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整为零步步为营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eteor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引导初中生对大中型探究课题进行研究时,教师应协调好两个维度的分解工作:一是化整为零,将整个课题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二是合理规划探究步骤,引导学生步步为营,有序推进整个探究过程,并在交流中共享探究成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大中型探究课题;实验;猜想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2-0078-3
  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内容较多,对初中生而言是一项较大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策略的探究性学习呢?笔者是这样来进行操作的。
  1 在情境创设中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在黑板上用酒精画出一个笑脸符号,等待片刻,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用物理概念来表述这一现象。
  学生回答:笑脸消失,这对应着液体的汽化现象。
  提出问题:你能列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陈述: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体育课下课时大家大汗淋漓,在教室里歇了一会儿,身上就变干了;洗过的衣服被晾干……
  教师追问:地上洒上水,是晴天干得快,还是阴天干得快?运动之后,怎样让身上的汗水更快变干?洗过的衣服怎样才能更快变干?
  学生解释:晴天环境下,地上的水更容易干。运动后,用毛巾擦擦,再用电风扇吹吹很快就干了。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暴晒,或是置于通风处,都会加快其变干的速度。
  教师再问:上述都是比较温和的汽化现象,更具体些它们属于什么现象?
  学生陈述:属于水的蒸发。
  教师追问:我们在刚才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中,联系生活实际,探索了加快蒸发的措施。那么系统地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思路】 通过实验快速引入对汽化现象的思考,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液体汽化的实例。教师因势利导,在学生列举现象的基础上,指出蒸发现象的存在,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开始思考即将探究的问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 在思考讨论中形成猜想
  教师预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围绕探究课题进行思考并讨论,鼓励学生用更加科学化的语言来表述猜想。在此過程中,教师积极巡视,并适时地介入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激起他们的争论。
  教师让各讨论小组陈述自己的讨论成果,并将相关内容整理在黑板上。
  (1)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受温度影响;
  (2)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受面积影响;
  (3)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受风速影响;
  (4)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受液体类别影响;
  (5)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受空气流速影响。
  教师让学生对比各种说法,并提醒学生注意第3项和第5项内容存在重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从而更加合理地将猜想表述为:
  (1)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受其温度影响;
  (2)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受其表面积影响;
  (3)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受其表面的空气流速影响;
  (4)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受液体种类影响。
  【设计意图】 初中物理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教师引出探究问题后,引导学生立足于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分析,积极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前概念体系,合理建立猜想。同时,也正因为学生猜想的依据大多是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回忆,这必然导致学生的结论是离散的。这也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整理,一方面对重复的内容进行归纳,另一方面让语言表达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
  3 在师生互动中优化方案
  在一系列猜想已经整理出来的前提下,探究活动过渡到实验环节,而这一环节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初中生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才刚刚起步,教师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意识到部署实验计划的重要性。本探究课题涉及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规律探索,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控制变量法的框架下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1.结合已有学习小组的划分,教师进一步将各小组划分为4个不同的研究方向,针对不同的验证任务。
  任务1:探索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任务2:探索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任务3:探索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
  任务4:探索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
  2.引导学生结合活动单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过程的操作细节,完成活动单的前两项,活动单如图1所示。
  3.方案设计汇报和优化,教师鼓励各小组代表走上讲台向其他学生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方案设计。其他同学则对该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和改进的建议。
  【设计思路】 科学化的实验方案设计是高效完成探究任务的关键,搭建规范而严谨的实验方案能有效避免学生操作的盲目性,推进探究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这也将训练学生科学探究的计划性和规范性,所以教师在安排学生正式进行实验之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鼓励学生将方案在班上展示,从而在相互评价和讨论中完善并优化方案设计。笔者认为,初中生的规范化实验设计能力尚有不足,必须辅以活动单进行引导,而在设计活动单时,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实验框架的完整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同时在问题设计上,教师要尽量以开放性的问题来呈现,既要具有启发性,同时又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
  4 在实验操作中搜集证据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化分工,使得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防止个别学生游离于实验操作之外。教师还需实时关注学生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细节,纠正学生操作上不正确的地方。同时,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注重鼓励和启发,尽量让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当一系列实验结果呈现出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以较为全面的视角来审视实验,引导他们在相互争辩和质疑中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进而验证相应的猜想,完成活动单的第三部分。   【设计意图】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将学生完全推向前台,偶尔的提醒也只能点到为止,应该侧重于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小组内部的合作、交流,甚至争论都将有助于学生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发展。
  5 在交流展示中归纳结论
  在学生完成相应的探究任务之后,教师安排学生分别结合自己的任务进行交流和展示。操作的顺序是,针对每一个子任务,都让对应小组的学生派出代表来阐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对学生的结论都不予以评价,而是把话语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你认为刚才的分析可靠吗?你有什么可以补充的呢?”学生很自然地参与讨论,他们的发言会进一步完善原先学生的结论。最终,多个子任务的结论一一汇总则形成了本课最终的探究结论。
  【设计意图】 本课所涉及的探究内容较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体验每一个探究任务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预先对探究活动进行任务划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精心完成对应的任务,在汇总过程中实现结论的整合。交流和讨论也将尽可能地让学生从彼此的阐述中分享完成对应任务的体验,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感悟整个探究过程。
  6 在课堂小结中呈现规律
  教师将学生的探究结论进行整合,引导学生以更加规范和科学的语言来表述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相关规律。
  【设计意图】 初中生在物理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上尚有较大缺失,因此在总结规律的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用合理的措辞进行描述。
  7 在探究反思中激励成长
  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段,教师要预留时间,让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探究活动,并鼓励他们交流探究心得。此外,教师也要当场评价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和中肯的建议。对于探究过程中,学生没有涉及到的“湿度对液体蒸发速度的影响”这一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 人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成长,因此在课堂最后时段预留反思环节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常态。另外,对于学生普遍没有关注到的湿度因素,教师将其安排成課后探究,这就把探究延展到课外,让学生在更加自由和开阔的空间进行物理研究。
  巧妙的情境创设引入课题,启发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进行猜想,编写活动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并在交流和展示中汇总探究成果,最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和反思探究。
  参考文献:
  [1]骆炳贤.物理教育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2]叶谰.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黄恕伯.物理教学中如何“重过程”[J].物理教学探讨,2004,22(7):1-3.
