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绝对不是一步之遥。
科学家们在科研上获得成功,其成果能在市场上实现价值固然是好,但遭遇失败的情况也绝非个例。这其中,往往有本案例所呈现的、科学家和投资客两个群体间真实而激烈的博弈。
熬出头的治癌科学家
对于柳岩深来说,他人生的头50个年头,基本上是在寂寞中度过的。他将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他深爱的生物制药事业上。他在实验室里最长的一次是一个月,当他出来的时候,发现妻子和孩子已经不知去向。妻子给他留了封信,说嫁给他是个错误,他应该和实验室结婚。妻儿的出走让柳岩深备受打击,但是,他很快就在实验室里把这件事情忘记了。
有人说,人越伟大,缺陷越明显。国学大师季羡林,备受国人尊重敬仰,但家庭生活非常失败,在儿子眼中,季羡林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一个有国无家的浪人,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
而柳岩深也是这样的人。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苗林克”更重要了。“苗林克”主要用于癌症的治疗,它可以修复细胞,如果不能修复就杀死癌细胞,同时抑制新的癌细胞生成。柳岩深已经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在“苗林克”上。到2003年“苗林克”的研发已经到了攻坚阶段,柳岩深告诉自己不能分心,否则将前功尽弃,所以他没有去寻找妻儿,这也导致了他和妻子的最终离婚。
在柳岩深和妻子离婚两年后,也就是2005年,一直备受质疑的“苗林克”终于赢得了应有的尊重。因为这项专利,柳岩深被美国一个州授予“生物科学杰出成就奖”,随后在20多个国家参与的创新科技评选中,“苗林克”脱颖而出拿到创新金奖。
外人对柳岩深取得的成绩羡慕不已,其实大家并不知道,这个时候柳岩深正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难题。
暴利产品吸引资本眼光
原来,柳岩深10年前从研究所出来以后,就成立了格力塞公司专门致力于“苗林克”的研究。在这期间,政府、企业和朋友都在以赞助的形式对他和公司进行帮助。现在“苗林克”已经研制成功,但在柳岩深看来这仅仅是第一步,还有更重要的一步没有完成,那就是实现“苗林克”的产业化,迅速推向市场,在临床上全面普及,惠及更多的病人。可是,他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没有资金,而且产业化需要的是一个天文数字,初步测算大概需要5000万。虽然,很多当地企业都看中这个产品的前景,但是,都因为巨额的投入而止步,这让柳岩深很苦恼。
就在这个时候,远在江苏的新都制药公司慕名而来。新都公司主要从事的是中药生产,董事长卫宁敏感地意识到,类似“苗林克”这样的生物制药产品一定会是暴利的。双方的谈判进展顺利,很快签定合作协议。新都制药以5000万元投入收购格力塞公司60%的股份,柳岩深辞去董事长职务,担任公司主管生产和技术的副总经理,卫宁出任格力塞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经过努力,一年后“苗林克”终于进入临床应用,每只2300元的价格,让格力塞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500万美元。
一切似乎都在按柳岩深梦想的那样实施。
科学家理想 PK 投资客利润
可是,投资客和科学家的联姻注定充满不确定因素。虽然双方在经过了短暂热恋之后,迅速走向了合作,可是双方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仅仅是利益上的结合。这样的合作往往忘记合作不仅仅是资合,更重要的是人和。不熟悉彼此的处事风格,不了解彼此合作的真正意图,分歧争斗接踵而来就不可避免。
两人合作一年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柳岩深感觉到,新都药业并购格力塞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他对“苗林克”器重以及对柳岩深的崇拜,而是有其他目的。
新都药业并购格力塞公司的第二年,就在美国借壳上市,受新都药业并购格力塞公司带来的美好前景预期的影响,融资额度被严重超额认购,总认购额高达5000万美元。这让卫宁高兴得几天都没有合上嘴。
然而,这之后,对于企业上市融资来的钱应该如何使用,柳岩深和卫宁的冲突激烈,科学家和投资客之间的观念出现了明显分歧。
柳岩深主张,钱应该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上,进一步完善“苗林克”的功效。而作为投资客的卫宁,认为应该把钱放到扩大规模和发展其他产业上。当初的分工是柳岩深管技术、管研发,而这个时候的科学家才发现,自己如不能控制公司的财权,管技术、管研发是一句空话。
资本使用上存在差异仅仅是投资客和科学家在战略上的分歧,二人在战术上的分歧更为严重。
投资客和科学家都不排斥赚钱,但是投资客的目的非常单一、纯粹,而科学家却要复杂得多。科学家心里有一个天平:他不排斥赚钱,但更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实现价值。当赚钱和实现价值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真正的科学家,心里的天平一定会向实现价值和理想倾斜,而这是很多投资客一生都无法理解的。
