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微观教学初探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awe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观教学是相对宏观教学而言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检测评价与改进措施。即微观教学是一种落到细处与实处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操作主体是学生,教师仅处于指导位置。为让阅读者深入理解语文微观教学理念,掌握语文微观教学流程,对整体教学形成具象化画面,笔者特地选择毛泽东先生的《沁园春·长沙》作为案例进行解析,期望本文研究能为中职语文课堂微观教学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语文课堂;微观教学;沁园春;学生认知水平;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微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传授某个重要知识点或技能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检测评价与改进措施。在实际微观教学中,其又可进一步细化为分组协作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相较于宏观教学法,微观教学法最大的优势是缩小师生的距离,使老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认知水平,并采取可行性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在教学活动层面,老师已由原来的讲解者、亲历体验者位置转移到指导者位置,专门负责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习。因此,贯彻落实微观教学法后,语文课堂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积极思考、乐于发言、热衷讨论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为让阅读者对微观教学形成具象化画面,笔者特地选择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进行微观教学探究。
  一、明确《沁园春·长沙》的教学目标
  与宏观教学法不同,语文微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如《沁园春·长沙》一文,笔者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全班学生均能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悟慷慨激昂、壮阔宏大的意境,并深入感受作者革命奋战的豪迈情怀。笔者认为,任何一篇语文课文的教学,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制定正确的教学计划,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否则,教学计划将变得杂乱无章,教学程序被打乱,学生学习步骤被颠倒,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事与愿违。
  二、制定具体的教学程序计划
  《沁园春·长沙》一文最大的特色是具有良好的画面感。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都是即读即形成画面的优美语句。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笔者特地选择了配乐范读音频,以及与文字描绘相近的图片作为课文赏析的切入点,以期学生能就此初步记忆《沁园春·长沙》的壮阔景象,快速进入学习《沁园春·长沙》的情境。而后,在形成画面印象基础上,笔者预定对本班学生进行分组,设置相关提问,并指导学生就问题进行合作讨论与头脑风暴,以层层深入掌握作者寄托于文本内的特殊情感。最后,以课后作业为结束点,即时检验微观教学成果,思考不足之处的改进意见。
  三、调研学生熟知课文的情况并分组
  微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后,为便于后续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笔者率先调研了每个学生熟知课文的程度。如笔者做了一个包含生字词识别与组词、优美语句标注、主旨体悟、课后习题简答程度等内容的简易表格让学生填写,以了解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程度。加之笔者长期带班,时间充裕,早已充分掌握了本班每个同学的性格、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所以在《沁园春·长沙》上课前5分钟,就可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将本班学生分成4到6人的合作小组,并按照组内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知情况为其选定组长、记录员,以使后續小组探讨活动有可靠的领导者。
  四、启动合作讨论与头脑风暴活动
  分组结束后,按照初期设定的教学目标与制定的教学计划,笔者播放了《沁园春·长沙》的范读视频、配乐音频与图片,然后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1.请各小组讨论,找出塑造作者形象的关键词并解释其涵义;2.明确词上下阕的重点,通过词中描绘的意境体悟作者的精神与理想;3.请各小组来一次头脑风暴,用两个四字词概括《沁园春·长沙》的内容。鉴于课程时间有限,笔者只给第一个问题5分钟讨论时间,第二三个问题各10分钟讨论时间。出乎笔者意料的是,所有小组都未能对第一个问题作出合理表述。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这个问题作出思维方法的提示,如分析关键词等。第二个问题相对较简单,基本各组组长都已事先预习得知,因此问题讨论仅用了5分钟就结束。最后一个问题最考验学生的总结能力,难度系数较高,但大部分学生提出的答案与教材给定的固定答案意思相符。如有的学生提出“坐看风景,忆往言志”,有的学生提出“借景抒情,思往传情”,还有的学生则提出“静看山河,潇洒言志”。为此,就此次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而言,微观教学结果是理想的。
  五、检验教学成果并改进
  分组讨论与头脑风暴结束后,《沁园春·长沙》预设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但为确保学生完全掌握课本内容,笔者又指导学生完成了课本附带的课后作业。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已熟知文中好词好句、作者情感,仅有部分学生无法通过词语、句子掌握文本主旨。基于此,笔者制定了实践性课后作业,即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阅读《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的方式,体验文本主旨,并写150字左右的阅读体悟。实践证明,这种改进措施有利于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不懂就查、不懂就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充分保障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六、结语
