云县晚秋甜脆豌豆根腐病发生情况,同时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重发区秋甜脆豌豆根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重点分析了气象因素、栽培因素对秋甜脆豌豆根腐病的影响.结果 表明,祥云县秋甜脆豌豆多年连作、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品种相对单一是秋甜脆豌豆根腐病重发生的主要原因;祥云县秋甜脆豌豆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并提出了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等的防治措施.
应用丸粒化包衣和拌种处理评价4种杀虫剂对玉米种子的安全性和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筛选出效果最佳的种子处理药剂和用药剂量,为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防治提供保苗新技术.结果 表明,药种比为10∶1000的氯虫苯甲酰胺丸粒化包衣处理和药种比为2.5∶1000的25%乙基多杀菌素拌种处理不影响出苗率,其余处理对出苗率均有影响;在测试的4个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丸粒化包衣处理防效最好、持效期长;其次是溴酰·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防效较差的是氟虫氰,其防效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增加逐渐减弱.乙基多杀菌素丸粒化包衣处理优于拌
2019-2020年罗平县完成油菜示范样板86.67 hm2,样板采用“三化”集成技术平均单产达3246.3 kg·hm-2,比非样板平均产量2842.8 kg·hm-2增产403.35 kg·hm-2,增长14.19%,共增收油菜籽35 t;66.7 hm2“三化”集成技术,投入6860元·hm-2,与传统种植方式投入7960元·hm-2相比较,节约成本1100元·hm-2,节本13.82%,示范区共节约95337元,示范效果带动显著.
沃柑是一个晚熟高糖型杂柑品种,云南最早于2010年引入宾川县种植,通过10年的发展,到2020年,以宾川、鹤庆、永胜、华坪为主的金沙江干热河谷产区,沃柑面积已达10000 hm2,投产面积超过6000 hm2,年产值16亿多元,种植沃柑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为进一步提高沃柑生产的质量和效益,现结合该产区的地理、气候特点和栽培模式,总结了一套适宜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沃柑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