瑕疵产品激化矛盾
2008年3月,柳岩深发现由于温度的原因,“苗林克”有两个批号1000多只产品存在瑕疵,令他不安的是这些“苗林克”已经全部卖出。柳岩深建议公司召回这些药品,可是遭到卫宁的坚决反对。卫宁的理由是,这两个批次的“苗林克”虽然因为温度原因导致效果下降,但是,并不会出现其他问题。卫宁更认为:一旦召回,公司不但要损失200多万,而且公司的声誉将受损。
让有瑕疵的产品流向市场,对于一向以严谨著称的柳岩深来说,这事比天大,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两人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而在科研、生产设备的投入上,卫宁一再压缩投入,更增加了二人的矛盾。
就在这个时候,新都药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为卫宁多行业、多地区的盲目投资,使新都药业资金链接近崩溃边缘。这时新都药业的第二大股东和卫宁也产生矛盾,且一度要离开公司。受这些因素影响,新都药业公司的股票急剧缩水,公司的股票从3美元锐减到7美分,使新都药业的总认购额从5000万美元,跌至800万,随着都有可能被清盘。
投资客成了“抽资客”
在这种情况下,新都药业作为格力塞的第一大股东,经常将格力塞的流动资金违规偷转到新都药业救急,这直接导致格力塞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危及企业安全。柳岩深多次劝阻无效,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当初和这位投资客的联姻或许是个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柳岩深主张进一步进行国际融资,但是,由于新都药业不愿意放弃大股东的地位,几次融资都以失败告终了。其实,新都药业之所以排斥融资,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柳岩深为了重新控制公司使出的花招。
随后,“苗林克”的销售也遭遇滑铁卢。柳岩深将一切责任归到卫宁身上,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经费进行研发,导致“苗林克”新的临床适应症获得不了批准,从而使销售无法突破瓶颈 。
而就在双方互相指责,互相拆台的时候,一件事情,却导致柳岩深被迫离开了公司。
科学家被淘汰出局
在格力塞公司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关键时刻,2008年7月,公司突然接到招商银行催还2000万贷款的通知书,这无疑对格力塞公司是雪上加霜。后来公司查实,是柳岩深向招商银行主动要求催还贷款的。
作为公司的副总经理,柳岩深为什么要这样落井下石呢?柳岩深承认是他要求银行催债,但这不是要危害公司,而完全是不得已的选择。
原来他是招商银行2000万贷款的无限责任担保人,也就是说,如果格力塞公司不能偿还这2000万贷款的话,那么,要用他个人的资产来偿还。卫宁现在的所作所为柳岩深非常担心,认为不专注于研发,一味圈钱会把公司搞垮,很快银行就会找自己承担无限担保责任。所以,让银行催要贷款是他不得以的选择。
但无论如何,柳岩深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是不妥当的。玩资本运作的卫宁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他借此发动其他股东把柳岩深的一切职务免掉,赶出了公司。当天,柳岩深的门卡权限即被取消,无法正常使用。
深层震荡
被赶出公司后,柳岩深采取了自杀式的报复行为,他到有关部门进行举报,说格力塞生产工艺有问题,“苗林克”存在缺陷,这直接导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吊销了格力塞GMP证书。
随后,柳岩深向珠海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苗林克”是自己研发的产品,要求格力塞公司停止侵权使用。而格力塞公司称,“苗林克”归公司所有,与柳岩深无关。于是双方开始了马拉松式的诉讼,历时一年法院仍然没有宣判。
就在这个时候,也就是2010年3月,新都药业在美国突然遭到起诉。新都药业的第二大股东认为,新都药业已经资不抵债,请求法院允许进行清算,并且由其接管。
这场官司意味着柳岩深和格力塞公司的官司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意义,因为新都药业是拥有格力塞公司60%的大股东,一旦新都药业被清算,其最优良的资产“苗林克”将会易主到美国的股东手里。而这是柳岩深最不能接受的——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本想打造一个民族品牌,没想到竟然会给美国公司做了嫁衣。
到底是投资客撵走了科学家,还科学家欲撵走投资客不成反被赶走,真相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要认真总结:导致二人合作走向瓦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不厘清这个问题,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就无法真正转换为生产力。管理
(本文出现的人名、公司名全部为化名)
