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问题的再认识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共创建史上的一段佳话,因其所依据的高一涵的系列回忆存在多处疑点而饱受争议,有人认为是捏造,也有人认为真实可信.史实表明,高一涵的说法并非孤证,“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一个历史过程,经历了酝酿发起、组织实施和全国推进等多个阶段.“相约建党”说集中概括了陈独秀和李大钊在中共创建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实际.
其他文献
基于陈国明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的三个层面以及跨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的三个阶段的划分,通过问卷设计和调查研究,检验了跨文化认知与跨文化行为的正相关关系;积极的文化定势对跨文化效力的影响远远大于消极定势的影响;文化定势的来源依次为大众媒体、课堂及书籍、亲身经历、亲戚朋友的介绍和影响.探讨了文化定势的建构以及文化定势对跨文化行为的影响,试图寻求文化定势认知的重构与发展,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从修辞学的角度对补正辞格的基本特征进行系统探析,从心理学、语用学的角度对补正的生成理据进行研究,并将补正与易混淆的换述、撇语、层递辞格进行比较,发现补正与这三个辞格的不同之处在于补正是通过追加手段来强化思想感情.补正的修辞文本在古汉语时期就已出现,具有效果的特异性、方式的超常性、格式的模式性三大特性,辞格身份毋庸置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补正可以引起接受者的情感共鸣,强化不随意注意.从语用学角度来看,补正是利用冗余信息构建辞格,以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补正与换述、撇语、层递等辞格有明显区别.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杭州交投集团党委始终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结合集团“十四五”发展和“31760”年度目标、大项目冲刺和平台转型发展的任务,着眼提升学习教育质效,以优异的成绩献礼建党百年.
期刊
从“来源、对象、程序”三方面对现行政策框架下的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进行了梳理,采用政策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剖析了现行选派制度下科技特派员与用户科技需求之间存在的能力错配、人员错配、时空错配和管理错配等四方面问题;进而从建立科技特派员储备库、加强科技成果熟化服务、建设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改革派驻过程管理模式、提升派驻服务组织化程度五方面入手,提出了深化科技特派员选派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采用行动研究范式中的螺旋循环模型作为环境教育模型的建构框架,按照计划、行动、观察以及反思四个步骤构建环境教育新模型.以校园垃圾分类及减量项目设计为例,具体阐述环境教育模型的实施过程,从而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环境素养,提升其课外实践能力.
以双关手法建构的修辞文本,由于利用了汉语语音相同或相近的相关性,或是词语的多义性,或是叙述对象在特定语境下的多解性,因而表意就显得余味曲包、婉约含蓄,别具一种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双关修辞文本的建构在日常修辞与政治修辞中都司空见惯.不过,以双关修辞手法建构修辞文本,在日常修辞与政治修辞中会存在目标预期上的差别.在日常修辞中,双关修辞文本的建构大多追求“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婉约蕴藉的审美情趣;而在政治修辞中,双关修辞文本的建构所追求的则不仅止于此,而是要通过这种效果或情趣凸显交际者作为政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大运河考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涉及水道本体、水工桥梁、服务设施、聚落遗址等各方面的发现,极大地深化了全社会对于大运河历史文化的认识.通过对这些成果的总结回顾,也暴露出了长三角各地大运河考古工作成果不够均衡和系统的问题,未来应着力加强文献史料与城市考古的结合、聚落考古与乡村建设的结合,以及考古工作与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文旅开发的结合以取得突破.
在论述基层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形成双向互构的动态过程的基础上,指出治理型政府与活力市场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的需求又形塑政府与市场.分析了在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基层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角色定位在农村呈现出权力的“缺失”与“越位”、市场经济的“动力不足”与“过分发力”、农村社会的微弱内生动力等现实困境.所以打造基层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治理,重塑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1946年,周恩来同志曾在南京三次接受美国《纽约时报》记者亨利·李勃曼的采访,当时的亲历者吴青后来留有回忆文章以存后世.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或是因为随意叠加史料,或是由于错误翻译材料,这位记者亨利·李勃曼在相当多的论著之中被误认作著名报刊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从而造成“张冠李戴”的现象.本文通过文献整理、资料爬梳,针对该则有关周恩来的新闻活动史料进行考述,以期达到廓清人物真实身份、澄清错误指认的作用.
全人类共同价值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引领作用,当代中国正是从价值叙事、价值批判、价值规范三个维度对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原创性理论阐发.在助力实践推进层面,通过拓深各国人民关于利益关系共生性、风险关系共担性和交往关系世界性的认识,全人类共同价值能够起到凝聚时代共识的现实效用.而在推进演进完善层面,通过“人类社会”共同价值立场、“世界历史”共同价值视野、“自由人联合体”共同价值理想的明晰,全人类共同价值将进一步彰显其引领发展方向的未来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