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录播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03537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确保线上教育有序开展,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减少老师当“十八线主播”的压力,我区统筹录制了100多节初中语文教学课。本人在审核这些录播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引发了一些思考。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录播课教学设计——《古诗苑漫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行“飞花令”,探诗词趣。
   (二)探究活动
   1.声情并茂诵古诗。
   播放李仓卯朗诵的两个版本的《游子吟》,挑选自己喜欢的版本,想一想这个版本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视频中,教师停顿2秒后出示自己的解读)
   2.自选诗歌慢雕琢。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揣摩情感,标注勾画,搭配一首合适的背景音乐,尝试声情并茂地朗诵。(视频中,教师出示一首诗,然后范读)
   3.别出心裁品古诗。
   将《过故人庄》扩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4.分门别类辑古诗。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录课教学设计——《古诗苑漫步——分门别类辑古诗》:
   一、学习目标
   1.以诗中美食专题为例,学习品读与辑录古诗词的方法。
   2.体会诗词韵味,提高审美品位。
   二、教学流程
   (一)导学单出示
   1.请同学们收集与美食有关的诗词5句。
   2.本节课将学习品读诗歌的一些方法,你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一两个方法。
   3.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三个:(1)比较阅读品诗歌;(2)知人论世读诗歌;(3)自选主题辑诗歌。
   (二)学习过程
   导入:介绍中国美食。
   活动1:词中品汤,春风舌底。
   学习提示:积累吴文英描写汤的诗句。
   评点方法①:择点切入——从写法入手评点诗歌
   活动2:鲈鱼堪脍,比较品味。
   学习提示:积累写鱼的诗句,比较《淮上渔者》与《江上渔者》的异同。
   评点方法②:比较阅读——比较内容、主旨异同
   活动3:猪肉虽廉,人情可贵。
   学习提示:了解名人轶事,体味苏轼与陆游寄托于猪肉中的不同情感。
   评点方法③:知人论世——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活动4:诗如菜蔬,淡亦有味。
   学习提示:积累描写蔬菜的不同诗句,自选辑录诗歌的专题。
   评点方法④:辑录有名——选择专题,恰当命名
   总结拓展:辑录专题,评点分享。
   作业布置:查找书籍或检索网络,辑录并分享属于自己的古诗专题。
   从上面兩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数录播课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未把握线上教学的重要特点
   线上学习时间短,面面俱到的设计无法落实。我们的线下常态教学时间是每节课40分钟或45分钟,而根据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每个学科课程一节课在线学习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但尚有较多的课例照搬线下教学的模式,设计复杂的教学问题、烦琐的文本朗读、细碎的字词品析。这往往导致学生在观看录播课视频的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条理的知识结构,更无法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对策:聚焦“主问题”,选点突破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单元目标,挖掘课文具有独特教学价值的一个教学问题,尤其是关注处于本册教材中关键地位、核心地位的“主问题”设计,更显得愈发重要。例如,同样是上《古诗苑漫步》,设计一中,教师既想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又想通过改写让学生品读诗歌的画面美,还想通过收集诗词掌握分类整理的方法,这必然是贪多嚼不烂的;设计二则是聚焦“分门别类辑古诗”这个读书方法,设计四个活动,渗透三种品读古诗的技巧,集中火力,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所有的教学素材,都是选取与美食相关的诗词来切入,凭借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美食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
   问题二:未精心设计导学与互动活动
   线上教学没有了线下教学时的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学生有了疑问,不能及时地向老师提问,也不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这必将导致线上学习呈现“快进”模式,学习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对策:设计“导学单”,以生为本
   在录播课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导学单,并将之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导学单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都有一个共识:知识不是只有通过教师传授才能得到的。建构主义说,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如设计二,在导学单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在课前做好了“诗词收集”“方法整理”的知识准备,并带着这些准备进入线上课堂。如此,学生才能将课前独立学习、课堂集中学习和课后反思提升学习串联起来。学生才能做到课前有层次、有目标地自学,课中关注自己的学习难点思考问题。这样,就能够大大地提高听课的效率。特别要注意的是,导学单至少应该提前一天发布,如能以一个星期的课时安排为单位,整体统筹,仔细规划每节课的任务单,效果将会更加理想。
   问题三:未突出学习的趣味性与多元化
