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港区海铁联运发展分析

来源 :交通企业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zhenze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南沙港区发展海铁联运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一系列相关政策,把发展海铁联运作为国家战略部署,明确大幅提高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是现阶段“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满足南沙港区及临港工业发展,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广州港集疏运体系,南沙港铁路于2016年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
其他文献
为使政府及充电桩运营企业能够根据更准确的用户反馈进行充电桩有序建设,提出基于改进变权云模型的公共充电桩满意度评价模型.首先,以用户感知服务为切入点,从感知质量、用户期望和感知价值3个维度,构建10个评价指标的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用户满意度评价体系;其次,在此基础上引入变权理论和博弈论集结模型组合改进变权,得到满意度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再次,根据云模型理论将评价指标数据和评价标准通过云算法转化为对应的云参数和云图;最后,应用该模型对湖州市公共充电桩用户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州市公共充电桩用户满意度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从外部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内发展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过去主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带动发展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急需寻找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保持竞争优势。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20年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7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未来十年,随着交通强国建设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合作日益紧密,城市群、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高速铁路建设将会迎来又一波高潮。为了打造高质量国家级高铁枢纽城市,河南省洛阳市要充分认识在下一个十年高速铁路发展方向,积极抢抓机遇,打造高质量国家级高铁枢纽城市。基于此,笔者主要从洛阳市战略要求、机遇挑战、发展基础、战略分析、布局思考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一、钦北防一体化发展现状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以下简称“钦北防”)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区)的最南端,是14个地级市中仅有的3个沿海城市,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市行政区划面积共204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4万人(2019年),GDP总量(2019年)3358亿元。
一、高速公路匝道类型及影响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速公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仅限于经济发达地区建设到逐渐遍布全国建设的过程。截至2019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数为501.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4.9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据统计,高速公路匝道仅占高速公路总里程的2%,但50%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匝道以及匝道附近道路,这里已成为高速公路最“危险”的地方。
一、回顾与展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发挥好支撑保障作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回顾交通运输文化建设,从“十一五”起步到今天,走过了不寻常的十五年。十五年来,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建设主要围绕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价值目标,遵循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始,逐步发展到文化品牌建设和实施文化落地工程”的路径展开的。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农村公路发展,多次指示要求,要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深化对建设农村公路重要意义的认识,要聚焦突出问题,完善政策机制,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保障。以安徽省为例,近年来各地持续发力,不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但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比较突出,整体水平与中央要求、群众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力推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有关部署,交通运输部在2016年开启了无车承运人的相关试点工作,通过行业专家的推荐,选取了国内(如货车帮、云鸟配送等)
行政处罚法是行政机关执行行政处罚的程序法,行政处罚实体规定制定在分门别类的部门法律、法规体系中。学界对行政处罚法和其他行政法律规范中的具体行政处罚条款之间的关系有以下认定:《行政处罚法》和特别法在法律条文的设定中应秉持“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