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偏心让我很失望

来源 :大学自主招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F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老师,你好!
  我是一名高三女生,英语成绩一直很好,英语老师也很喜欢我。但是上高三后,我想去赶超一下我的弱势科目数学,于是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就少了。所以在第一次月考后,我的英语只考了110多,数学也没有起来。再加上有几次英语家庭作业没有及时完成,英语老师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批评了我一顿,当时我对老师非常地失望。下课后她又找我谈话,我就直接跟她说实话,告诉她我不想再花很多时间在英语上了。她就对我说既然我这样想,那我在高考时英语没有考到高分她也不会觉得可惜了。我听了以后很伤心,我的意思并不是就放弃学好英语啊,她就这样对我。再加上她最近本来就对班上另一个英语成绩好的女生比我好,她答错题了可以有第二次机会,我答错了她就满脸不高兴,我心里很不舒服,觉得学英语也没什么意思了。因为老师的缘故,我对英语已没有了一开始的热情,现在英语成绩中等,我很懊恼,不知该怎么劝慰自己。
  夏日的奋斗
  夏日的奋斗:
  你好,我是勇赫。因为经历过高三,而且面临过同样的问题,所以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因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一个学生,尤其是努力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与呵护,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那些老师喜欢的学生,往往很喜欢上课,喜欢学校的生活,在学生当中也会有一种优越感。
  当枯燥的学习遇到了老师的温暖,立刻产生了化学反应,这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有很多的学生享受这种温暖,并且一直沉浸在幸福的学业中。当然,这只是最好的一种情况,在我之前接触到的一些类似的案例中,我发现很多好学生容易犯一种认知上的错误——将老师当作了父母。这个事情,要追溯到幼小衔接,即从学前阶段跨入到小学阶段的那一刻说起。生活环境从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环境到了人人平等的集体环境。在家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会围绕着一个人关心与爱护,到了学校,这种多对一的爱变成了一对多的爱。这对于所有的儿童都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字里行间,我可以看到夏日的奋斗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且紧跟着老师的步伐前进,一定是一个招老师喜欢的孩子,所以我们也可断定从小学到高中,你得到了更多的表扬。
  可是,我们换个方式来看这个问题,老师针对全班的四十多个学生,她的教学目标是让四十多个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无论从精力与时间上来说,她无法做到将自己的关心更多地倾向给一个人。所以,我想让你知道的是,要求老师对你“好一些”本身是一种苛求,你应该多理解她一些。
  你又提到他会当众批评你,并且很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这种直接,恰恰说明你们之间的关系很好,或者你在这位老师的心目中非常重要,你想一想什么人会直接跟你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一点都不遮掩呢?因此,你不要怀疑老师,老师对你的态度并没有根本上的变化。不过,我倒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这位英语老师和你非常像,都是自尊心很强的人。你的那句话多少让她有些伤心,因为在她的心中,你英语考不好她有很大的责任,可以说是一位很可爱又可敬的老师。只是在表达方面,你们都存在了同样的问题,就是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你要知道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忌讳。
  针对你的来信,我想给你提些建议:
  1 淡化教师评价,用行动证明自己。
  高三是一个非常时期,我们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别人或别人的评价上,因为真正对高考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你本身。其实,我在读到你的信时,可以感到你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小女孩。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过多在乎别人的评价。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如果灯的开关就是别人的评价,在乎别人评价的人就是那盏灯。只有行动才能改变结果,你要主动靠近老师,寻问题也关心人,你需要的爱,其实老师也需要。
  2 制定有效的考试计划,步步为营。
  制定有效的考试计划,步步为营。高考考的就是综合成绩,任何一科不好都不能最终成绩优异。怎么办?这时候,你需要让你的强项成为常态的训练,即每天或每周的固定时间来巩固与复习。其余的大部分时间与零碎时间用来攻克自己的薄弱学科,既然你有突出学科,那么在最短的时间内你把薄弱学科做到平均水平就可,不要过于苛求时间的回报。
  没有老师会讨厌一个努力的学生,作过老师的我有一个体会,老师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理想成绩,哪怕这个学生不喜欢自己也无所谓。从现在开始,做回自己,相信你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给老师一个惊喜。
  3 树立明确目标,越快越好。
  从现在开始,你要树立独立的人格,这个人格就是强调你对自我的肯定。让自己更好需要设计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高考,凡是阻碍这个目标的因素,你要写出来(当然包括老师的评价),然后把它们或烧掉,或埋起来。凡是对你有帮助的信息,你也把它写出来,然后放在书桌旁,以此自我激励,直到目标达成。
  4 放松身心,轻装上阵。
