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三重审视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jiangfash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之大者”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突出强调的重要话题。就理论而言,其以“让人民生活幸福”为核心意旨,具体指向国家、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实践而言,其要求立足全局谋长远,不断培育大视野、大格局和大气魄;旗帜鲜明讲政治,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全心为民办实事,努力做到干得广、干得实和干得久。就价值而言,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崭新出场,为我们党秉持初心使命提供重要指导,也为我国应对国内外挑战提供了有力武器。
  关键词:“国之大者”;人民利益;初心使命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1)11-0004-07
  国之大者,关乎国而利于民。习近平自2020年4月首次提出“国之大者”这一概念以来,多次在不同时间、场合加以重申。对“国之大者”进行深入理论研究,体会和领悟“国之大者”的实践要求,认识和把握“国之大者”的时代价值,对于推进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理论审视
  何为“国之大者”?通过分析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可知,“国之大者”最初针对特定情境提出,在内涵方面相对内隐。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演进之后,其以“让人民生活幸福”为核心意旨具有多重指向。
  (一)“国之大者”是习近平近年来反复强调的重要话题
  2020年4月,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首次使用“国之大者”概念,强调要汲取秦岭违建的教训,“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1];5月,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他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2],通过强化责任担当来抓好政策落实;10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3];12月,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中央政治局同志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4],明确自身职责定位。
  进入2021年,习近平更是多次强调“国之大者”。1月11日,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立足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5],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1月28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政治局同志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6];2月,他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批评一些党员和干部“对‘国之大者’不关心”[7]的状况,强调要增进全党团结和强化看齐意识;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他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8],为中国梦贡献力量;4月25日至27日,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9]。6月,在青海考察时指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10]。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牢记‘国之大者’”[11]。“国之大者”不仅成为习近平讲话中的“高频词”,而且逐步成为“突出点”。
  (二)“国之大者”有机整合国家、政党和人民利益
  通过上述梳理可知,习近平最初提出“国之大者”时并未就其具体内涵进行深入阐发,后期随着提及频次的增加,其内涵逐步明晰。总体而言,“国之大者”指向国计民生,反映国家、党和人民的核心利益。
  首先,“国之大者”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事宜。“国之大者”,顾名思义,即国家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或问题。结合具体语境来看,习近平在陕西和青海考察时分别强调要保护好秦岭和三江源等,强调保护好生态环境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而,生态环境保护可被视为“国之大者”[12]。在看望政协委员时,他强调,农业基础地位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要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落实“六稳”“六保”[2]。因而,农业、就业、金融和外贸等可被视为“国之大者”。在清华考察时,他指出,教育为百年大计之本,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满足党和国家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8]。因而,教育事业可被视为“国之大者”。这些领域都关涉国家当前和未来发展,是全局之计、长远之事。
  其次,“国之大者”主要针对党员干部而提出,“国之大者”也即“党之大者”。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讲话,多数直接面向党员干部,具体包括中央政治局同志、考察地省委书记和省长、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和全体党员等。“国之大者”之所以与党员干部发生联系,原因在于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目标与国家追求高度一致。故而,“国之大者”所指,也即“党之大者”所向。政党通常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13],党中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顶梁柱”[14],“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15],全体党员担负着党和国家交付的重要职责。因而,党员干部是“国之大者”的“心怀”主体,理应发挥较大作用、作出更多贡献。
  最后,“国之大者”是国家关怀、党的关切和人民关心的有机统一,根本指向人民幸福。就国家与人民的关系而言,“民者,国之根也”。国家由人民构成,人民的利害得失、满意与否决定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兴衰更替。故而,新中国在成立之初便确定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性质,始终关切人民利益。就政党与人民的关系而言,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关心最多的是人民,强调最多的是人民,坚决维护的立场也是人民立场。因此,習近平指出,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就是要“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1]等。就二者与人民的关系而言,国家发展、政党利益,直接与人民福祉相联,引发民众高度关注。在此,国家关怀、政党关切和人民关心实现融合,“让人民生活幸福”也成为“国之大者”的价值内核。   (三)“国之大者”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理解
  “让人民生活幸福”虽然构成“国之大者”的核心意旨,但却不可以机械地将其理解为“国之大者”的唯一内涵。“让人民生活幸福”本身不是抽象的概念式存在,而是具体的、有层次的。习近平的相关论述也表明,“国之大者”具有极强的延伸性和拓展性,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展开分析。
