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二课堂设计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xue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政策取向。随着国内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逐步完善,还存在学生第二课堂设计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对教育政策理解不深、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现象。建议将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与第二课堂设计有机结合,建立创新创业实践与训练的牵引机制、培育孵化机制、训练考核机制,多渠道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促进大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突出问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精神,明确指出高校需着力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教育体系亟待健全等突出问题。[1]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一般来讲,创新是“不拘现状、勇于开拓、乐于尝试、善于变化的精神和态度,包含更多思维层面的创造”;创业是“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开创新的事业、新的企业或新的岗位,强调行动层面的创造” [2]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尚存在以下问题:
  1.创新创业第一二课堂设计系统性稍显薄弱
  所谓第二课堂,是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的,指的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之外的时间所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与实践活动。[3]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课程学习,其次是实践训练,因此可充分利用大学生第二课堂强化实践训练,从而促进理论知识的转化与应用,树立能力导向为主的针对性训练。
  2.创新创业训练缺乏方向和牵引
  随着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课程及实践平台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从创意、创新到创造是循序渐进的培养教育过程,然而课程内容缺少实践引导,与实际脱节。以高校创新创业必修课《创业基础》为例,其授课内容局限于书本创业知识,缺少案例分享、小组讨论、创业训练等实战指导 [4]从意识启蒙到能力培养,因此更需要结合大学生学科专业特点和知识结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研究方向和类别。
  3.创新创业训练缺乏考核评价机制
  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驱动下,大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已呈现常态化趋势,但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由于缺乏系统考核和任务分解,很大层面依赖于学生自我兴趣和自主驱动,训练目标的达成度难以考证,存在与人才培养方案脱钩、与教育目标载体脱离、与学时学分设计脱节现象。
  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对第二课堂设计的基本要求
  1.学生参与程度的普及性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补充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使之适应新时代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是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学生参与程度的普及性是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普惠性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具备这种(创新创业)能力” [5]。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
  2.依托学科专业的针对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学科专业发展。“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创造了理论知识的验证途径和专业能力的实践渠道,使学生能够运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理解专业,促成知识向能力的内化,提升专业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从而完成对学生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一站式培养”。[6]
  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第二课堂设计的机制构建
  1.建立一套牵引机制
  为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为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高校可设置“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训练”专项学分,并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明确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专业能力提升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类活动及项目等相关学分及任务。
  2.建立创新创业能力双线培育机制
  建立团队构建、项目孵化双线培育机制,以此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学生团队建设层面,构建“大一跟导师、大二进项目,大三出成果”梯队型创新创业培育机制。依托学生社团、学生组织,从一年级组建科研团队,科研指导老师可通过招聘科研助手等方式建立联系互动;大二依托各类创新创业培育类项目,全员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大三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取得相应成果。
  项目培育层面,建立项目三级联动孵化机制。充分发挥教学、团学、学生社团及组织职责职能,项目培育可通过组建项目导师团队、评审指导团队、组织协调团队,充实第二课堂的同时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3.建立创新创业训练考核机制
  将第二课堂中开展的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创新创业类讲座及活动沙龙、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与立项、学科竞赛参与和获奖等情况设置专项考核指标体系,从大一到大四实现“一考贯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EB/OL]. (2015-5-13)[2015-5-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李志义. 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 中国大学教学,2014(4): 5-7.
  [3]闵海燕. 应用型本科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4): 228-229.
  [4] 馬永斌, 柏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 基于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5): 137-140, 150.
  [5]中国青年报. 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普惠时代”[EB/OL].[2018-05-29](2020-02-09).http://zqb.cyol.com/html/2018-05/29/nw. D110000zgqnb_20180529_2-10.htm.
  [6] 卢淑静. 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J].求索, 2015(2): 184-187.
  作者简介:李吉(1982-),男,汉族,重庆涪陵人,助教,硕士。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2+X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fdyzy2019007)
  (长江师范学院 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 涪陵 408100)
其他文献
论文一 双氢青蒿素调控AQP9表达影响胶质瘤细胞生物学效应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究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能否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 9,AQP9)的表达以改善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从而为临床筛选以AQP9为靶点的胶质瘤治疗新药提供新思路和途径。
  方法:人胶质瘤细胞株U87和U25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HA组,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运用
摘要: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辅导员工作非常重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取代传统模式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同时也是一次重大改革,本文对互联网模式下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分析研究  一、当前大学生的特点  1.1 对网络依赖性较强  现在很多大学生对网络应用非常普及,尽管网络对大学生学习起到很大辅助作用,
期刊
摘要:红色资源下的党性教育对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促进作用,需要教育团队明确教育形式与方向。本篇文章就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的理论与实践党性教育展开相应论述。首先对物质、信息和精神形态的党性理论教育进行了分析,随后阐述了实践形式下的党性教育,包括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现场式教育、体验式教育和访谈式教育,希望能对有关学者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红色资源;党性教育;实践;教育形式  红色资源在党性教
期刊
摘要:文中主要叙述了陶渊明的这个理想社会与别人的理想社会的不同点,陶渊明的理想社会的本质亦即它比别人的理想社会更有感染力与魅力的原因。  关键词:桃花源;人类童年生活;集体无意识;原型  我们看《桃花源记》就能看到它里面有关现实世界的叙述只有一两句,而其他所有部分都叙述了世外桃源的理想世界与找到它的过程。而正是在渔人找到这世外桃源的过程中,实际上陶渊明也突破了世人狭隘的单一的一元世界的牢笼而冲进了
期刊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近年来备受争议。本文首先提炼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唯物主义辩证法;其次重点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学派,即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着手,分析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曲解。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我们不能否认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基于西方社会背景进行的理论创新,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期刊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设计,当立足于生活,避免“面面俱到”。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还应注意锤炼自己的提问技巧。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活;即时生成;简单;指向明确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关于此,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应避免脱离生活。  张孝纯说:“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与学习。”  设若抛开真实的生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体育教育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课程思政”是现阶段高校课程教育的研究重点,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是素质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公共体育课教学要朝着“课程思政”转化,以此推进体育教育和思想政治共同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公共体育课;思想状态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心理健康。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基地,应多措并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策略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
期刊
摘要:日本社会及其文化对校园欺凌造成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如今的校园欺凌现状。因其复杂性,本论文选择借助校园欺凌参与者的角度分条阐述,通过日本动漫作品(以下简称日漫)分析日本校园欺凌背后的社会文化成因。  关键词:校园欺凌;日本动漫;日本社会文化;国民性  近年,有关校园欺凌的日漫大量涌现,从发生原因、心理探究、欺凌方式、后果影响以及治理措施等方面为中心进行了细致的刻
期刊
摘要: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全球,对全球的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同样的,疫情对我国也产生了影响,尤其是我国的教育事业。在疫情的影响下,学校不能正常进行上课。因此,网络教学就应运而生了。疫情期间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为了提升数学学科网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促进数学网络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提高网络数学教学有效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