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ba9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呢?具体途径有三:
  1.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守卫本土是动物的本能,这成了有思想的人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渊源。吴晗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骨气(《谈骨气》);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冯宛贞》率众痛击英法联军,激起民族万丈豪情;《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
  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无名战士”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珍藏七根火柴,因为红军大部队正遭遇着恶劣环境的挑战,党更需要保存火种(《七根火柴》)。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党的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2.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塑造学生良好道德节操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学生良好道德节操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目的。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一件小事》里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有益养料。
  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学习《晋祠》,学生深深陶醉于祖国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此时教师出这样一个训练题:由对周柏唐槐的描写展开想象,写成抒情散文片断。学生思路大开,有的想到古老的中华民族虽经沧桑却生机勃发,有的想到老年人饱经风霜又焕发青春,都很精彩。
  学了《窗》后,学生无不认为不临窗病友冷漠、自私、忘恩负义、见死不救的性格可鄙。于是在续文中让他转化,醒悟过来后继续给其他病友带来欢乐;还有的同学颇有心计地让他饱受精神折磨,从中体现了豁达、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审美取向。
  3.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什么的。今年,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作法。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其他文献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开展师生互动、培养启迪学生思维,使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和价值作用。下面是笔者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爱我校同”一课教学的点滴体会。  1.挖掘教材,明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点  开发课程资源应立足于教材,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主要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补充、拓展、完善乃至重组的创新性使用,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六册第四课。在本套教材第六册第四课中,呈现了多首歌曲及欣赏的教学内容,涉及多种风格、情绪及不同乐器表现的乐曲、歌曲,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从中,我选择了歌曲《我是小音乐家》及乐曲《那不勒斯舞曲》在本节课内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在音乐知识技能上,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初步表现节奏、强弱、速度、音高等音乐要素,所以在本课中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成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推动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成功教育;学习兴趣;学习氛围;成功体验  1.提出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教育观念意识的改变,体育学科的教学已从“可有可无”的状态摆到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上。  1.1 素质教育的推广,终生教育思想的形成,人才观的
期刊
【摘 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维系和凝聚全校师生的价值认同,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和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惯性力量。 学校是传递文化的场所。高尚、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教育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一所学校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建设校园文化入手,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精神文化  1.
期刊
【摘 要】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行为方式,学习本身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获得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目的,是否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学习方法不是学习技巧的简单罗列,也没有能适合于每一个人的一个具体方法,它是贯穿于整个学习、思维、实践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
期刊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本课程要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进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新课标认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笔者认为只有让品德与生活携手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品德;生活
期刊
【摘 要】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素质化,必须以三维目标的理论为出发点,准确领悟其内涵,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所以说,三维目标是素质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关键词】三维目标;综合素质;语文素养;教学评价  1.三维目标提出的及时性和重要性。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在结构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呈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期刊
近年来,全国各级教育部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教育改革的诸多方面,班级是开展学校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个班级能否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在这里,把我多年来在班主任工作中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1.密切联系学生家庭,搞好家访工作  访问学生家庭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家校
期刊
【摘 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坚韧的意志、良好的性格;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主体性。  【关键词】转变角色;取法教材;因材施教;情感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学认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又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坚韧的意志、良好的性格;运用恰当的教学
期刊
学校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的地理学科,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其优势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代替的。  为使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笔者在对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进行总体构思的同时,也对其教学常规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努力推进地理教学及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