  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讲,“国之大者”主要指向关涉国家根本性质和战略全局的内容,事关方向方位、关键要害和行稳致远[16],根本上决定着人民幸福。在此意义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之大者”,它关涉我国前途命运,有利于国家持续发展和实现人民幸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国之大者”,它关涉指导思想,有利于国家改革深入和指引人民行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之大者”,它关涉制度保障,有利于国家优势彰显和维护人民利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国之大者”,它关涉精神根基,有利于国家文脉传承和提升人民素质;坚持党的领导是“国之大者”,它关涉领导力量,有利于国家走向未来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其次,从中观层面上讲,“国之大者”集中指向宏观政策指导之下的战略布局和设计,关系到人民幸福的实现。在此意义上,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国之大者”,经济建设为人民幸福奠定物质基础,政治建设为人民幸福提供权益保障,文化建设为人民幸福增添精神动力,社会建设为人民幸福营造良好氛围,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幸福创设有利条件等。同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是“国之大者”[1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人民幸福铺就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为人民幸福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人民幸福构筑法律保障之网,全面从严治党为人民幸福提供坚强领导力量。
  最后,从微观层面上讲,“国之大者”具体指向宏观政策和中观布局的操作与执行,关系到人民幸福的实现。在此意义上,污染防治是“国之大者”,它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举措,为人民幸福提供环境支持;推进乡村振兴是“国之大者”,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新安排,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国之大者”,它在当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愈发凸显的形势下,保障人民生活安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是“国之大者”,它作为当前正在进行的紧要活动,实际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原则;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也是“国之大者”[18],它不仅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提出的鲜明要求,而且是党忠于人民的直接表现。
  因此,“国之大者”不仅承载着我们党崇高的为民理念,而且着眼于国家具体的工作部署,是一元与多元的和谐统一。它强调的“大”体现出一种战略性和大局观,不同层次的延伸与拓展又要求落小落细落实。故而,习近平在提出“国之大者”的同时,还对实践方面进行了科学指导。
  二、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实践审视
  如何推进“国之大者”?习近平不仅反复强调“国之大者”这一概念,而且不同程度地指明“国之大者”的实践方向。具体而言,就是要立足全局谋长远、旗帜鲜明讲政治和全心为民办实事。
  (一)立足全局谋长远,不断培育大视野、大格局和大气魄
  推进“国之大者”,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和格局。习近平指出,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把握大势,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安排,“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3]。
  第一,培育大视野,提高审视力。视野通常指人的眼睛在注视某一点或区域时所能涉及的范围,引申为人的思想或知识领域。有大视野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进而不断增强审视力。培育大视野和提高审视力,就是要做到站位高、立意广。要树立大历史观,通过明晰历史方位和时代任务,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树立大世界观,通过培育全球视野和国际视野,促进国内外共同繁荣;要树立大技术观,通过拓展科技视野和人才视野,及时掌握科学前沿和竞争优势;要树立大时势观,通过增强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提高预判风险和评估挑战的能力等。
  第二,培育大格局,提高谋划力。格局一般指对事物的认知范围。有大格局才会有大作为。它要求在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同时,提升统筹和谋划能力,做到抓大事、谋全局。为此,要有战略思维和眼光,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谋划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有大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在现有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有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在目前状况中进一步做到“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19];要有系统思维和决断能力,全面权衡某一措施是否符合实际,仔细考察某一举措是否值得推进,做到科学分析、决策合理;要有发展观念和求实品质,拾级而上地“定好盘子”,条分缕析地“理清路子”,实事求是地“开对方子”,有条不紊地“走对路子”,坚决规避遇事心神慌乱、临事毫无章法等状况的发生。
  第三,培育大气魄,提高勇毅力。气魄指某人身上或行动中被激发出来的做事能力和魄力。大气魄需要大胸怀,大胸怀激发勇毅力。在我国,心怀国家事业和14亿人民就会拥有宽广舞台,着眼于蝇头小利就会陷入思想和行动的藩篱。为此,习近平强调“大就要有大的样子”[20],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切实为人民长远计、为国家未来谋,以无愧于时代和历史。因而,要有“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气概,不断养存浩然之气;要胸怀宽广、坦荡从容,不为小事斤斤计较;要在复杂形势面前有“冒”的勇气和“闯”的劲头,在严峻考验关头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态度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毅;要有“想干事”的心思、“能干事”的姿态和“干成事”的本领,不断提升见识和胆识,做到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破解难题。
  (二)旗帜鲜明讲政治,持续提高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
