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与再设计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沪粤版初二物理3.6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实验探究过程分解并重新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降低了各探究过程中的难度使学生更从容得进行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
  【关键词】凸透镜 成像 探究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初二学生第一次在物理学习上遇到多层难题的集中碰撞,其中操作技能与技巧的运用,实验现象的发现,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成像规律的总结等都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课本提供的教学过程太过简化,引导提示不足,难点十分集中如:成像时物距、像距、焦距间的关系,像的正、倒立问题,放大与缩小的问题同时呈现在同一份表格中。这样的处理方法,让学生难以全面思考。多个变量同时关联改变,数据分析处理的难度陡现高峰,不利于学生的接受。为了“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的难点分解为六个板块,予以分步解决。
  一、创设有效物理情境,感知凸透镜成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首先拿出一个发光的“成功”字牌,我想将它送给班上的每个同学,大家能否用我们学过的凸透镜接收呢?同学感到新奇,上一节只介绍过凸透镜的一些基本概念,没有讲到凸透镜的使有,有些同学在不知道操作的情况下找到像,当同学能找到像或看到别人找到像时就能激发了他们对凸透鏡的探究欲望。
  二、猜想成像决定因素,联系以前所学,对实像和虚像的再认识
  提问学生对于成像情况是否有自己的疑问,完成实验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比较之前活动中的不同因素,成不同像时什么因素发生了变化,得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也不同,引入物距、像距的概念,从而猜想可能是物距、像距的不同造成的了成像情况的不同。复习之前平面镜成像时实像与虚像的概念,区分之前所得的放大、缩小像哪些是实像,哪些是虚像。
  三、认识实验器材,通过找像活动熟悉器材使用方法
  应用PPT课件讲解光具座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物距、像距、像的大小的测量。设计学生活动在光屏上找一个像,此处难点是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要教师下台指导。活动后提问找到了像的学生是怎样找到像的?为什么说自己找到的是最清晰的像?你是否读出了此时的物距和像距,是多少,怎样读的?有些同学的像没有成在光屏的中央,在上方或下方怎么办?测像的高度时,我们要测量其两个圆心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实验器材的使用,相应物理量的测量。
  四、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步探究、总结成不同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本着分散难点的原则我决定将三个主要规律的探究分割开来,先让学生找到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并测出此时的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并将这些数据记录在实验表格中,下如表所示:
  实验中我故意加入测量像的大小的环节是为了变于之后总结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变上而变大。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以后,我会利用软件将数据以物距从大到小的排列,之后请学生试着总结出凸透镜成放大像的规律。
  上一规律是凸透镜成像的第一个规律,也是我在这个环节中所花时间最多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相对较弱,有了这次的实验经历学生再在探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就简单一些。学生动手探究后将数据填入对应的表格中。实验中加入对遮住凸透镜上半部或下半部,观察像的情况的探究加深学生对成像情况的认识,为以后完成相应习题做准备。有了前面总结规律的经验,学生现在此时总结起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经验将会变得简单。学生还能对“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而像的距离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进行验证。
  有了刚才得到的两条规律,学生对于焦距或几倍焦距的概念会比较敏感,可以让学生猜想如果凸透镜要成正立放大的像,那物体要在什么范围内?这里可以提示学生自己在使用凸透镜看课本上的字时,是否有物体?是否有凸透镜?是否有光屏?学生会发现透过凸透镜能看到像,类比之前所学的平面镜成像,可知正立放大的像是虚像,同时得到成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
  五、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完善与再验证
  得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发现当物体从2f外不断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像由小变大,那么提问学生是否存在像与物大小相同的情况,再有提问学生是否有个位置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猜想并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由此完成对u=2f、u=f两处的探究。实验中所用到的凸透镜是f=10cm的凸透镜,由此得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也适用于其它凸透镜吗?请学生应用f=5cm的凸透镜再次验证我们所得的规律。此过程既是培养学生质疑的思想,也想通过再操作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最后我用PPT播放出不同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若有时间,重复课前的活动,希望那些开始没有得到“成功”二字像的同学现在能够收获本堂课的成功。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路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因为我国科学技术正在以超快的速度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传统课堂教学因为多媒体的出现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本文主要是分析了多媒体在职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为职中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同时还可以让教师发现一些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多媒体 物理教学 职中物理  引言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学科,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物理理论和定理都是通
【内容摘要】作文材料是学生作文中最直接也最重要的构件,如何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有效帮助学生寻找材料,走出作文教学的“洼地”,是当下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引导学生从课堂中找“米”则不失为一种便捷途径。  【关键词】作文材料 课堂 找“米”  常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作文课难上,也常常看到学生作文时咬着笔头,抓耳挠腮的情形。面对作文,师生双方表现茫然、无可适从,考试时唯有祈盼阅卷老师笔下超生。  也常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教学的成败,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而如今有些学生敢问问题,想问问题,但是提出的问题比较肤浅、毫无价值,甚至是不着边际。这些都已成为我们教学上面临的难题,语文尤甚。学习有窍门,质疑有技巧。要改变这种现状逐渐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由敢问、好问,向会问、善问发展,离不开教
【内容摘要】生物学科强调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积极地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意识,不妨让“陷阱”做客初中生物课堂。在“眼和视觉——近视眼的形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预设教学“陷阱”,引导学生填埋教学“陷阱”,让学生克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关键词】陷阱式教学 初中生物 内涵 意义  “陷阱式”教学法强调教师利用学生以往生活实际经验或前概念,通过设置陷阱、填埋陷阱等环节,引导学生走出误
【内容摘要】在高中教学阶段,由于高中生心理认知已经基本成熟,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学生很难对某一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而,高中生即将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素养是每一位高中教师的义务和职责。为此,教师要不断探索合理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于学生以后良好的发展。现下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是班级工作的执行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代领者。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李希贵老师说:“当代学生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所以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应从自身做起,注重细节,遵循规律,真正落实我们以人为本的
【内容摘要】评价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质量提升有明显作用,教师能根据学生近阶段学习状况给出相应评价内容,使他们了解自身学习中出现的不足,及时作出调整,防止下阶段出现类似问题。因此,评价机制的优化变得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作业评价时要重视个性化的体现,根据不同的作业类型和学生特点使用相应的评价方式,保证学生下阶段化学学习的有效性。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探究如何有效进行作业评价个性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到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因此,有效优化高中物理教学,不仅实现学生自主参与到高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自身主体作用,还实现了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有效促进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对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以此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良好的思路。  【关键词】优化 高中物理教学 策
【内容摘要】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管是对教学而言还是对学生自身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它是学生真正掌握英语的重要途径。所以重拾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势在必行。  【关键词】英语兴趣灵活运用创新教学科学评价分析失败增强自信  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十几年来,自己一直在思索学生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小学的英语教学充满乐趣
体育核心素养是通过体育的学习,学生所能形成的体育情感和品格、运动能力和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的综合。高中体育教学中应该将体育课的目标落实在实处,进一步对学生培养学生个性,培养學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和价值  1.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健康最为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为了能促进学生自觉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积极锻炼身体,实现自我健身,保证学生练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