  [4]张连之.如何设计“过程与方法”——新课改进过程中的思考[J].物理教学探讨,2006,24(21):27-28.
  (栏目编辑 邓 磊)
其他文献
2020年4月23日上午,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主办,省美协、省书协、省现代美术馆承办的江苏省美术、书法“同心战‘疫’”主题作品展在省现代美术馆举行。省文联主席章剑华,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水家跃,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王建,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健康促进处处长吴红辉,中国书协顾问、江苏省书协名誉主席尉天池,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孙晓云
李超,供职于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路小学,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翰墨书画院理事。  2001年8月~2003年8月进修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研修班。2004年获第二届全国教师书法大赛一等奖。2005年、2006年获“绿色盐城”全市书法类一等奖。2012年、2013年获全国教师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专业组一等奖。2013年获第十届中小学师生书画大赛教师组毛笔书法金奖。2014年获全国教师书
萬雨佳
期刊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浙江湖州安吉人。清末民初时期的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均有很高的造诣。  其作品真气弥漫,不拘一格,苍古奇肆,雄健朴厚。他领导艺坛,名震南北。其中
【摘 要】在小学硬笔书法教学中,书写好每一个笔画是第一个难点。而从笔画到生字的过渡中,结构尤为重要,所以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并学会归纳一类字的结构特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写好汉字。两边半包围结构的字,最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左上包”;一类是“左下包”。“左上包”的书写要领是“下要出”,“左下包”的书写要领是“底宜长”。要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除了结构正确、匀称,还要注意笔画之间的“穿插避让”。  
作者简介:冯庆(1978-),男,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后,物理学(师范)专业负责人,学科教学(物理)硕士点领衔导师,教育部初中物理课标组成员,教育部中考物理评价组成员,教育部高中物理教材编写组成员,司南版高中物理教材“选择性必修三”核心作者。  摘 要:修订版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主要介绍高中物理微观世界的相关物理知识,包括热学和原子物理学内容。当学生通过宏观世界力学和电磁学的
摘 要:以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为例,利用变式教学突出约束条件,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引领学生在设计中提升思维探究,主动发现限制性条件,在约束中迸发创造力,在讨论分折和尝试中解决问题,在成功中体验设计的快乐。  关键词:思维探究;测电阻;变式;条件约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3-0047-4  众所周知,在实际的问题处理中,问题的表征结构良好与否
摘 要:文章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探索核心素养下关于定律教学的共通性、借鉴性;结合高中物理“库仑定律”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可行性做法,即“问题引领促认知”“追本溯源显思想”“定量探究需创新”。  关键词:库仑定律;问题引领;追本溯源;创新实验;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6-0004-4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
学习书法是传承民族瑰宝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是获得优秀习惯、健全人格的蹊径,从小学开始尤为必要。  ——杨 静   她一直开展“幸福教育”的研究,实践“办幸福教育,享幸福人生”的办学主张,通过艺术节、读书节、演讲节、体育节、科技节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创造了广阔的舞台。“幸福教育”的研究成果获得连云港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   她认为:书法课和语文课是书法教育的主阵地;书法教育的实施不仅是书法教师或语文教
【摘 要】从过去的“写字”课到今天的“书法”教育,不仅仅是改个名字,还意味着教育的某种变局。就江苏省而言,从“写字”到“书法”,突破最后一公里的梗阻,需要通过提高认识、加强师资、完善机制来解决。  【关键词】书法教育;认知;师资;机制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12-01  【作者简介】奚爱国,江苏省泰州市政协副主席、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