  综合上述,微观教学涉及的是整个课文教学细节,而非编选教材、制定教学总计划、制定教学大纲、设定教学成效考核等偏宏观事项。且唯有这些微观教学细节,包括教学目标、学生情况了解、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检验与改进一步步落实到位,才能真正让学生习得知识,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在落实整个教学细节时,教师应时刻谨记自身的指导者角色,归还学生主体性,切勿在不经意中又回到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上,破坏微观教学氛围。
  (编辑:钟园)
其他文献
如果不是专题阅读,我可能与巴金失之交臂了。对于巴金,我认为需要“细品”。  巴金其人。  一团炽烈的火可以引人注目、引人靠近,一片灿烂的云能够令人驻足、供人观赏,一座巍峨的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仰视膜拜。巴金,就是这样的一团火、一片云、一座山。  他走过了一百零一个春秋,参与、见证、记录了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他一生笔耕不辍,荣誉无数,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他从探索人生出发走上文
2015年3月,郑渊洁做客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节目中,郑渊洁再谈“教育问题”,“考得不好不是学的人有问题,是教的人有问题。”在郑渊洁看来,成绩不好只怪孩子不努力,是错误的观念。因为“所有的孩子的遗传基因是不一样的,家庭生活环境也不一样。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用50种方法去教一个孩子,看他最适合哪一种,但是我们往往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孩子。”同时,郑渊
本以为“网恋”“闪婚”等离真正的缘分很远很远,没想到前几天参加完表哥的婚礼后,我的看法被颠覆了:缘的确需要一生珍惜、一生相守,但缘始于相遇、始于一瞬,相遇就是缘。  当主持人要求表哥、表嫂“坦白”恋爱经过时,先是表哥语出惊人——  “我和小羽是在网上相遇的。作为一名有着十余年军龄的老兵,我时常为自己还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另一半而苦恼……所以,当一个网名为‘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好友申请加我微博时,我先是
我懒散地趴在桌子上,心中无比地怨念:“怎么老是催我学习啊,难道连休息一会儿也不可以吗?”就在这时,妈妈推门进来,看到我这样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说教……  我很懒,怕吃苦,总是不能做到像老师家长口中说的那样勤奋刻苦,但还好,成绩还不差。今年上了初三,是最重要的一年,我却始终鼓不起学习的劲。妈妈在多次的说教之后,终于采取了最后一项措施——让我趁着放假,到她一个朋友家寄住几天。  妈妈的朋友有一个女儿,
1.题目:心中不落的太阳。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你不能在舞台上纵声高歌,也许能在球场上龙腾虎跃;你不能在教室里春风得意,也许能在画室里泼墨抒怀……你没有高挑的身材,却拥有善良的心靈;你没有优异的成绩,却拥有孝顺的美德……换一种角度看生活,你一定会遇见最好的自己。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以“遇见最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60
阅读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作为议论类的阅读材料则几乎是各地中考的必考内容,也是考生的一个短板,得分率偏低。主要是因为有不少考生做题时基本上是“跟着感觉走”,没能掌握议论文阅读的考查内容和答题规律,于是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2016年中考结束后,笔者对所抽样的全国各地数十套中考试卷进行分析研究,大致得出中考议论文阅读命题特点及基本走向。  1.篇幅短小,话题多样。2016年试题中出现的议论文大都
作文的审题,是写作的基础,舍此,犹如无本之木,绝不可能长出奇花异草。想要做到构思的独特和立意的深刻,必须进行认真、细心的审题。话题作文的写作,关键就在于审题。所谓话题作文,就是根据一定的材料或提示语,为考生提供思考的范围和方向,并要求考生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写作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文常常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便于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  话题作文命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给出话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可见,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明确“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但是再美的文字只有与孩子的内心产生了共鸣才是真的美,有语言与精神共舞才是好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用教学观;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
小城里的生活看似充满紧张,却又简单乏味。我每天与不同科目战斗,闲暇时便抱着手机百般无聊地在虚拟世界中游走。自觉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按照固定的模式,日复一日地复制粘贴课本知识,虽千篇一律却也任由生活就这么过着。  这样的日子不知持续了多久。夏季,正值暑期。离开虚拟网络,离开城市喧嚣,辗转来到外婆所在的那个小村庄。失去与手机网络对我空余时间的支持,我只好坐在吱吱作响的竹椅上,凝视窗外鸣叫的蝉,对着泛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在清爽皎洁的月下,我读着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心中浮过一丝怡心的欢畅。溶溶的月光流满了一窗棂。此刻,我只想对着这窗外皎洁的月说一句:我想握住你的手,永不松开。  又忆起童年的那片月亮地。同样的月色,同样的院落,同样的树荫,我坐在爷爷的膝盖上,听爷爷讲月亮姑姑的故事。这树杈间漏过清丽与宁静,这柔柔月光在我的心灵中流淌,将光明带进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