  推进“国之大者”,必须在政治方面站稳立定。习近平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政治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21]。故而,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自觉讲政治”[1],“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5]。   第一,提高政治判断力,增强战略定力。政治判断力指对政治问题有清晰的认知与把握,并最终站在正确一方。它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着眼于党和国家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问题,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淬炼出“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能力。为此,要练就一双“慧眼”,善于从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在复杂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和政治方向;要能够透过复杂现象看清内在本质,对大局看得清、对大势辨得明、对大事把得住。这些都需要超凡的战略定力来维持。要坚持以我为主,做到应完善且能完善的坚决完善,不应触动又不能触动的坚决保持;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斗争精神,认真做好工作。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要在重大原则性问题上强化“守土”意识,做到守得住、守得牢、不偏颇、不动摇,坚决抵制错误思想、防范“失足落水”行为。
  第二,提高政治领悟力,增强学习能力。政治领悟力指能够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有切实的了解和掌握,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它要求紧跟党中央的政策、文件和决议,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及时掌握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和最新提法,以在含英咀华中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在深切领会中持续把准政治方向、在对标对表中持续坚定政治立场、在自我检视中持续明确政治态度。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通过提高学习能力来强化和实现上述本领。要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认真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习基础上持续思考、融会贯通、学深悟透,进而使自身愈发明晰事态道理、日益增强理想信念、不断提升道德水平,最终化为身体力行。
  第三,提高政治执行力,增强行动能力。政治执行力指能够对党的要求和决议等采取始终尊奉和坚决执行的态度,做政治上的“老实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执行是政策制定之后的关键之举。坚决正确地执行能够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得到良好贯彻,执行弱化将使党的主张大打折扣,执行偏离将严重歪曲党的意旨。为此,要在思想上有认知、有敬畏,在行动上坚决贯彻、令行禁止。要坚持“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做到党中央倡导的内容坚决响应、党中央要求的事宜坚决服从,党中央禁止的行为坚决杜绝;要强化责任意识,提高行动能力,应该做的事情无论多么艰难都要确保实施,应该处理的问题无论多么棘手都要及时处理,应该担负的责任无论何种后果都要予以担负。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先之劳之、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党的政治规范和政治要求,为普通党员作出表率。
  (三)全心为民办实事,努力做到干得广、干得实和干得久
  推进“国之大者”,必须着眼于大而落实于小。干部,“干”字当头;党员,“党”是先锋。习近平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关心人民,将人民放在首位,要做为人民的勤务员。我们党正是通过实干才赢得人民拥护,“国之大者”要求我们继续秉持实干作风。
  第一,为人民办事要干得多、干得广,这是就为民服务的范围而言。人民生活涉及方方面面,它不仅涵盖衣食住行,而且包括养老、医疗、就业和教育等。由于全党全国人民的不懈奋斗,我国实现由温饱到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轉变,但人的需求具有发展性,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新时代愈发多元,也对我们党提出更高希冀和要求。为使民生质量更高、品质更高、层次更高,我们不仅要继续为人民着想,而且要想得全面周详;不仅要着眼于物质层面,而且要着眼于精神层面;不仅要解决当下“急难愁盼”的事情,而且要考虑与此相关问题的处理。它并不意味着群众扮演旁观者的角色,而是要求党员干部遇事先想一步、想得多一点、广一点,做事多干一步、干得全面一点、妥帖一点,进一步赢得民心,持续激发起人民干事热情,切实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和暖心人。
  第二,为人民办事要干得透、干得实,这是就为民服务的程度而言。群众利益无小事,往往需要下大工夫彻底解决。这就要求把人民“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俯下身子,到车间码头、田间地头、市场社区,亲自询问、亲自查看、亲身体验,了解民情、掌握实况,在把握实据中搞清问题、厘清思路、抓住症结,并通过实招、硬招、妙招,将一桩桩、一件件事情解决好,为人民纾忧解困,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同时,对于部分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事情,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和“钉钉子”的精神,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钉,力求妥善处理和完美解决。要力戒形式主义,反对不实之风,追求精准发力,做到务见实效。
  第三,为人民办事要干得长、干得久,这是就为民服务的时限而言。为人民服务不是一日一时之事,而是一生一世之追求。每个党员在入党时,都庄严宣誓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一切。因此,为人民办实事不应因职务有无、职位升降、地域变动等而有所改变,党员同志必须做到长久投入、一生奉献。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民观,心中常思使命职责,脑中常谋民生之事,做到对人民念念在兹、对群众用心用情;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岗位上克己奉公、兢兢业业,反对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发扬孺子牛精神,甘愿为民差使;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慕“显绩”谋“潜绩”,多为后世打基夯石、奠基铺路。普通党员要秉持共产党人的为民作风,时时尽力造福人民,踏实做好群众工作,真正让人民获得幸福,使“国之大者”长久落实。
  三、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价值审视
  “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守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和深刻洞悉国内外形势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不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崭新出场,为我们守牢初心提供了有效指导,而且为我国应对国内外挑战提供了有力武器。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崭新出场
