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 “中”的心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5126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充仁是我国享誉海外的雕塑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水彩画家,少年时凭借水彩作品,获得了“中比庚子赔款”开启了通往欧洲艺术殿堂的道路,留学期间接受了欧洲传统的“写实主义”训练,深受法国水彩画家维涅儿的影响。回国后,他努力探索中国画和水彩画的异同,运用西洋技法,融汇中国画的“趣味性”等美学原理,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上加入中国画的趣味表达,摸索出了一条“西洋画中国化”的道路。通过对张充仁水彩画的趣味性研究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新奇的艺术长卷——在不同艺术文化的视域下品读具有中国审美趣味的西洋水彩画卷。
  关键词:“中国张”;西洋水彩;中国画韵味;写实主义;趣味性
  张充仁(1907~1998)是我国20世纪的艺术巨匠之一,祖籍上海七宝,出生于徐家汇天主教堂附近,四岁时被送到土山湾(中国最早的中西文化交融汇合点)孤儿院由传教士所收留。孤儿院设有画馆,主要以教授西洋画为主,中国近代的西洋画大师们大部分均出自这里,被徐悲鸿誉为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1]“张充仁在孤儿院学校学习了四年,在这充满西方宗教文化的氛围中,逐渐长大,更加强了对他绘画的爱好和兴趣,也是在这里他开始走上了绘画之路。”此外,在安相公的指点下,张充仁对中国画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可以说,张充仁早期的学习经历,奠定了他艺术风格的基调——具有中国画趣味的西洋水彩。
  1“中国张”的欧洲留学之旅
  大凡只要讲法语系的国家一提到这个名字几乎人人皆知,全世界最畅销的连环画之一《丁丁历险记——蓝莲花》里的“中国张”描绘的是他;至今陈列在法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的三个世界级艺术家的“手模”:一个是法国雕塑大师罗丹、一个是享誉世界的毕加索、另一个就是他;被国画大师齐白石称为“泥塑之神手也”;他曾为冯玉祥、唐绍仪、司徒雷登、巴金、钱君陶、聂耳、齐白石、邓小平、埃尔热等大师们塑像。可谁又知,少年时代的张充仁是凭借精湛的水彩画,赢得了“中比庚子赔款奖学金”走上了通往西方的艺术殿堂。[2]“由此可见,在张充仁人生关键的时刻,是他的水彩画成了他走向成功的通行证。”
  留学欧洲前后成为张充仁水彩艺术风格转变的分水岭,从1931到1935年之间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中的变化,出国前的水彩作品《嘉兴风景》是学习西洋技法的阶段,游学欧洲期间的作品:《楼影波光》、《艺术荟萃处》、《故国遗迹》、《陋巷晨光》、《古堡夕阳》等都带有强烈的欧式风格,颜色亮丽明快、透视精确、强调光影、比列准确、笔笔卡在结构处。回国后的水彩风格转变明显,具有了中国山水田园般的诗情画意,更加注重对中国画“趣味性”的表达和意境的烘托。
  2张充仁水彩艺术的趣味性
  (1)构图的趣味性。张充仁说,“西洋之水彩画讲求的是一种写实和造型的能力,而中国画则强调的是一种意境的传达”。《画谭》曰:“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国画中常常利用“飞白”的效果,运用委婉的手法表现一种亦虚亦实的境界。西洋水彩的风格是画面完整,主题与背景填满整个画面,旨在强调物体在光线中的变化。西画的留白和中国画中的“飞白”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物体由于光线的照射所致,后者则是营造画面的内在空灵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延展其深度与广度。张充仁在童年时代较早的接触到了西洋水彩画的技法又临摹过大量的中国画,深受徐咏青和周湘等人的影响,因此更加注重“飞白”效果对画面意境营造的重要性。作品《绥江谣》则运用中国式的传统构图法,画面的三分之二仅寥寥几笔,以“白”代之。营造一种“非黑即白”、“计白当黑”的艺术效果,强调“一山、一水、一世界”的空灵静虚之感,把烟雨濛濛下的江南水乡勾勒的尽致淋漓。
  (2)笔墨的趣味性。西方水彩风景画,重在对景物与树木的精细刻画,一笔一划重在细节,一树一木交代清晰。而“笔”与“墨”是中国画中特有的审美情趣,笔是最活泼、最富有变化的表现方式,它使得线条变幻万千。“笔是骨,墨是肉,笔与墨的关系就是骨与肉的关系。”在《金风吹索桥》作品中加强了笔墨的处理,为了表现树木的茂密和层次大胆渲染,削弱了树木、房舍和吊桥的色彩关系,加强了笔墨的表现力。使得处于中景的林丛干湿运用的恰到好处,光线的变化依靠线条的粗细和笔墨的浓淡烘托出来,深浅层次富于变化,冷暖关系对比和谐,更像是一幅具有中国韵味的水墨画。