责任编辑:李 靖
科学家们在科研上获得成功,其成果能在市场上实现价值固然是好,但遭遇失败的情况也绝非个例。这其中,往往有本案例所呈现的、科学家和投资客两个群体间真实而激烈的博弈。
熬出头的治癌科学家
对于柳岩深来说,他人生的头50个年头,基本上是在寂寞中度过的。他将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他深爱的生物制药事业上。他在实验室里最长的一次是一个月,当他出来的时候,发现妻子和孩子已经不知去向。妻子给他留了封信,说嫁给他是个错误,他应该和实验室结婚。妻儿的出走让柳岩深备受打击,但是,他很快就在实验室里把这件事情忘记了。
有人说,人越伟大,缺陷越明显。国学大师季羡林,备受国人尊重敬仰,但家庭生活非常失败,在儿子眼中,季羡林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一个有国无家的浪人,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
而柳岩深也是这样的人。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苗林克”更重要了。“苗林克”主要用于癌症的治疗,它可以修复细胞,如果不能修复就杀死癌细胞,同时抑制新的癌细胞生成。柳岩深已经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在“苗林克”上。到2003年“苗林克”的研发已经到了攻坚阶段,柳岩深告诉自己不能分心,否则将前功尽弃,所以他没有去寻找妻儿,这也导致了他和妻子的最终离婚。
在柳岩深和妻子离婚两年后,也就是2005年,一直备受质疑的“苗林克”终于赢得了应有的尊重。因为这项专利,柳岩深被美国一个州授予“生物科学杰出成就奖”,随后在20多个国家参与的创新科技评选中,“苗林克”脱颖而出拿到创新金奖。
外人对柳岩深取得的成绩羡慕不已,其实大家并不知道,这个时候柳岩深正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难题。
暴利产品吸引资本眼光
原来,柳岩深10年前从研究所出来以后,就成立了格力塞公司专门致力于“苗林克”的研究。在这期间,政府、企业和朋友都在以赞助的形式对他和公司进行帮助。现在“苗林克”已经研制成功,但在柳岩深看来这仅仅是第一步,还有更重要的一步没有完成,那就是实现“苗林克”的产业化,迅速推向市场,在临床上全面普及,惠及更多的病人。可是,他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没有资金,而且产业化需要的是一个天文数字,初步测算大概需要5000万。虽然,很多当地企业都看中这个产品的前景,但是,都因为巨额的投入而止步,这让柳岩深很苦恼。
就在这个时候,远在江苏的新都制药公司慕名而来。新都公司主要从事的是中药生产,董事长卫宁敏感地意识到,类似“苗林克”这样的生物制药产品一定会是暴利的。双方的谈判进展顺利,很快签定合作协议。新都制药以5000万元投入收购格力塞公司60%的股份,柳岩深辞去董事长职务,担任公司主管生产和技术的副总经理,卫宁出任格力塞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经过努力,一年后“苗林克”终于进入临床应用,每只2300元的价格,让格力塞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500万美元。
一切似乎都在按柳岩深梦想的那样实施。
科学家理想 PK 投资客利润
可是,投资客和科学家的联姻注定充满不确定因素。虽然双方在经过了短暂热恋之后,迅速走向了合作,可是双方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仅仅是利益上的结合。这样的合作往往忘记合作不仅仅是资合,更重要的是人和。不熟悉彼此的处事风格,不了解彼此合作的真正意图,分歧争斗接踵而来就不可避免。
两人合作一年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柳岩深感觉到,新都药业并购格力塞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他对“苗林克”器重以及对柳岩深的崇拜,而是有其他目的。
新都药业并购格力塞公司的第二年,就在美国借壳上市,受新都药业并购格力塞公司带来的美好前景预期的影响,融资额度被严重超额认购,总认购额高达5000万美元。这让卫宁高兴得几天都没有合上嘴。
然而,这之后,对于企业上市融资来的钱应该如何使用,柳岩深和卫宁的冲突激烈,科学家和投资客之间的观念出现了明显分歧。
柳岩深主张,钱应该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上,进一步完善“苗林克”的功效。而作为投资客的卫宁,认为应该把钱放到扩大规模和发展其他产业上。当初的分工是柳岩深管技术、管研发,而这个时候的科学家才发现,自己如不能控制公司的财权,管技术、管研发是一句空话。
资本使用上存在差异仅仅是投资客和科学家在战略上的分歧,二人在战术上的分歧更为严重。
投资客和科学家都不排斥赚钱,但是投资客的目的非常单一、纯粹,而科学家却要复杂得多。科学家心里有一个天平:他不排斥赚钱,但更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实现价值。当赚钱和实现价值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真正的科学家,心里的天平一定会向实现价值和理想倾斜,而这是很多投资客一生都无法理解的。
瑕疵产品激化矛盾
