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岩相划分及含气性评价——以滇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来源 :断块油气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826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滇黔北地区页岩岩相划分及含气性评价的研究较少,文中基于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开展该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岩相研究.结果 表明:滇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相划分为富碳硅质页岩、贫碳硅质页岩、富碳钙质页岩、贫碳钙质页岩、贫碳黏土质页岩、富碳钙质硅质页岩、富碳黏土质硅质页岩、贫碳黏土质硅质页岩及富碳黏土质钙质页岩等9种岩相,其中富碳钙质硅质页岩、富碳硅质页岩、富碳钙质页岩岩相为研究区优质岩相;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页岩气现场解析试验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9种页岩岩相的孔隙结构特征和含气性.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富集区预测提供岩相学支撑,有利于滇黔北地区海相页岩气的下步勘探.
其他文献
天然纯Ⅰb型钻石非常少见,合成黄色钻石主要是工b型,对于小颗粒黄色钻石,如何将天然与合成纯Ⅰb型钻石区分开来是一个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天然纯Ⅰb型钻石以及国内不同公司合成黄色钻石进行了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致发光光谱以及超短波紫外荧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 显示,在红外光谱测试中,天然钻石样品的氮含量整体偏低,合成钻石样品的氮含量多数偏高,天然钻石具有1358、4065、4110、4165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而合成钻石则通常无;在光致发光光谱测试中,合成黄色钻石样品含有与镍有关的缺陷,位于484
介绍了川滇地区电离层多参量异常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功能实现,并将该系统应用于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地震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全球和中国区域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站点VTEC和F2层临界频率foF2异常变化的实时监测,有助于开展示范性地震电离层异常监测工作,其图形及数据结果可为地震-电离层异常扰动判识提供佐证,为川滇地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电离层前兆信息支持.
培育钻石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培育钻石的晶体尺寸和晶体质量,拓宽了金刚石的应用领域,为培育钻石的市场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培育钻石合成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高压高温(HPHT)与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培育钻石的技术原理与特点,分析了国内外培育钻石产品的性能与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展望了培育钻石合成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介绍了培育钻石光学性能、热学性能及半导体性能的分析测试原理和常用分析测试设备,阐述了培育钻石产品在饰品、半导体、光学器件、声学器件、精密切削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现
甚低频/低频人工源电波作为一种主动源发射的通讯导航信号,因其长距离波导传播的特性在地-电离层观测及应用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本文总结了二十世纪末以来基于甚低频/低频(VLF/LF)电波观测技术及其数据分析方法、典型震例及统计研究成果、圈层耦合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通过探讨其应用成果的快速积累及前兆扰动起源等研究难点,展望了未来在我国多种地基和卫星电磁配合下的综合立体体系建设以及该技术可能发挥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