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光”药物不能外出服用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39155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各大医院皮肤科患者明显增多。各类与季节因素有关的皮肤病几乎占皮肤科门诊量的60%,如夏季皮炎、日光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等。据调查得知,这些皮炎患者其中相当一部分发病原因比较“奇特”,他们是服用了不能见光的药物后导致的皮炎。没错,你千万别将这些“不能见光”的药物理解成在阳光暴晒下失效的药物。它说的是,服药的人吃了该类药物后,不能见“光”,否则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等问题。
  
  服药后晒太阳让她“中毒”
  
  关小姐的白皙娇嫩皮肤一直是她最引以为傲的事。但是在两个星期前,关阳小姐突然出现了尿痛、尿频、尿急的症状,而且小肚子也隐隐地犯疼,经医生诊断为尿路感染,给开了磺胺类的抗菌药——磺胺甲基异恶唑等药物。
  然而,就在吃药的第二天中午,关小姐仅仅是出外吃了顿午餐,回来后就发现脸、手背等暴露在外的肌肤都起了小水疱。虽然水疱很小也不多,但仍让她有所警觉,于是赶紧到公司附近的一家医院检查,结果皮肤科的医生在经过诊断后,判定为“药物光毒反应”,也就是服药后,经过阳光照射后发生的过敏反应。
  
  五类人更易发生光毒反应
  
  医科专家解释说,强烈的阳光可使某些药物活化,从而直接破坏或杀死皮肤细胞,因此暴露在光线下的皮肤在日晒后几分钟或几个小时内,就可产生轻度的光毒性反应。与普通人相比,光毒性反应更容易发生在以下五类人身上:
  1、皮肤娇嫩者;
  2、因痤疮正在使用抗菌药治疗的人;
  3、人体免疫缺陷病患者;
  4、红斑狼疮患者;
  5、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
  那么,如何判断光毒反应呢?如面部、颈部、前臂、手背等暴露在外面的皮肤,经过日晒或紫外线照射后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样、水疱等皮疹,也有人的皮肤是红斑水肿或斑块等表现。
  
  哪些药物容易发生光毒反应
  
  ● 抗菌药
  
  沙星类抗菌药是光毒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一组,很多名称中都带有“沙星”两个字,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等等,属于抗菌药的喹诺酮类别。据统计,沙星类抗菌药导致光毒反应发生率为0.1~3%,服用该类药物皮肤经光照以后,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红肿、发热、瘙痒、疱疹等。
  除沙星类抗菌药物外,还有四环素类、磺胺类、美满霉素、多西环素、地美环素等抗菌药,也有光毒反应的报道。
  
  ● 抗精神病药
  
  如氯丙嗪,在临床上,它是用来治疗精神病、镇吐、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等情况的药物。氯丙嗪为处方药,因此在服药前可找专科医生或药师咨询相关情况,服药后也要做好防护,如戴墨镜及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阳光下等。
  
  ● 利尿药
  
  如速尿、双氢克尿噻(氢氯噻嗪)等,也就是能增加排尿的药物,又是高血压疾病常用的治疗药物,水肿、心衰、胸水、腹水患者也多用到该类药物,临床上也有发生光毒反应的报道。
  
  ● 抗组胺药
  
  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均为第一代抗组胺药,常用于抗过敏治疗。
  
  ● 解热镇痛药
  
  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很多人对该类药物都不陌生,在感冒、疼痛、消炎时,都可能会用到,在用药日晒后,若出现皮肤反应时,要加以警惕。
  
  ● 降糖药
  
  如格列苯脲、格列吡嗪等,该类药物也是用量较大的药物,它们均为处方药。若在服药后出现光毒反应,应及时找专科医生咨询或换药,切不可擅自更改或停药。
  
  ● 抗肿瘤药
  
  如长春新碱等,长春新碱常用于治疗急性及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及乳腺癌等,为静脉注射药物,并不是非处方药。
  
