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柳永的一生命途多舛,独特的人生经历对其词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其艳情词的创作,受这种影响尤为深刻。从艳情詩歌的发展沿革与柳永自身人生经历入手,分析出柳永艳情词中表现的女性视角主要有挣脱时代局限的人道主义精神、真实独立的女性形象、对女性心理的大胆刻画三大特点,最终对柳永艳情词创作的影响与不可避免的局限做一总结。
一、引言
艳情诗歌的发展始自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故艳情诗又被称作“玉台体”。其最初起源自民间的一些情歌,许多文人对这些民间艳歌十分喜爱并加以仿写。每个文人本身不同的风格映射在辞藻典丽的诗歌当中,为艳情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艳情词不仅伴随着词的产生而出现,而且与整个唐宋词的发展、演变相始终。而柳永在艳情词的发展史上,是绝对重要的一环。
柳永的人生经历极为坎坷,官宦家庭出身的他本在科举榜上提名,却因为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惹怒了宋仁宗,一句“且填词去”便断送了柳永的仕途。失意的柳永浪迹于京城的底层,对于与自己经历相似的歌妓产生了同情与尊敬之心。柳永赞颂歌妓们的真性情,尊重她们独立的思想,并通过辞赋描绘了一个个内心丰富饱满的歌妓形象,在宋词发展史上写下了绮丽的一笔。
二、柳永艳情词先进的女性观
1.挣脱时代局限的人道主义精神
柳永的词风别具一格,与当时主流词风的绮丽、含蓄有很大区别。脱“雅”还“俗”,尊重女性的真实感受是其写作的一大特点。但柳永也因此饱受争议,有人甚至评价他文品高于人品。但是,正是由于柳永尊重女性的真实感受平等地对待女性,才使得他能够用心深入细致地体察社会底层女子的微妙心理,用词表达她们的人格追求。《忆帝京》里不起眼的一句“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却道尽了柳永一生的无奈与心伤。那些沦落风尘的女子像遭贬谪的诗人一样,何尝不想要应有的尊重,可谁能给她们呢?只有柳永这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词人才能给她们在情感上相互告慰。《凤衔杯》:“千里寄,小诗长简。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细读柳永的之诗,就会发现诗中深刻的、超前的社会意义。柳永对歌妓的同情,不是停留在一般的社会意识上,而是倾注着进步的人道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将自己和描写对象放在平等的地位,不以个人目的去创作,不强加给词中歌妓自我政治上的抱负是柳永诗作的闪光之处。
2.真实独立的女性形象
在柳永艳情诗中的这些歌妓不再是朦胧飘渺的意象而是以真实、平凡的情感存在个体,她们有鲜活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如《瑞鹧鸪》中“时恁回眸敛黛,空役五陵心。须信道,缘情寄意,别有知音。”柳永笔下的女子才貌倾城,但是却有自己对于爱情的追求与守望。再如,《惜春郎》一词中“才子”惜“佳人”的笔触,不同于过去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嘲讽批判,词人只是单纯从自己看待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塑造了一个真实独立性格饱满的女性形象。
3.对女性心理的大胆刻画
在柳永的艳情诗中,我们可以看见诗中女子们除了拥有美丽娇艳的外表,同时她们似乎比普通女子更富思想和性情。《木兰花慢》中“斗草踏青”的女子,其自信乐天,活泼开朗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她们与前代女性形象相比更加有血有肉,真实且独一无二,她们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爱好。和宫体诗等体裁将宫中女性仅仅作为男性附属的笔触相比,这首词让我们看见的是柳永对女性生命趣味的一种肯定。
三、柳永艳情词创作的影响
柳永的艳情词与传统的艳情词不同,一方面,柳词通过对世俗女子青春觉醒、情爱冲动以及对爱情的大胆追求的爱情题材展现了真实独立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对传统礼教的挑战。另一方面,柳永也非常熟悉生活在社会底层歌妓的生活与心态,了解她们的苦痛,对她们寄于深刻的同情,用笔倾诉她们的愿望,抒写她们的幽怨,尊重女性的真实感受并且平等的对待女性,这在当时是为世俗所贬低的,具有挣脱时代局限的人道主义。柳永创作艳情词,从同情、理解的角度,对女性心理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表现了风尘女子悲苦的命运。这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歌妓的呐喊,是对传统封建等级制度以及男尊女卑思想的巨大冲击。
