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联合系统护理在胸腰段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uwe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联合系统护理在胸腰段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胸腰段骨折合并神经损伤行胸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29例;年龄36~49岁[(43.2±5.2)岁]。损伤节段:T10~T11 6例,T11~T12 38例,T12~L1 31例,L1~L2 9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19例,B级22例,C级38例,D级5例。42例采用ERAS联合系统护理模式(ERAS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术后1周和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3~4个月[(3.2±1.7)个月]。ERAS组住院时间[(10.9±1.6)d]较常规护理组[(14.4±1.2)d]显著缩短(P<0.05)。ERAS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0%(4/42)]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29%(12/42)] (P<0.05)。ERAS组和常规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3%(39/42)和76%(32/42)(P<0.05)。ERAS组术后1周、3个月VAS为(1.7±0.4)分、(1.2±0.3)分,均较常规护理组[(4.8±0.9)分、(3.1±0.7)分]显著降低(P<0.05)。ERAS组术后1周、3个月ODI为(13.5±1.8)分、(10.3±1.4)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7.9±2.0)分、(15.6±2.1)分](P<0.05)。术后3个月,ERAS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9例,C级13例,D级13例,E级5例;常规护理组A级8例,B级8例,C级12例,D级10例,E级4例。ERAS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以上恢复率为95%(40/42),较常规护理组的81%(34/42)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ERAS组SF-36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

结论

对于胸腰段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ERAS联合系统护理模式较常规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49岁,因"腰背痛1年余,加重1周"于2021年1月28日入院。既往于16年前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瘤行手术治疗(自诉为良性,具体不详),术后规律复查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否认其他肿瘤性疾病病史。否认吸烟史、饮酒史。47岁绝经,绝经后未补钙,日常外出活动较少。症状体征体温36.1 ℃,脉搏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4/97 mmHg(1 mmHg=0.133 kPa
病史摘要患儿,男性,5个月28 d,因"体检发现肌张力异常3个月"就诊。症状体征患儿为纯母乳喂养,喂养困难、间歇性呕吐,3个月体检时发现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大运动轻度落后,伴轻度巨幼细胞性贫血,睡眠不稳,夜间哭闹,无抽搐,无震颤,予以按摩治疗无改善。眼神好,可逗笑,头发稍稀,尚未出牙,四肢肌力正常,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稍高。诊断方法尿中甲基丙二酸、血丙酰肉碱/乙酰肉碱及同型半胱氨酸均轻度升
病史摘要患儿,女性,生后18 d,因为"发现皮肤肿物18 d,间断发热5 d"入院。主要表现为生后即出现全身多发结节、发热、溃疡样皮损。症状体征生后发现全身多发皮下结节。生后13 d开始出现间断发热伴溃疡样皮损。体格检查:右手腕部可见直径约3.5 cm肿物,表面覆干痂,全身多部位发现大小不等皮下肿物,直径最大1.5 cm。右踝部可见溃疡样皮损。诊断方法全身影像学检查提示全身多发骨质破溃。取左大腿及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29岁,因"口干、多尿、头痛1周,呕吐2 d"入院。患者入院后意识障碍,呼吸不应,肢体躁动不安,无口吐白沫,无角弓反张,无抽搐。症状体征患者昏迷,瞳孔等大等圆3 mm,对光反射灵敏,呼吸急促40次/min,血压180/98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24次/min,口唇干燥,四肢湿冷,未闻及烂苹果味。患者体型肥胖,体重120 kg,BMI 41.5 k
目的统计和分析2018年中国创伤性脊髓损伤发病率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我国3个区域、9个省、27个市随机抽取具有收治脊髓损伤患者能力的医院,回顾性调查2018年收治的符合条件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计算全国及各区域的发病率。通过病案调查表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致伤原因、损伤水平、损伤程度、合并骨折节段和类型、合并伤、并发症、死亡情况等数据,并根据地理区域、年龄、性别进行分
目的评价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为导向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全麻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2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体重指数18~24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n=60):对照组(C组)和rSO2为导向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组(RN组)。2组均行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喉罩置入全身麻醉。
该系列文章介绍了核医学背景下的机器学习(ML)。第一部分讨论了ML的历史,描述了常见的算法并举例说明ML何时可用于核医学。第二部分聚焦于ML在当下对核医学领域的贡献,讨论了未来对ML的预期和局限性,并对ML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进行非常严谨的评估。
第一部分概述了机器学习(ML)在核医学中的应用,第二部分重点介绍神经网络。该文先用一个例子说明神经网络是如何工作的,并讨论其潜在的应用。重点关注ML在图像重建、低剂量PET、疾病检测以及诊断和预后预测的最新进展。目前在核医学中应用的ML算法呈现多样化,迫切需要对算法设计和结果指标解读进行规范,该文给出了一个规范清单以供业界参考和遵循。
目的探讨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37例寰枢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9~68岁[(50.9±9.8)岁]。24例行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导航组),13例行徒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徒手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可动人工腰椎置入后对腰椎活动度、关节突关节及终板应力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奠定生物力学基础。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的全腰椎CT数据,构建生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生理组)。将生理组模型L3椎体及邻近椎间盘切除后复制两组,一组置入可动人工腰椎各组件构建非融合模型(非融合组),另一组置入钛笼、钛板等构建融合模型(融合组)。于三组加载500 N的轴向载荷和10 Nm扭矩载荷,模拟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