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7006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输血者进行研究,共100例,分为参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参照组应用全血输血,研究组应用白细胞输血技术,两组患者输血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输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患者应用白细胞输血技术,可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改善输血效果,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去白细胞输血技术;输血;不良反应中;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前言
  在1817年,首例产后大出血产妇实施输血抢救成功,输血便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段[1]。研究数据表明,多次输血患者伴随输血无效现象,约为70%,若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极易诱发出血,给患者带来痛苦,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1]。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猛,输血技术提高,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降低,然而,仍存在发热、蛋白尿等非溶血性不良反应,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有学者表示,输血治疗时异体白细胞减少可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本文将以100例试验者为对象,探究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输血者进行研究,共100例,分為参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参照组,男、女患者24例与26例;年龄为34-73岁,平均年龄为(48.65±7.36)岁;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分别是10例、15例、18例、7例。研究组,男、女患者26例与24例;年龄为36-71岁,平均年龄为(48.23±7.27)岁;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分别是11例、14例、16例、9例。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均需实施输血;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药物过敏;不配合研究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应用全血输血,实施静脉输血,控制输血速度是5ml/min。
  研究组应用白细胞输血技术:在输血前,使用细胞筛选法,将白细胞成分取出,去除率为99.50%以上,残余白细胞数量为5*108U以内,红细胞回收率是8%-96%,随后,患者实施输血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胸闷、蛋白尿、红疹、发热。同时,评估输血效果,分为有效、无效两个等级,有效评估标准如下所示:血红蛋白水平升高20g/L,白细胞水平升高1.0*109/L,血小板水平升高10*109/L。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以(%)为基准,组间予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予以T值检验,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产生。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血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输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不良反应液发生率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3 讨论
  输血为急救与防治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短期抢救作用与长期累加效果。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可从血液中提取对应血液成分,且成分输血类型较多,如血小板、血浆、白细胞、红细胞等[2]。输血治疗过程中伴随非溶血性不良反应,如胸闷、恶心呕吐、寒战等,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等,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产生原因为血液异体白细胞与体内免疫成分发生反应,引起输血后并发症[3]。本文研究组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参照组为常规输血,结果可见,研究组输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学者[4]选取输血患者进行研究,在入院后分别应用常规输血、去白细胞输血技术,结果可见,去白细胞输血技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输血组,与本次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去白细胞输血技术中,白细胞水平下降,白细胞炎性介质明显减少,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另外该研究指出,去白细胞输血技术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更低,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可促使炎性因子释放减少,缓解炎性反应。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方法》中提出,输血前血液检验为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关键,需加强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确保检验准确性[5]
  综上所述:输血患者应用白细胞输血技术,可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改善输血效果,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胡细玲. 规范康复训练对呼吸衰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16,(17):87-89..
  [2]胡细玲.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案例教学方法在糖尿病联络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7(4):586-590.
  [3] 杨挺岸. 一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感染行腋-双股动脉旁路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9):1474-1477.
  [4]阮恒芳. ICU专科护士实施早期肺康复方案在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9):654-658.
  [5] 李素霞. 全面护理管理对整形美容门诊手术患者预防医院感染和心理焦虑的影响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5(14);468-46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针对儿科临床用药,观察阿奇霉素的药学价值以及存在的不良反应。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10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儿科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用药治疗方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观察组,n=50),阿奇霉素注射治疗(对照组,n=5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展开分析。结果:治疗效果对比,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96.
摘要:目的: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针灸按摩与常规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希望以此对早期针灸按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在本研究中选取我院所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对96例样本对象进行平均分组,两组患者需要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48例患者运用中医药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对照组),
摘要:目的:分析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Sino),实验组采用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Cobb角均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椎体前后缘高度高于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病理诊断的特征,总结内镜诊断经验。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医院内镜共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116例,回顾性分析,评价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内镜下表现分布。结果: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06例,内镜诊断符合率91.4%(106/116),病理诊断伴有不典型增生49.1%、肠上皮生化46.6%。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伴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情况如
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经病理确诊的6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肿瘤标志物检测,观察组采用支气管镜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比分析两组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等相关指标及患者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EA、NS
摘要:目的:探究观察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1年6月,选取在本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发病时间将其分组,早期组50例在发病72小时内进行手术,晚期组25例在发病72小时后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早期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优于晚期组,显示有差异(P0.05)。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保健对不同体质小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接受的健康小儿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小儿36例。观察组小儿根据不同体质采取中医保健策略干预,对照组小儿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2个月后对两组小儿进行随访,记录和对比干预前后身长体重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小儿身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小儿身长(65.37±7.52)c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开展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46例,按照麻醉方式,分为联合组和静吸组,每组73例,联合组麻醉方式为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静吸组麻醉方式为静吸复合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插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切皮时、术中及插管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摘要:目的:分析强的松、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红斑狼疮性肾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到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与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分析,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于观察组与对照组红
摘要:目的 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方法以及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将在本院接受甲状腺结节病理检查的患者18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被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其中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共计2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中冰冻切片、石蜡切片的结果。结果 通过对两种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出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计186例,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完全相符,有3例为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