   常见的录播课,往往是老师一个人播放着课件自问自答,就像唱独角戏。如果问答题设计得老套、肤浅,使用的工具单一,引入的资源乏味那这出戏就唱得让人度日如年了。尤其是初中的孩子在无人监管的线上学习环境下,学习的专注度必将大大降低。
   对策:丰富“资源库”,激趣为主
   当今时代已进入了一个视觉文化时代,影视剧、摄影、绘画、广告设计、建筑、游戏等正在交融激荡。孩子们在这样丰富多彩的视觉冲击下,很难被我们单调的讲授吸引。如果我们能精心挑选合适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源进入我们的课堂,也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二,在导入时,引入《舌尖上中国》的片头,快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诗词中的美食”;“鲈鱼图”“天伦之乐图”让诗词中的美食更加具体可感,让观者心生羡慕;“苏东坡生平故事”的卡通片,令学生心生感悟;整个录播课的背景音乐轻柔舒缓,让听者心生愉悦……当然,资源库的建立,不是为了追求热闹,至少需要吻合以下其中一种要求:1.与学习目标相切合;2.与课前导学内容有融合;3.对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帮助;4.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有启发;5.对学习主题的提炼有提升。
   线上教学,作为一种应时而生的新事物,也许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不管你是当“主播”,还是当“导播”,线上教学设计都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不断尝试的一个领域。我想,立足当下,面向未来,除了要做好技术的准备、知识的准备,更重要的是观念准备、理论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线上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在东汉末年,建安时期,曹操掌权那会儿,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号称“建安七子”。其中一位,叫王粲。另外则有孔融、陈琳、徐幹、阮瑀、应玚、刘祯。建安二十二年的春天,王粲去世了。按照习惯,一个人去世了以后,总要有一个悼念的仪式,要有一个葬礼。王粲的葬礼,曹丕参加了。当然,这个时候的曹丕還不是太子。曹丕是建安二十二年十月成为魏太子的。但在建安二十二年的春天,他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官居“五官中郎将”,而且
分享会现场活动背景  学生进入初三,学习压力增大。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和完善自我,班级组织了3次拓展活动。“极限挑战”是我们组织的第二个拓展活动,本文是关于这次活动分享会的记录和反思。在“认识自我”“自我设计”项目中,学生写下了新学期目标,但在他们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需进一步培养一些优秀品质,如合作意识、坚持、拼搏等。因此,我们设计了“极限挑战”活动项目——“死亡爬行”。  首先,“死
一、教学背景  (一)本课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根据国內外青春期性教育理论和方法研究,初中学段的内容之一包括人际交往中自尊与互相尊重的内涵与方法,以及性、爱与婚姻彼此间的关系,友谊与爱情的涵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文的传主居里夫人有一定了解,知道传主的主要科学成就和人格品质,所以学习起来有一种心理上的亲切感。另外,八年级学生已经阅读过较多写人记事的散文,具备阅读写人记事散文的基础知识与基
我的爷爷一生热衷于学术研究,一生都努力为理想而奋斗。一路走来,是一段艰辛而多彩的人生。  1940年,他生于乡下。童年的时光也是在村附近的一所小学度过的。为了摆脱世代务农的生活,年少的他就非常努力地学习。因此他顺利考上了县内的中学,离他的理想更进一步。但当时爷爷家境贫寒,虽然有机会探索农田以外的世界,家中却难以支付学费。太祖父极为无奈,只能挨家挨户地借钱。可是,当时农民的贫苦是极为普遍的,仅有极少
受国家教育政策、中高考改革、国家质量监测以及统编教材使用等外在和内在因素合力影响,2019年广东省卷、广州市卷和深圳市卷三套中考命题都不约而同呈现“守正创新”的积极应对考试变革的可喜态势。  相比而言,担负80万考生升学重任的广东省卷更具引领性和责任性,承传地域文化特质和创新因子的广州市卷更具务实性和前卫性,而受制于试卷结构模块局限与学科改革空前备受关注的深圳市卷,则具局限性和挑战性。但是,细审今
妈妈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会努力保持微笑,不让我们做子女的担心。但那一次,我看见她哭了,哭得那么伤心!  那段时间,我迷恋上玩手机,父母再三劝阻,我表面答应,暗地里却置若罔闻。  一天,我又在房间里玩手机。“嘭,嘭,嘭!”突然响起的敲门声把我吓坏了!接着,门外响起了妈妈的声音:“我进来了。”我急忙把手机塞进被子里。  门打开了,只见妈妈端着一盘水果进来:“在干什么呢?这么神秘
受国家教育政策、中高考改革、国家质量监测以及统编教材使用等外在和内在因素合力影响,2019年广东省卷、广州市卷和深圳市卷三套中考命题都不约而同呈现“守正创新”的积极应对考试变革的可喜态势。  相比而言,担负80万考生升学重任的广东省卷更具引领性和责任性,承传地域文化特质和创新因子的广州市卷更具务实性和前卫性,而受制于试卷结构模块局限与学科改革空前备受关注的深圳市卷,则具局限性和挑战性。但是,细审今
(一)(10分)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那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期中考失利、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我回到从化乡下探亲。雨不停地下着,我像断线木偶,撑着伞,漫无目的走在泥泞小路上。道旁竹林被风吹过,竹叶间发出互相推挤的沙沙声,像是在鸣奏一首伤心的曲子。   快走到小路尽头,没有大树的遮挡,脚底的石块变得闪亮,原来那是一束阳光射到石块上的露珠发出的光。我顺着光抬起一直低着的头,雨已渐歇了,山间晨雾已散去大半,慢慢显出山的轮廓。远处,好像有座古寺矗
过于优秀的班长  就读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中心小学的宋奥钰同学,是我班的班长。他是很多老师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當其他同学闹哄哄的时候,他一定是班中最安静、守纪律、等指挥的那名学生,抑或是起身主动组织纪律的那名学生;课堂上,只要他的手举起来,总能思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且得到各科老师的表扬;体育场上,他是年级组跑得最快的;组织同学开展活动时,他总能用最精练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求,将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