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问题链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介绍了问题链教学法的概念、理论依据和实例说明。
  【关键词】 高中生物 问题链教学法
   一、问题链教学法的概念
  问题链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一条或几条问题链,课堂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解决这些问题而展开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链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一条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的问题链是实施问题链教学法的重要基础。
  问题链教学法的提出,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第一,知识是培养能力的载体,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把课堂教学的过程看作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落实知识点和培养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知识问题化是分析教材和教学设计的一种策略。一般情况下,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转化为一些具体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课本内容的问题化处理,使知识点更加明显突出。
  第三,问题具有目标指向作用。课前预习时提出问题链,对学生的预习有目标指向作用,特别是针对学生在阅读课本过程中可能会忽视的地方提出来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课堂教学开始时,提出问题链,可以使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任务——要解决哪些问题,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第四,问题链具有加强知识内在联系的作用。在问题链教学法中,一个小问题就是一个知识点,一条问题链就是一条知识线。通过问题链的解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知识点,理解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了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
  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问题链可以分为主链和支链。问题链教学法既可以用于授新课,也可以用于复习课,特别是小专题的复习。
  二、问题链教学法的实例
  问题链教学法一般分四步进行:1、设计并展示问题链;2、学生针对问题链自学;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4、课堂练习检查反馈。
  下面以"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为例,说明问题链教学法的实施。
  高中生物"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多数同学感觉到知识点多而杂,条理不清,难以记忆。做糖类、脂质、蛋白质代谢的综合习题时,经常出错。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这一重点内容,在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答题错误原因的基础上,采用问题链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课时告诉学生,要学好这节内容,应该抓住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实际上就是一条问题链。在黑板上展示设计的问题链:什么物质?→在什么地方(细胞或组织或器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发生这种变化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这种变化与其它变化有什么联系?→这种变化发生异常时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在生活中我们应养成怎样的饮食习惯?
  本节教材包括五方面内容:糖类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通过上述的问题链,把五个方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落实,又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理清学习的思路,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限于篇幅,只以糖類代谢中的部分内容举例说明。①什么物质? ——葡萄糖。②在什么场所?——肝脏细胞内。③发生了什么变化——葡萄糖合成肝糖元。④发生这种变化的条件是什么?——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之后还有多余(或者表述为血糖浓度高于80至120mg/dL。),此外,还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调节。⑤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将多余的葡萄糖以肝糖元的形式贮存起来,实现了能源物质的暂时贮存,以备后用。⑥这种变化与其它变化有什么联系?——葡萄糖氧化分解消耗葡萄糖的量,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胰岛素分泌的多少,等等。⑦这种变化发生异常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葡萄糖合成肝糖元受阻,可能会导致血糖浓度过高,出现高血糖,严重的出现尿糖。⑧我们应该养成怎样的饮食习惯?每天保证摄入足够数量的糖类食物,保证能量的供应,但是,不能摄入过多,以防止多余的糖类转化为脂肪,导致脂肪积累过多。
  再如:①什么物质? ——葡萄糖。②在什么场所?——组织细胞内。③发生了什么变化?——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发生这种变化的条件是什么?——有氧的参与和酶的催化。⑤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⑥这种变化与其它变化有什么联系?——葡萄糖氧化分解受阻时,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会增强。⑦这种变化发生异常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组织细胞供能不足,影响生命活动,严重时会出现休克。⑧我们应该养成怎样的饮食习惯?——每天保证摄入足够数量的糖类食物,保证能量的供应。
  高中生物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采用问题链教学法。再举两条问题链如下:"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链: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有何证据?→具有怎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问题链:绿色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哪些物质?→分别由什么组织和器官吸收?→吸收的原理和过程是怎样的?→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结构来运输?→运输的动力、途径和方式是什么?→运输到什么部位?→在植物体内有什么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物理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教"与"学"的技术的平台。本文主要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的有效整合,通过信息技术这个平台,让物理教学过程更形象,更直观,让探究科学的精神更深入人心,真正朝着掌握知识与技能;体会、领悟过程与方法;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物理 整合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课程整合意味着
【摘要】 论文对RC文氏电桥正弦振荡器进行了设计,该电桥电路振荡频率f0=1000HZ,输出电压U0=4V(峰值),波形失真系数Kf=0.1%-0.2%。通过设计电路及选取各元件参数,输出电压均符号指标要求。  【关键词】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文氏电桥电路 二极管稳幅   各种电器设备要正常工作,常常需要各种小波形信号的支持。电器设备中常用的信号有正弦波、矩形波、三角波和锯齿波等。在
【关键词】 生物实验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 创新操作能力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朱鎔基总理也提出:"教育和科技事业要走改革创新之路,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初中的生物实验由"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动动手"、"实践活动"等组成,其中观察
物理教学要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要求,必须从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科学的教育",即不但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还要为他们的素质发展奠定必需的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念和科学品质的基础。我认为,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推动
期刊
有效的探究学习,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更是贯彻整个探究活动的主线。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只有产生了问题才会去试图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建立假设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收集有关证据用来检验假设。因此,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产生问题并提出问题。具体策略如下:  一、在观察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问题的产生源于对自然现象、生活现象的观察,在观察中才能获得对认知现
期刊
【摘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物理實验需要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顽强的毅力等良好的品质。但是,在我们的物理实验课堂上,却很多时候没能体现这一点,反而成就了许多"造假高手"。本文着重研究如何通过学生合作——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互助,从而实现共赢——完成实验目标,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验素养。  【关键词】 合作 共赢 学生实验   一、物理实验教学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物理新教材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猜想和假设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并通过同学之间的评估、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材总是通过更换课堂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勤动脑、爱动手、多开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