  避免光毒反应预防最重要
  
  ● 看说明书
  
  服药之前请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是说明书中注明该药可致光毒反应时,在服药期间及停药后5日之内,应避免接触阳光或紫外线。
  
  ● 停药
  
  对于已发生光毒性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去皮肤科就诊,不要自作主张乱服药,以免延误病情。值得注意的是,在症状未消失及症状消失后5日内,仍不能接受太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以免再次发生光毒性反应。
  
  ● 防晒
  
  对于易感人群,在使用沙星类抗菌药或其他有光毒反应的药物期间,外出时要注意特别防护,如出门前涂抹防晒指数超过15的防晒霜,打遮阳伞,戴遮阳镜等,特别是夏季,更要注意穿长裤及长袖衣物。
  
  ● 查病历
  
  以前曾经发生光毒性反应的患者,要慎用或不用已知可产生光毒反应的药物。
  
  提示:光毒反应并非人人都发生
  
  药物的光毒性反应并不是每个服药的人都会出现,其发生的频率、病情的严重程度都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可能在接触阳光或紫外线一小会儿后就可能出现水疱等皮肤过敏的反应,而有些人甚至很难察觉到症状,一般情况下的光敏反应都较为轻微。
  
  (地址:211224江苏省沥水县新桥周村镇6号)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李彦霞,副主任医师。河北以岭医院络病门诊副主任,1992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其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的临床诊疗工作,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走中医为主的道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用络病理论指导临床工作,在冠心病、风心病、高血压相关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病等疾病的治疗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同时结合临床教学、科研撰写了医学论文6篇,均发表在国
作者简介:赵红军,陕西中医学院毕业,中医执业医师,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门诊部专家(南门里新道路医药城)。从事中医针灸临床近20年,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擅长中风后遗症偏瘫的治疗,可使患者在一次针刺后瘫痪肢体即可活动,为针法一绝。作者将多年经验编撰为“和谐养生—中医不是传说”一书,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 预防中风要运动左手,锻炼右脑 ◎     在一定程度上,中风偏瘫是人体左右两侧阴阳气
我公司于1998年5月和7月购进了两台长沙中联HBT80D拖式混凝土泵。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两台泵的缸筒泵送的混凝土均已超过了20万m3,且目前状况依然良好。笔 My company in May
使用氟氯化碳及其相关卤代烃作为独立的主要成分和多变量线性回归方法来预测臭氧水平.在2017到2066年臭氧含量预测中,考虑到对臭氧含量的影响等多个因素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期刊
秋冬季节历来都是流感肆虐的季节,今年也不例外,患流感人数屡屡刷新。流行性感冒的最大特点就是易发生突变,爆发突然,规模较大,让人防不胜防。因此,专家呼吁:在流感高峰时节,要想真正预防流感,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是关键。临床数据和医生的经验告诉大家:“好习惯”+“好蛋白”+“好药疗”,三个好方法可以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    好习惯:建立“病毒防火墙”  面对这场主要通过飞沫迅速传播的疾病,中国疾控中心首
“低体温”是诸多疾病的根源    有资料显示,人体体温下降1度,抵抗疾病入侵的免疫力就会下降30%。冬季感冒的人多,就是因为到了冬季,气温降低,身体也会变得比其他季节凉。身体变凉而引起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也容易促使心肌梗塞、脑梗塞。人的身体是产生热量的发热体,所以,体温微小的波动都能引起一些不良症状。   当我们体温变低的时候,体液循环减慢,会出现湿热蕴结、滞涩、淤堵等形成痰湿血淤及寒性体质。继而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资料统计,45岁以上的妇女,近三分之一患有轻重不同的骨质疏松。而75岁以上的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  骨组织细胞成分分为: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由于骨量丢失,骨小梁变细,容易骨折。发生骨质疏松后,容易出现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陈大娘就是由于脊椎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