四、柳永艳情词的局限性
柳永艳情词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首先虽然柳永描写妓女的形象不再是单纯将妓女当作玩弄的对象,而是能够代女性立言,为女性发声,但我们要看到的是,当时的宋朝还是男性把握主动权的时代,尽管柳永是站在女子的角度写出了这些词,但实际上还是通过男性意识加工过后的产物,女子缺乏自己的声音,只有当女子真正能够摆脱男权束缚通过自己的词作发声,我们才能看到女性真实的情感体验。
同时,柳永在艳情词创作当中受制于封建失意文人的普遍局限。出身于儒学世家的他,本也是曾锐意仕进,后因为歌妓创造新词而为统治集团所不容。试举失败便落拓不羁,长期过着依红偎翠的流荡生活。其艳情词过多体现了一个封建文人寻求自我解脱时软弱的一面。
参考文献:
[1 ]邱美琼.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柳永词研究 [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01):59-62.
[2 ]陈艳秋.柳永艳词深度解析 [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03):16-18.
[3 ]岳德虎.关于柳永艳情词同情妓女的几点思考 [J ].红河学院学报,2012,(03):76-77 95.
[4 ]蒋晓城.流变与审美视域中的唐宋艳情词 [D ].苏州大学,2004.
[5 ]黄若茜.浅议柳永艳情词的特征 [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03):82-84.
[6 ]马林凯.浅析柳永词中的女性元素 [J ].西江月,2010,(01):72-75.
[7 ]谢慧明.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探微 [J ].时代文学,2012,(12):158-159.
[8 ]范斐.柳永对女性的独特塑造 [J ].长治学院学报,2006,(01):53-54.
[9 ]代薇. 浅析柳永词的女性形象 [J ].青年文学家,2010,19:218.
一、引言
艳情诗歌的发展始自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故艳情诗又被称作“玉台体”。其最初起源自民间的一些情歌,许多文人对这些民间艳歌十分喜爱并加以仿写。每个文人本身不同的风格映射在辞藻典丽的诗歌当中,为艳情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艳情词不仅伴随着词的产生而出现,而且与整个唐宋词的发展、演变相始终。而柳永在艳情词的发展史上,是绝对重要的一环。
柳永的人生经历极为坎坷,官宦家庭出身的他本在科举榜上提名,却因为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惹怒了宋仁宗,一句“且填词去”便断送了柳永的仕途。失意的柳永浪迹于京城的底层,对于与自己经历相似的歌妓产生了同情与尊敬之心。柳永赞颂歌妓们的真性情,尊重她们独立的思想,并通过辞赋描绘了一个个内心丰富饱满的歌妓形象,在宋词发展史上写下了绮丽的一笔。
二、柳永艳情词先进的女性观
1.挣脱时代局限的人道主义精神
柳永的词风别具一格,与当时主流词风的绮丽、含蓄有很大区别。脱“雅”还“俗”,尊重女性的真实感受是其写作的一大特点。但柳永也因此饱受争议,有人甚至评价他文品高于人品。但是,正是由于柳永尊重女性的真实感受平等地对待女性,才使得他能够用心深入细致地体察社会底层女子的微妙心理,用词表达她们的人格追求。《忆帝京》里不起眼的一句“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却道尽了柳永一生的无奈与心伤。那些沦落风尘的女子像遭贬谪的诗人一样,何尝不想要应有的尊重,可谁能给她们呢?只有柳永这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词人才能给她们在情感上相互告慰。《凤衔杯》:“千里寄,小诗长简。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细读柳永的之诗,就会发现诗中深刻的、超前的社会意义。柳永对歌妓的同情,不是停留在一般的社会意识上,而是倾注着进步的人道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将自己和描写对象放在平等的地位,不以个人目的去创作,不强加给词中歌妓自我政治上的抱负是柳永诗作的闪光之处。