  一方面,“国之大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时代发展。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带来群众队伍的扩大。因而,唯物史观一定程度上也可称为人民史观。在其看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主体角色,要切实做好人民公仆,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利。在这一重要理论指导下,我们党提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带领人民求得解放、实现发展,并始终将人民放在首要位置。习近平也强调要有人民情怀,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利益,同时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性伟业等。“国之大者”重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我国得到全新呈现,也使人民史观在新时代得到生动彰显。   另一方面,“国之大者”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现实运用。其中,联系的观点认为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强调要摒弃孤立观念、锻造整体视野、锤炼系统思维;发展的观点认为世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强调要理解内因与外因的关联、把握偶然与必然的联系、注重量变与质变的转化;矛盾的观点认为世界处于对立统一之中,强调要关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做到抓关键、看主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这些都启示我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要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22],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23]。习近平在谈及“国之大者”时强调要有大的思维和格局,善于“打大算盘”“算大账”,并注重化挑战为机遇、变危机为契机、变阻力为动力等,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灵活运用。
  (二)为我们党秉持初心使命提供重要指导
  一方面,“国之大者”为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提供了思想指引。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人民型、使命型和责任型政党,自诞生起便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没有也不谋求自身的特殊利益。在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和谋复兴的各个阶段中,优秀的共产党人为初心付出巨大代价、为使命作出巨大牺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鲜明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等。“国之大者”将视角投注于“让人民生活幸福”,不仅基于我们党对百年坚守初心使命的历史回望,而且有利于我们在新时代始终不忘初心、牢牢秉持使命。
  另一方面,“国之大者”为我们党坚决守护初心使命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党在守护初心、肩负使命的过程中总体积极向上,但也存在少数个人或群体丧失初心、有辱使命的状况,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问题还较为严重。习近平指出,“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7],严重影响了党的团结统一和使命坚守,不利于党的担当作为和形象塑造。习近平多次强调,政党根基在于人民拥护,政权前途在于人心向背。我们党只有始终坚持为群众谋幸福,才能成为人民主心骨;反之,不重视这些问题、不整治这些痼疾,将直接损害党在人民心中的位置,危及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在论及“国之大者”时提出要“讲政治”、重视“政治三力”等,不仅对负面现象提出深刻警示,也有力推进了我们党坚决捍卫初心使命的决心。
  (三)为我国应对国内外挑战提供有力武器
  一方面,“国之大者”作为深刻洞悉国际形势的结果,为我国积极应对国外挑战提供了武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政治和安全等问题频繁发生,“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不时出现。特别是当前经济深度衰退,国际交往相对受阻,全球化持续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增大,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世界乱局,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急剧上升。习近平指出:“今后一個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24]“国之大者”强调要认清机遇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在努力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关注全球利益,在加强国际合作中“共谋人民幸福”[25]等,这对我们认清世界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定目标追求和实现崇高理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国之大者”作为全面审视我国发展任务的结果,为我们统筹国内事务提供了武器。严峻的国际形势对我国造成巨大压力,繁重的国内任务也不允许丝毫懈怠松弛。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实现民族复兴更具有实现条件和可能。习近平自提出“中国梦”以来,反复强调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来考虑问题,以有力推进民族复兴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我们仍要认识到,我国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发展阶段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持续推进改革、深入促进发展和保持国家稳定的任务依旧艰巨繁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并非朝夕之功,提高社会整体水平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依旧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全盘分析、全力应对、妥善处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考验和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04-24(01).
  [2]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 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N].人民日报,2020-05-24(01).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 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N].人民日报,2020-10-11(01).
  [4]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 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N].人民日报,2020-12-26(01).
  [5]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 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01).
  [6]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N].人民日报,2021-01-30(01).
  [7]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3/31/C-1127274518htm.
  [8]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01).   [9]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N].人民日报,2021-04-28(01).
  [10]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6-10(01).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12]“陕西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考察纪实[N].人民日报,2020-04-25(01).
