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让千年好家风代代相传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寻根问祖,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而家谱,刚好起着承载伦理规范,塑造人格精神,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寻根过程中,家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在中国,家谱有约3000年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家谱包含有姓氏源流、世系表、家训、家传、艺文著述以及家谱图像。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明辨世系,尊宗敬祖
  家谱到底有什么用?“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
  孩童时代,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而成人懂事之后,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
  通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亲我者,我亲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缘,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长久存在和不断复兴,就是要告诉人们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
  寻根留本,承前启后
  古人曰:“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说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有了家谱你就能够追根溯源。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几十年总归要悄悄地离开。“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连一个名字都没留在世上,若干年后自己的子孙连先祖是谁都不知道,岂不是天大的憾事。
  换言之,你的孩子也就此失去了根本。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你的根在那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由于诸多因素,有相当一部分人就连自己祖父母的名字都已经忘记了,更何况自己是哪支哪房了。
  古人曰:“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一个人,无论他漂泊有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埋葬有他的祖先。
  因此,家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根本意义上的“身份证”。
  敦亲睦族,凝聚血亲
  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聚力,修谱建谱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径。
  古人认为,家谱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拜访,不断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传承亲情教育,激发起对祖辈的敬意与怀念。
  因为修撰家谱和逢年过节中缅怀先祖的各种仪式,使得子孙后代能更加自觉地做到尊老敬长,怜惜孤寡幼小,在族中崇尚亲热之气,倡导和睦之风,有利于家庭的团结和幸福,有利于家族以及社会的和睦与和谐。
  “亲不亲,故乡情”,今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遍及天涯海角,这也是今后我们子孙们的必行之路,难免有时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有了族谱联宗,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就能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人在他乡,路人不如乡人,乡人不如亲人,有了家谱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联接到那份血肉亲情,并且更温暖、更深厚。
  治家齐国,教化子孙
  家谱中包含的许多祖训家规,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如敬父母、尊长者、睦族人、和友邻、恤贫孤、尙节俭、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内容。有的家谱中记载有先辈族人们孝敬老人、忠君爱国、造福乡梓、刻苦学习、奋发拼搏的典型事迹,都是对族人和后代进行人生教育的生动教材。
  治国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一个家庭,要想自立于世界,自立于社会,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教育出众多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好的祖训家规就能弥补现代教育只重知识才能却忽视品德的不足,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谱正有着这样的功能。
  传承历史,问祖凭证
  家谱都有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诸多内容。家族的历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了解、熟知自己家族的历史,也就是了解熟知中华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海外华人热心回国寻根问祖,造福乡梓,他们寻根问祖最信得过的就是查阅家谱。对于因各种原因迁居他乡的普通人,家谱就是他们与祖籍、族人沟通的桥梁,是他们思乡念祖的精神象征。因此,家谱不但是家族历史的记录,也是天涯游子落叶归根的精神寄托和寻根依据。
  查阅中国历史,但凡国势强盛、社會安定的朝代,从皇家贵族到普通平民,均以修撰家谱或族谱为一件大事。现今国运昌盛,经济迅猛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正是修撰家谱的恰当时机。
  (《都市快报》2004.5.27等)
其他文献
习近平日前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
期刊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令人回肠荡气的往事,不经意就在心灵的湖面漾起层层涟漪。在我记忆的屏幕上,一双白网鞋清晰如昨,时时搅动我感情的潮水。  小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极其窘困,加上兄弟姊妹共六个,一年要买一双新鞋很不容易,而要买一双白网鞋就更难,即使能盼到买鞋,也多是便宜耐穿的解放鞋。而我读小学时,特别向往的是能穿上一双白网鞋。  我对白网鞋的渴慕缘于当年的知青。  当年的知青十分红火,他们是响应伟大领
期刊
莽古尔泰曾与弟弟德格类、姐姐莽古济密谋设“鸿门宴”,谋害皇太极夺取皇位。夺权方案确定不久,莽古尔泰与德格类先后暴亡。“鸿门宴”事件被揭发后,莽古济及其党羽一千多人被处决。这件事成为沈城乃至清史上一桩最大、最残酷的奇案。  莽古尔泰拔刀怒向皇太极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嫡子,母亲是富察氏,生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身任正蓝旗旗主,三大贝勒之一。论出身、地位本来都在皇太极之上,只因其母与大贝勒代
期刊
“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  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外媒信誓旦旦地解读称,这或许意味着未来中央将对香港进行“鹰派”式的管治。那么,“全面管治权”到底是什么意思?未来将如何影响香港施政?  “全面管治权”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全面管治权”并非十九大报告首创,甚至并
期刊
在十九大上,習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在报告中,习近平强调,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
期刊
欧洲人喜欢拿名人或祖先的名字给孩子命名,在他们看来,取同名既是对先辈的尊敬,也饱含对下一代的无限挚爱。而看似杂乱无章又经常重名的欧洲王室姓名背后,不仅承载家族荣誉和对先辈的回忆,也综合了王室的诸多考量。  欧洲国王为何喜欢取同名  欧洲人喜欢拿名人(比如天主教圣徒)或祖先的名字给孩子命名,在他们看来,取同名既是对先辈的尊敬,也饱含对下一代的无限挚爱。正因为此,欧洲国王不是“查理”便是“路易”,或是
期刊
蒋百里(1882-1938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岳父,民国陆军上将,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蒋百里对日本人的军事评价不高,但他后半生和日本结缘不少。他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他于1937年編著的《国防论》出版后曾轰动一时,书中第一次提出抗日持久战的军事理论,成为整个二战期间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在日后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白崇禧等多人。在这部让他耗尽心血的千钧之作的扉页上,
期刊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  开幕会当日,应邀列席的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中共十九大阐明的方位、方向和方略,让他心中的许多思考有了答案。  过去的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着历史性改变、取得了历史性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娱乐救国”曾为上流社会一些人津津乐道。其初始,或许真是一种纯粹的意愿表达,但渐渐地竟落入了“跳舞救国”“游艺救国”等口号空谈之中,有人叹息:“救国”成就了无数无数的事业,造就了无数无数的名人。  不同职业有不同的救国口号  很难考证“娱乐”和“救国”是何时组合在一起的,据知最早的一处是1930年8月上海发行的《奋报》。此刻蒋介石正与冯玉祥、阎锡山酣战中原,无暇顾及东洋的觊觎之徒,
期刊
“苏联英雄”称号是苏联为表彰对国家立下英雄主义壮举的个人和集体,特设的最高荣誉,共有12745人获得这一称号。期间,有人由于叛国等原因被剥夺称号。这其中就有一人尤为醒目——他是苏联史上唯一成功骗取这一称号的大骗子。  一路“坐着火箭”加官进爵  据史料记载,“苏联英雄”称号是当时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根据1934年4月16日的决议,为表彰对国家立下英雄主义壮举的个人和集体,特别设立的苏联最高荣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