  (3)虚与实的趣味性。在虚实的处理上,中西存在差异。西方的虚实是一种透视关系,中国式的虚实则是一种“话外之音”、“弦外之意”的意境了。张充仁曾打个生动而形象的比喻“西洋画是话剧,布景、道具、人物往往挤满整个舞台;中国画是京剧,一桌一椅代表千山万水。”在《塘畔独钓》作品中可见,远山大面积作湿画处理,运用冷色寥寥数笔勾勒出山势及其变化,轻轻带之,倒影设色迅速,与远山色调衔接自然、流畅、柔和,没有生硬之感。粼粼波光几笔留白,洗练、概括、绝无拖沓之感。与近景翠绿的倒影交相辉映,仿佛置身于巨大水气与烟雨濛濛之间,一冷一暖,一虚一实,一暗一明、一淡一浓,远处“烟润”的山姿与近处“翠微”的倒影,形成了一幅“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中国式山水画。
  (4)疏密安排的趣味性。 古人云,“疏可跑马”,“密不通风”。“疏密”是指画面的组合排列关系,它必须依据“虚实”之要求来安排,因而“疏密”从属于“虚实”,是虚实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状态。“疏可跑马,密不通风”,强调的是画幅中疏与密的对比效果。正如张充仁在《苏州临水人家》作品中,对波光中房舍倒影的处理,就恰到好处的运用到疏密的关系,近处的倒影层层叠加由冷及暖,色彩浓重、细密,远处的水面平静、幽深、疏远。疏密相互映衬下给人一种和谐而安宁之感。
  3结束语
  张先生虽为雕塑大家却一生与水彩结缘,一生以水彩为伴,他在中国探究水彩艺术道路上的作用功不可没。他曾说“水彩画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相对地比较年轻,我们没有前人已经开拓的道路可走,因而不得不自己来做开拓者。在没有道路的地方,插上路标,为后来者提供一个参考。”正是秉承这样的信念,他一直不懈的探索着“西洋水彩中国化的道路”,他强调“水彩画要保持民族化才能与世界水平不相上下”。承古人之师,为今人所用。张先生这种对艺术孜孜不懈的追求,为当代的青年水彩画家们树立起强大的标杆。在研究张充仁等老一辈水彩艺术家们的作品时,我们都脱离不了一个问题:怎样继承和如何发展?相信,这个问题会带给我们现当代水彩画的发展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陈耀王.泥塑之神手也[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2] 张充仁纪念馆.张充仁艺术研究系列(绘画):潘耀昌 张充仁和水彩画[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3] 上海張充仁艺术研究交流中心、张充仁纪念馆编.张充仁研究(第一辑)[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4] 张充仁纪念馆编.张充仁纪念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钱莹(1986—),女,内蒙古人,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产生相对应变化的一种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每一部电影都能够诠释当时那个时代的背景特色以及感情特点。青春电影是诸多电影种类的一种,发展起步较晚,并且发展的过程十分漫长,在具有曲折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青春系列电影也逐渐的成熟化,本文以青春系列电影作为分析对象,对其发展现状以及变迁进行详细的描述,并以《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和《小时代》作为展现不同年代的青春时光为主要内容的商业电影
期刊
浅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娱乐节目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各种形式的娱乐节目遍地开花。通过笔者探讨分析,隐藏在这些电视娱乐节目繁荣景象背后的“复制怪象”便浮出水面。由于中国传统临摹文化、著作保护法规不完善、行业教育模式不成熟、机构运行模式高强度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复制怪象”在不断蚕食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命力,使得电视娱乐节目形式表现出寿命短、阶段性单一等诸多特点。本文从以上几方面浅析电视娱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在频道定位和受众对比分析、频道节目类型和播出方式以及日播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對比分析对CNBC财经频道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于CCTV2进步和发展的结论和观点。通过对两家频道的节目素材的观摩,对两家频道的诸多节目进行全面详实的分析。参考专业书籍,深入研究专业文献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利用网络了解及时信息。在有一定的节目观看和分析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
