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上诉权滥用的法律规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相对开放的民事上诉启动程序,导致民事上诉权滥用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既严重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司法资源,也给被上诉人带来了不必要的煎熬和损失。国外许多国家或地区都设立了上诉许可制度、假执行制度,并通过民事制裁的手段对民事上诉权滥用行为进行控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立法和司法实践,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参考。我国也应考虑通过建立上诉审查程序、假执行制度,以及必要的民事制裁措施等方式,对民事上诉权滥用行为进行规制。
  关键词 民事上诉权 上诉许可 假执行
  作者简介:唐娟,四川省邻水县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25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问题日渐复杂。在此情形下,构建企业法治文化这一任务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便日益凸显。“依法治企”理念是构建企业法治文化的精神内核,从“依法治企”的角度出发,通过引用相关案例分析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团队的构建及法治控制程序建设,探索依法治企理念应当如何实现于企业的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从而促进企业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企业法治文
摘 要 蒙古族被称为是游牧民族,在草原这种特殊环境下,蒙古族创造了游牧文明。游牧文明是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和驾驭自然资源和自然力,寻求一种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性,它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生产力,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资源。这些保护草原的传统和习惯体现在他们游牧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 蒙古族 保护草原 游牧生产生活 习惯  作者简介:吴凤英,内蒙古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
摘要:中西方法律文化交流的道路从未为历史的风沙所掩埋,两者交流、冲击、融合的结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不可缺的基石,本文旨在通过两部影视作品的比较,对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无讼”观和西方法律价值观中“正义”理念的分析比较,提出中西方法律价值理念的良性互动的建议,以期能够对当前中国进行法治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法律价值观;无讼观;正义理念;良性互动;中国法律现代化  作者简介:杨柳、董书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变革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我国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春天。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的环境却成为了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大众忧心的焦点,对于环境法的改革以及修正也处在了最关键的时期,可以说对环境法进行修正从其本质上讲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在于环境法是一种单行法,同时我国的环境法在实际的实施中也遭遇到能源以及产业区域等结构的严重阻碍,多方面的原因促使环境法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对大学章程的研究方兴未艾。大学章程作为大学治理的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学校名称、办学宗旨、行政组织、学生与教职工、办学主体、经费来源等各个方面。而在行政法学的视野中,章程的核心内容是大学与政府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界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传统社会中大学受政府的直接控制,改革开放之后,这种关系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国家越来越认识到政府有限管理、发挥大学积极能动性的重要性。我国部分高校的章程
摘 要 本文指出,在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法律文化的勃兴势在必然。襄阳市襄城区检察院准确把握检察文化的战略性、地域性和先导性地位,认真贯彻高检、省、市检察院相关部署要求,结合襄阳市委打造“一城两文化”品牌契机,在检察文化建设过程中注重提炼地域文化特色与法制历史传承紧密结合,以古喻今,在创襄城检察特色文化品牌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体现了检察职业特征的检察文化观念,形成了相关的检
摘 要 由于我国传统上原告资格的“直接利害关系”认定标准的滞后和与司法实践的不相适应性,最终使得公益诉讼等新型诉讼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本文通过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代表性国家关于民事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分析和借鉴,认为需要从立法上修改和完善我国关于该制度不适宜的规定,进一步拓宽原告资格的范围,为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提供法律依据。  关键词 原告资格 直接利害关系 公益诉讼  作者简介:靳玉梅、刘春德,天津
摘 要 解释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庄子和古希腊的神话。在现代法学研究中,正如德沃金所言:法学的基本问题并非法是什么,而是什么是对法律实践的最好的解释。《西方法理学——解释的视角》一书从解释学这一在中国法学研究中尚处起步阶段的视角对西方法学理论进行探究,对法理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法学 视角 解释学 方法论  作者简介:高飞,武汉大学法学院,研究方
摘 要 彝族习惯法历史悠久,自成一体。彝族民间纠纷有其独特而有效的法律规制方法,凉山彝族民间纠纷常常由德古 调解。我国现代化法治建设进程中,彝族纠纷解决机制虽然在萎缩,但其在彝族地区仍不失为重要的司法手段,本文拟以凉山彝族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入手,对彝族地区刑事习惯法展开研究,以期促进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融合,提高我国依法治国的水平。  关键词 凉山彝族 刑事习惯法 刑事和解  作者简介:王扎龙云、
摘 要 当前北京市朝阳区公安民警职务犯罪案件呈现增长趋势,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形象,造成了许多社会负面影响。公安民警职务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防范对策不仅需要公安机关外部的监督、制约和提供法律保障,也需要公安机关内部加强自身建设,自觉抵制职务犯罪行为。  关键词 公安机关 基层公安民警 职务犯罪  作者简介:马益飞,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助理检察员。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