  [13]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49.[14]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赵乐际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8-03-11(01).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4.
  [16]徐文秀.心系“国之大者”[N].人民日报,2020-06-30(05).
  [17]孙林.“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国之大者在为民[N].北京日报,2020-07-20(13).
  [18]贺新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N].成都日报,2020-06-03(06).
  [1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1-03-13(01).
  [20]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02).
  [21]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5-03(02).
  [22]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N].人民日报,2014-02-09(01).
  [23]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報,2015-01-25(01).
  [24]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2020-08-25(02).
  [25]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7(02).
  【责任编辑:张晓妍】
其他文献
近年来,盗窃案件持续高发,对稳定的社会治安秩序和群众正常生活造成困扰.Y-STR具有单倍遗传、父系遗传的特征,与盗窃案件自身特点深度契合,将该技术引入盗窃案件侦查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合理探索、构建Y-STR技术在盗窃案件侦查中固定的应用模式,有利于提高侦查机关在盗窃案件发生后的快速反应能力,切实保障公民财产安全.未来可推动Y库与其他数据库对接、与法医系谱技术相结合以激发该应用模式的内生动力.
随着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的不断深入,向科技要警力的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固定证据方面,急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侦查讯问的质量和效率.公安机关在开展电子笔录建设过程中,需科学规范设计大数据支撑下跨层级智能笔录体系,并付诸于实践应用,解决传统侦查审讯工作相对独立、审讯信息相对封闭、审讯工作效率不高、笔录功能模块差异性建设的问题.
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不仅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更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解决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优化党组织班子建设,高质量开好组织生活会,加强“三基建设”和“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党员干部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立党兴党强党百年历程的精神淬炼,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回望百年党史,伟大建党精神的发生和形成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和建构机理,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之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文化之基、近代中国社会危机是其历史之脉、革命先驱建党活动是其实践之需。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真理性与信仰性、历史性与现实性、革命性与斗争性、政治性与人民性的内在特征。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起点上,赓续弘扬伟大建党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警务实战训练是近年来警务实战教育训练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传统的模拟影像训练系统由于介入警务实战训练时间长、样板多,具有更多可以发掘的经验.浙江警察学院对模拟影响靶场升级改造,发挥现有模拟影像靶场软硬件设施效能,结合VR技术进行软硬件升级,充分分析传统模拟影像训练系统和VR训练系统在完成不同实战实训项目的优劣势,取长补短,最终形成一套既可开展传统模拟影像训练,又能实施虚拟现实警务实战训练的立体化综合性虚拟仿真警务实战训练系统.
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承担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疫情爆发后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检出率更高.为了解疫情下青少年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调查问卷,对某校全体4303名高中生进行了心理压力测试.调查结果显示,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存在轻度及以上压力的青少年占98.1%;其中女生心理压力显著高于男生,高二年级学生心理压力高于高一、高三年级.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因素,提出了相应建议.
摘要: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与灵魂,其基本内涵阐明人类解放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力量、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理想归宿的历史实践活动。同样关怀人类社会前途命运,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逻辑一致性,主要表现为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理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世界性与中国性的统一。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合作共赢”“对话协商”“交流互鉴”“共建共享”及“
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推行多元化案件处理机制的重要举措.然而实践中部分被告人的恶意上诉行为极大地损害了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效率价值和息讼止争的制度追求.应以上诉动机正当性为判断标准,根据认罪认罚具结书和一审判决,区分上诉理由对适用速裁程序案件中被告人的上诉权进行必要限制,以兼顾公正与效率.
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多项扶持政策鼓励青年创新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关键词更是彰显了经济新常态下政府改革发展的新思路.青年创业者——这个最具有国际视野和时代特征的群体迅速崛起,正逐步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为了解当前青年创业者所处的情境特征,验证青年创业者创业能力与创业情境、企业创业绩效之间的影响效果,本研究在江西南昌、九江、赣州等地发放340份调查问卷,并对8名江西青年创业者展开深度访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情境、
为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青少年的自杀意念现状,分析适应不良与考试焦虑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适应不良问卷、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问卷和自杀意念问卷,对5721名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疫情下青少年自杀意念检出率为30.88%,明显高于疫情发生前的检出率;适应不良和考试焦虑显著正向影响自杀意念;考试焦虑在青少年适应不良与自杀意念关系间起调节效应和部分中介效应.本研究为青少年自杀风险干预提供了一定的启示,疫情下学校、家庭与社区加大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注,集合各方力量提高青少年的适应能力,降低考试焦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