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市场需要具有多种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知识经济的到来,新兴科技的发展,科技进步周期的不断缩短和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了劳动者工作流动与职业更换频率的加快,传统的学科特点及行为界限逐步被打破。这些都促使职业教育的整体目标将趋向高移化、复合化。职业教育需要完成由单一操作型向复合型转化。为适应这种形式的需要,怀来县劳动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合理运用“一体化”教学措施,较好地实现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依据“一体化”教学思想,设置复合工种专业
近年来,我校以“宽基础,综合型”为原则,发挥学校优势,结合市场用人需求,进行复合课程专业调整,设置了机电汽修专业、饭店服务专业、导游专业、音乐美术专业、动画制作与美术专业、财会电算化专业等多种复合工种专业。这种专业模式的设置,能使学生至少掌握一门以上的专业技能,从根本上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发挥了作用。
二、实现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一体化”
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一体化”融“理论教学、实习、考核”三环于一体,同步进行,也就是“理论教学与实习同步进行”。教师一边操作,一边讲授;学生一边实习,一边温故理论知识。同时,将考核贯穿于每次的操作中,根据专业技能训练标准,操作前提出标准,操作后给予讲评,打出分数,指出不足,提出新的标准。
三、教学措施“一体化”
(1)采用“硬性达标、逐步升级”的一体化教学措施。“硬性达标”指每个学生、每项技能必须达标,否则,该课不准结业。“逐步升级”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每项技能由低标准到高标准分成若干个级别,对每一级别制订合理的标准。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就能从一个级别跃入相邻的略高一层的级别,直至达标。
(2)采用综合的技能训练措施。第一,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组织与实习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行模拟练兵。如:旅游、汽修、机电专业技能大赛,音美专业汇报表演,模拟现场导游等活动。由于活动具有实战性,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动手操作、随机应变等多种能力。第二,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技能比赛。参加任何一项比赛,都需要做精心的准备,刻苦地练兵,需要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力争做到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如:2001年我校组建了“客房服务”“计算机”两个代表队参加了河北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参加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大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
第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巩固提高实习教学效果。通过定期的上岗实习,不但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实施“教考分离”,强化“一体化”教学效果。教考分离是我校教改的主要内容,对于强化“一体化”教学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教考分离”是指教师负责日常的教学工作,期末考试不再由任课教师单独实施,而是由学校教务处根据每一学科的学期教学目标,统一组织命题,统一考核。在考核中,以操作带理论,即能通过操作考试的科目都以操作考试为主,并适当考一些理论知识。如:计算机专业的网页制作、北大方正等课程,旅游专业的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课程,汽修专业的汽车构造、汽车修理等课程的考试都是以操作考试为主。“教考分离”能客观公正地评估教师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教学质量。
(4)用“职业技能鉴定”标尺,检验“一体化”教学效果。职业技能鉴定在检验人的能力方面,是客观的、公正的。为了检验“一体化”教学效果,我校每年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近年来鉴定合格率是:旅游专业达100%,计算机专业达97%,机电专业达95%,汽修专业达98%。鉴定结果表明,“一体化”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5)长班教学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教学实践表明,长班教学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是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 ”人才的有效措施,是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模式。长班教学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一个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实现“一专”的目的。短期培训是指学生在接受长班教学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其他专业的短期培训班,让学生有机会接受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实现“多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运用“一体化”教学,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等多项教学原则,遵循了技能形成的规律,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塑造“复合型”人才。
一、依据“一体化”教学思想,设置复合工种专业
近年来,我校以“宽基础,综合型”为原则,发挥学校优势,结合市场用人需求,进行复合课程专业调整,设置了机电汽修专业、饭店服务专业、导游专业、音乐美术专业、动画制作与美术专业、财会电算化专业等多种复合工种专业。这种专业模式的设置,能使学生至少掌握一门以上的专业技能,从根本上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发挥了作用。
二、实现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一体化”
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一体化”融“理论教学、实习、考核”三环于一体,同步进行,也就是“理论教学与实习同步进行”。教师一边操作,一边讲授;学生一边实习,一边温故理论知识。同时,将考核贯穿于每次的操作中,根据专业技能训练标准,操作前提出标准,操作后给予讲评,打出分数,指出不足,提出新的标准。
三、教学措施“一体化”
(1)采用“硬性达标、逐步升级”的一体化教学措施。“硬性达标”指每个学生、每项技能必须达标,否则,该课不准结业。“逐步升级”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每项技能由低标准到高标准分成若干个级别,对每一级别制订合理的标准。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就能从一个级别跃入相邻的略高一层的级别,直至达标。
(2)采用综合的技能训练措施。第一,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组织与实习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行模拟练兵。如:旅游、汽修、机电专业技能大赛,音美专业汇报表演,模拟现场导游等活动。由于活动具有实战性,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动手操作、随机应变等多种能力。第二,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技能比赛。参加任何一项比赛,都需要做精心的准备,刻苦地练兵,需要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力争做到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如:2001年我校组建了“客房服务”“计算机”两个代表队参加了河北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参加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大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
第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巩固提高实习教学效果。通过定期的上岗实习,不但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实施“教考分离”,强化“一体化”教学效果。教考分离是我校教改的主要内容,对于强化“一体化”教学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教考分离”是指教师负责日常的教学工作,期末考试不再由任课教师单独实施,而是由学校教务处根据每一学科的学期教学目标,统一组织命题,统一考核。在考核中,以操作带理论,即能通过操作考试的科目都以操作考试为主,并适当考一些理论知识。如:计算机专业的网页制作、北大方正等课程,旅游专业的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课程,汽修专业的汽车构造、汽车修理等课程的考试都是以操作考试为主。“教考分离”能客观公正地评估教师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教学质量。
(4)用“职业技能鉴定”标尺,检验“一体化”教学效果。职业技能鉴定在检验人的能力方面,是客观的、公正的。为了检验“一体化”教学效果,我校每年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近年来鉴定合格率是:旅游专业达100%,计算机专业达97%,机电专业达95%,汽修专业达98%。鉴定结果表明,“一体化”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5)长班教学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教学实践表明,长班教学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是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 ”人才的有效措施,是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模式。长班教学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一个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实现“一专”的目的。短期培训是指学生在接受长班教学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其他专业的短期培训班,让学生有机会接受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实现“多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运用“一体化”教学,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等多项教学原则,遵循了技能形成的规律,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塑造“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