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类双语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n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经济管理类双语教学中日益普及。本文结合案例教学的特点,探讨了经济管理类双语课程中案例选择和案例实施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双语教学经济管理类专业
  
  案例教学法即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课本中或者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以此来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案例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课堂教学的弊端,变教师单向讲授为师生互动式交流,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拉近学习与实践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又能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社会科学,与国际经济形势联系比较密切,课程和实际结合得比较紧密,应用性比较强,为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往往引导学生对案例加以分析,深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这一方法在母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的普及,经济管理类的主要核心课程也陆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课堂上使用外文原版教材、英文板书或者课件,教师用中文或者英文讲解,这是大多数双语课程采用的主要模式。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瞬息万变,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化理论要点,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必然选取各种案例进行分析。因为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参与讨论,以“干中学”的形式提高学生技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潜能。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较好地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用双语思考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不仅督促教师提高英语水平,而且鞭策教师不断追踪经济形势,不断充实教案。可见,如果教师能够在双语课堂上灵活应用案例教学,教学效果将大大提高。那么,双语课堂上的案例教学环节该如何进行组织呢?
  
  一、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体现案例的目的性和启发性
  
  目前采用双语教学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大多使用外文原版教材,这种教材一般比较厚,附有大量图片和案例,生动有趣。但是书中所附的案例都以反映外国国情为主,采用的数据也是国外的数据,如果教师完全照搬教材中的案例,必然导致学生对本国经济形势缺乏认识。如果教师仅选用国内案例加以分析,无疑浪费了教材中的资源,而且教师即使花费大量时间准备与外文教材中内容相仿的案例和数据,也可能达不到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的目的,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那么怎样在有限的学时内安排案例教学呢?对此,教师应先用教材中的案例做铺垫,示范性地对案例加以分析和评价,让学生明白案例的具体内容以及设计案例的意图,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选择贴合现实生活的、通俗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阅读和讨论。这样既反映了课程的重点内容,与所涉经济原理和经济规则相联系,又可以通过不同案例比较国内外经济运行的差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要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利用专业教师的集体智慧,积极做好适应我国国情的相关案例的收集整理,准备编写自己的双语教材,以使教材更贴近国内经济形势。
  
  二、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勇气,并达到传授理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由于学生用外语思考有很大难度,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案例,明确分析的具体内容,并做好理论知识的铺垫和专业术语的解释。组织案例讨论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果学时允许,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发表意见,组织辩论,但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非常强的控场能力,能够把握讨论的方向和尺度。如果学时比较紧张,也可以采取课后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教师根据讨论记录,及时指出案例讨论的重点和关联,解答讨论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当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案例发表看法,并将观点发给老师,老师及时逐一进行点评,效果更佳。由于每个案例都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因此,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同时要做好总结工作,既应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学习的内容,又应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三、大量开展师生外语互动交流,体现教学过程的动态性
  
  案例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以及师生的互动,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习惯,教师应尽量用外语编写案例,鼓励学生阅读外文案例、用外语表达观点,师生用外语沟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直接用外语讨论案例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不仅要求教师和学生有较高的外文基础和专业素养,而且要求参与讨论的学生人数不能太多。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类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教学方式改革的新突破口,选择合适的案例,灵活开展案例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更好的实现双语教学的效果,还需要创造相应的外部条件。第一,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培养优秀的双语教师;第二,案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专业教研室都应该成立专门的案例开发指导小组,集中力量开发新颖的案例;第三,双语教师编写案例、评价学生讨论的结果等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应相应提高双语课程的课时系数;第四,开展双语教学的班级规模应该适中,通常情况下,一个自然班比较合适。
其他文献
通过阐述行动导向教学的概念、内涵及其教学方法的特征,探讨行动导向教学应用于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意义和具体做法。
动机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能动性、积极性的心理状态的一种体现。实践证明,行为动机越明确,其主动性就越强。后进生通常指学困生和思想行为习惯表现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在
期刊
针对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优化和创新会计教学这一问题,提出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后自学、情景模拟教学三方面着手,应用多媒体技术讲解、演示,通过网络教学,建立模拟实践教学
城市规划只有以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为指导,形成科学的城市发展观,才能实现城市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引入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必要性表现在3个方面:第
本工作将Cu-Zn合金粉末与α-Al2O3粉末共混,采用相转化烧结技术制备了Cu-Zn/α-Al2O3中空纤维膜,其烧结温度为1300℃。运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中空纤维膜的横截面以及外表
风湿免疫科是一个用药比较特殊的科室。免疫抑制剂又称细胞毒药物,通过抑制细胞代谢途径或杀灭增值细胞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_1j。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风湿免疫科疾病。可能的依
崔国明在2011年第10期《教学与管理》上撰文认为,追问是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后续动作”,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后的“下一个”教学步骤和教学策略。语文
血管迷走反射是指各种原则刺激迷走神经系统后引起迷走神经系统反射过度,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合并或不合并心率减慢、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等其他临床
目的:通过检测248例待产妇凝血四项(APTT、PT、TT、FIB),以了解待产妇凝血四项结果的变化.方法:采用普利生C2000-A全自动血凝仪(磁珠法)对248例待产妇和60例正常女性(对照组)进行凝血
摘 要: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山东省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支撑了山东省经济的增长且促进了结构的优化。该文运用工业化进程的统计测算指标对山东省的工业化进程进行实证研究与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后,山东省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同时分析了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结构问题。  关键词:工业化进程;实证研究;统计分析    一、文献综述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