2008年3月,柳岩深发现由于温度的原因,“苗林克”有两个批号1000多只产品存在瑕疵,令他不安的是这些“苗林克”已经全部卖出。柳岩深建议公司召回这些药品,可是遭到卫宁的坚决反对。卫宁的理由是,这两个批次的“苗林克”虽然因为温度原因导致效果下降,但是,并不会出现其他问题。卫宁更认为:一旦召回,公司不但要损失200多万,而且公司的声誉将受损。
让有瑕疵的产品流向市场,对于一向以严谨著称的柳岩深来说,这事比天大,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两人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而在科研、生产设备的投入上,卫宁一再压缩投入,更增加了二人的矛盾。
就在这个时候,新都药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为卫宁多行业、多地区的盲目投资,使新都药业资金链接近崩溃边缘。这时新都药业的第二大股东和卫宁也产生矛盾,且一度要离开公司。受这些因素影响,新都药业公司的股票急剧缩水,公司的股票从3美元锐减到7美分,使新都药业的总认购额从5000万美元,跌至800万,随着都有可能被清盘。
投资客成了“抽资客”
在这种情况下,新都药业作为格力塞的第一大股东,经常将格力塞的流动资金违规偷转到新都药业救急,这直接导致格力塞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危及企业安全。柳岩深多次劝阻无效,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当初和这位投资客的联姻或许是个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柳岩深主张进一步进行国际融资,但是,由于新都药业不愿意放弃大股东的地位,几次融资都以失败告终了。其实,新都药业之所以排斥融资,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柳岩深为了重新控制公司使出的花招。
随后,“苗林克”的销售也遭遇滑铁卢。柳岩深将一切责任归到卫宁身上,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经费进行研发,导致“苗林克”新的临床适应症获得不了批准,从而使销售无法突破瓶颈 。
而就在双方互相指责,互相拆台的时候,一件事情,却导致柳岩深被迫离开了公司。
科学家被淘汰出局
在格力塞公司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关键时刻,2008年7月,公司突然接到招商银行催还2000万贷款的通知书,这无疑对格力塞公司是雪上加霜。后来公司查实,是柳岩深向招商银行主动要求催还贷款的。
作为公司的副总经理,柳岩深为什么要这样落井下石呢?柳岩深承认是他要求银行催债,但这不是要危害公司,而完全是不得已的选择。
原来他是招商银行2000万贷款的无限责任担保人,也就是说,如果格力塞公司不能偿还这2000万贷款的话,那么,要用他个人的资产来偿还。卫宁现在的所作所为柳岩深非常担心,认为不专注于研发,一味圈钱会把公司搞垮,很快银行就会找自己承担无限担保责任。所以,让银行催要贷款是他不得以的选择。
但无论如何,柳岩深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是不妥当的。玩资本运作的卫宁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他借此发动其他股东把柳岩深的一切职务免掉,赶出了公司。当天,柳岩深的门卡权限即被取消,无法正常使用。
深层震荡
被赶出公司后,柳岩深采取了自杀式的报复行为,他到有关部门进行举报,说格力塞生产工艺有问题,“苗林克”存在缺陷,这直接导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吊销了格力塞GMP证书。
随后,柳岩深向珠海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苗林克”是自己研发的产品,要求格力塞公司停止侵权使用。而格力塞公司称,“苗林克”归公司所有,与柳岩深无关。于是双方开始了马拉松式的诉讼,历时一年法院仍然没有宣判。
就在这个时候,也就是2010年3月,新都药业在美国突然遭到起诉。新都药业的第二大股东认为,新都药业已经资不抵债,请求法院允许进行清算,并且由其接管。
这场官司意味着柳岩深和格力塞公司的官司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意义,因为新都药业是拥有格力塞公司60%的大股东,一旦新都药业被清算,其最优良的资产“苗林克”将会易主到美国的股东手里。而这是柳岩深最不能接受的——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本想打造一个民族品牌,没想到竟然会给美国公司做了嫁衣。
到底是投资客撵走了科学家,还科学家欲撵走投资客不成反被赶走,真相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要认真总结:导致二人合作走向瓦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不厘清这个问题,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就无法真正转换为生产力。管理
(本文出现的人名、公司名全部为化名)
责任编辑:李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