  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你却提到了师生关系的紧张,由此可见,你需要将自己的心态放平,不要让自己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要知道完美是痛苦的状态,因为它不会变得更好,而是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建议你还是要给自己留一点自由的空间与时间,哪怕只有一刻钟。在这一刻钟里你不要想任何事情,没有任何目标与要求,或做白日梦,或听听音乐,你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轻松,更好地投入复习。
其他文献
有感于学术分科过细造成的知识割裂的现状,很多高校都陆续推行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出那种对不同学科均有认识、能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一句话,要培养完整的人,完全的人。  正如哈佛大学在其通识教育文献《红皮书》中写的那样“通识教育不仅应该为专业选择提供足够的基础,而且应该成为专业潜力充分发展的沃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句话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一所高校的通识教育能走多远
期刊
高考最难考的大学有哪些?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有文理的差异,很多学校也有自己的侧重点。所以我们的名校栏目将用两期,以文科版、理科版分别来做“国内最难考的十所大学”,并对这些大学的特点进行点评。  清华大学VS北京大学 中国最强工科PK中国最强理科  清华大学 工科第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数量全国第一,工程师的摇篮。每年差不多与北京大学平分各省理科状元。近年来逐渐加强理科的建设,加上强大的工科背景,
期刊
从高中阶段开始,同学们就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志向,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就业做出初步的规划,以此来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然而,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对父母和家长的依赖性较强,对未来发展目标的定位也较为模糊。如果单单问到对未来的学习方面的规划,就有不少同学会感到迷茫了。那么,高中生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学习呢?其实,我们应该调动周围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班级资源、学校资源和培训资
期刊
自2010年起,自主招生越来越受到社会与家庭、高校与中学、老师与学生、家长与考生的关注和重视。而且,近3年来北京大学每年都会率先在其北大招生网上发布当年的自主招生特殊形式——“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据了解,与2010年仅在全国13个省份39所中学试点不同,2011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全国范围内161所中学推广,共210名学生参加,2012年则达到211所中学共260人参加。 
期刊
2013年自主招生馬上就要启动了,大家现在都在做些什么呢?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些学校的同学们都在做着哪些准备吧。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2012年11月27日,人大附中高一、高二年级和早培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校门,参加“走进北京大学‘基础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活动。  本次活动意在宣传“基础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推进北京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全方位创
期刊
对高中生来说,选择大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往往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其实,只要同学们对各院校和自身情况都有了一定了解的话,选择大学就会变得容易一些。最基本的一点是,选择时不要跟风,不能别人报什么学校,自己就跟着报什么学校,别人报哪座城市,自己就跟着也报哪座城市,而是要注重个性化的选择,因为最适合自己的大学便是最好的大学。  选择综合性大学,还是选择专业性院校?  我国的大学一般分为综合性大学和专业性
期刊
了解一个城市,从它的名字开始。  清朝时,澳门被称之为濠境,只是一个小小的海岛。1583年,葡萄牙政府将澳门命名为“圣名之城”,但始终拗不过中国人对妈阁的崇拜,最后入乡随俗,呼之“MACAU”,谐用粤语“妈阁”之音,澳门从骨血上从未离开过中国人的怀抱。  作为同样有着殖民历史的香港和澳门,其街道名称都被打上了鲜明的外来印记。但香港街名通常三四个字,如轩尼诗道、骆克道,简短易记;而澳门街道一些源自葡
期刊
房子中的邋遢女子  心理老师:现在给你三分钟时间,你把你的着急表达出来,要不停地说。  焦虑同学:考试马上就来了,心里烦躁得很,精神难以集中,急死人,怎么办?害怕考试场景!害怕父母的期望!害怕自己会考试失败!我很着急,很着急……  心理老师:我给你做个放松治疗。躺在那里,闭上眼睛,跟随我的指导语,放松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想象自己正在一条路上走着,沿着这条路往前走,你会看见一座房子,看一下它是什么颜
期刊
提起白银,或许我们很少会首先想到这是一座城市,甚至都想不到这是一座城市。它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距离省会兰州约70公里,它的形状似一片巨大的桃叶,如果不是因为这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的话,我们对其则更陌生。在这片寸草不生、土地贫瘠的西北戈壁滩上,这座城市的命运也只能随着资源的发现、利用而变得繁盛,随着资源的枯竭、用尽而逐渐衰退。多年之后,当在外漂泊闯荡的张玮玮带着某位意大利籍国际友人回到自己的
期刊
英语,代表西方的强势文化。作为世界性的大语种,它成了现代与文明的标志。有人跟风叫嚷:只要具备两条就是“现代文盲”,一,不懂英语;二,不会电脑。其实,文化所涉及的领域形形色色,是否可以这样说,不会写毛笔字、不会算卦,就等于“国学文盲”?  凭人怎么说吧,现代中国为了追求“和世界接轨”,几乎把英、法、俄、德、日、意、西班牙和阿拉伯语,当成了通向世界、通向文明的唯一桥梁。母语——中国话可以弄得一塌糊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