期刊
摘要:风险科技报道面临传播悖论,本文以转基因稻米风波报道为例透视当代中国媒介风险科技报道的现状和问题,对媒介风险科技报道的责任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风险科技传播;转基因稻米风波报道;新闻媒体责任  1风险科技报道的传播悖论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认为现代人们正生活在文明的火山口上,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贝克所说风险,是指完全逃脱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伴随而来的对植
期刊
中国的传统文化犹如一片广袤的田园,为当代设计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营养,中国当代设计,应深入发掘我们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艺术元素,建立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靳埭强在设计创作中主张运用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其中,而这种融合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为基础的。靳先生孜孜不倦的从传统文化、美学中寻找启迪,吸取精华,并不断充实着自己,展现了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迷恋。靳先生的设计历
期刊
摘要:发展是硬道理。经过“十一五”文化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高兴地看到,各地因地制宜,所长避短,坚持不懈地开展着群众文化精品建设活动,出现了可喜的成绩。精品是今天和今后群众文化工作竞争中最有力的关键词。我们正在为如何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群众文化内涵面筹划构思,布局谋篇。对现阶段乡镇群众文化来说,提升内涵是最明智之举,也是群众文化实施精品发展战略,走精品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
期刊
摘要:随着地方广播电视整合发展力度的加大,广播节目主持人经常担纲一些大型直播晚会主持,这无疑对广播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从转变角色、储备知识、调整心态、注重方法、塑造形象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广播节目主持人驾驭大型直播晚会的技巧,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广播节目主持人;直播晚会;技巧方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地方广播电视设施得
期刊
摘要:新疆喀什老城民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但总体来说喀什老城布局的安排、建构工艺和审美意识可以说都是顺应历史的变迁、民族的交往、宗教的更迭、生产的发展,喀什老城是具有深厚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传统民居,未来在对新疆传统民居改造时应该是研究与保护相辅相成。  关键词:喀什老城;布局;展望  新疆喀什老城的民居改造是对建筑历史时光的一次挽留。喀什老城的建筑本身的颜色
期刊
摘要:在韩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中,家庭电影一直是韩国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以独特的人文情怀契合了韩国悠久的传统儒家文化和普通大众的娱乐需要。当前风格多元的韩国家庭电影,已经成为韩国电影产业格局中颇具市场竞争力的电影类型。在以“家”为中心的故事框架中,韩国家庭电影在银幕上典型地呈现出“回归传统”和“迎合现代”的文化观念。  关键词:家庭电影;文化取向  1传统文化与韩国家庭  综观韩国历史,尽管随着社会的
期刊
摘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彩绘凤鸟双连杯作为工艺品所具有的象征性特征,并从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出发,分析了凤鸟纹在楚漆器中的产生的工艺美。将中国独有的古代漆器文化展示出来,去了解中国古代漆器文化的辉煌成就,了解楚漆器中凤鸟文化强调的是主观意念的表达,那种率真的不受客观真实约束的精神,一切皆为我所用的气度。  关键词:战国;楚;漆器;凤鸟纹;凤鸟双连杯  0引言  彩绘凤鸟双连杯始于战国,1986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