2.真实独立的女性形象
在柳永艳情诗中的这些歌妓不再是朦胧飘渺的意象而是以真实、平凡的情感存在个体,她们有鲜活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如《瑞鹧鸪》中“时恁回眸敛黛,空役五陵心。须信道,缘情寄意,别有知音。”柳永笔下的女子才貌倾城,但是却有自己对于爱情的追求与守望。再如,《惜春郎》一词中“才子”惜“佳人”的笔触,不同于过去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嘲讽批判,词人只是单纯从自己看待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塑造了一个真实独立性格饱满的女性形象。
3.对女性心理的大胆刻画
在柳永的艳情诗中,我们可以看见诗中女子们除了拥有美丽娇艳的外表,同时她们似乎比普通女子更富思想和性情。《木兰花慢》中“斗草踏青”的女子,其自信乐天,活泼开朗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她们与前代女性形象相比更加有血有肉,真实且独一无二,她们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爱好。和宫体诗等体裁将宫中女性仅仅作为男性附属的笔触相比,这首词让我们看见的是柳永对女性生命趣味的一种肯定。
三、柳永艳情词创作的影响
柳永的艳情词与传统的艳情词不同,一方面,柳词通过对世俗女子青春觉醒、情爱冲动以及对爱情的大胆追求的爱情题材展现了真实独立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对传统礼教的挑战。另一方面,柳永也非常熟悉生活在社会底层歌妓的生活与心态,了解她们的苦痛,对她们寄于深刻的同情,用笔倾诉她们的愿望,抒写她们的幽怨,尊重女性的真实感受并且平等的对待女性,这在当时是为世俗所贬低的,具有挣脱时代局限的人道主义。柳永创作艳情词,从同情、理解的角度,对女性心理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表现了风尘女子悲苦的命运。这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歌妓的呐喊,是对传统封建等级制度以及男尊女卑思想的巨大冲击。
四、柳永艳情词的局限性
柳永艳情词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首先虽然柳永描写妓女的形象不再是单纯将妓女当作玩弄的对象,而是能够代女性立言,为女性发声,但我们要看到的是,当时的宋朝还是男性把握主动权的时代,尽管柳永是站在女子的角度写出了这些词,但实际上还是通过男性意识加工过后的产物,女子缺乏自己的声音,只有当女子真正能够摆脱男权束缚通过自己的词作发声,我们才能看到女性真实的情感体验。
同时,柳永在艳情词创作当中受制于封建失意文人的普遍局限。出身于儒学世家的他,本也是曾锐意仕进,后因为歌妓创造新词而为统治集团所不容。试举失败便落拓不羁,长期过着依红偎翠的流荡生活。其艳情词过多体现了一个封建文人寻求自我解脱时软弱的一面。
参考文献:
[1 ]邱美琼.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柳永词研究 [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01):59-62.
[2 ]陈艳秋.柳永艳词深度解析 [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03):16-18.
[3 ]岳德虎.关于柳永艳情词同情妓女的几点思考 [J ].红河学院学报,2012,(03):76-77 95.
[4 ]蒋晓城.流变与审美视域中的唐宋艳情词 [D ].苏州大学,2004.
[5 ]黄若茜.浅议柳永艳情词的特征 [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03):82-84.
[6 ]马林凯.浅析柳永词中的女性元素 [J ].西江月,2010,(01):72-75.
[7 ]谢慧明.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探微 [J ].时代文学,2012,(12):158-159.
[8 ]范斐.柳永对女性的独特塑造 [J ].长治学院学报,2006,(01):53-54.
[9 ]代薇. 浅析柳永词的女性形象 [J ].青年文学家,2010,19: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