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育的海洋中执着追寻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fhv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许春良老师的逐步认识,是缘于那一次次省、市级大赛。他基本功扎实且谦虚好学、善于钻研,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实验操作,总是那么信手拈来、从容淡定,说课环节总能娓娓道来、侃侃而谈。他的课堂教学里透着灵气和智慧,实验中透出创意和妙招,常常从平常之处斜刺着开出一朵别致的花来,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总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我对许春良老师最初的印象。
  之后共同参加了许多省内外教研活动,接触多了,我对许老师也就更多了一分了解。我知道,他在东北塘实验小学;我还知道,他喜欢农村学生的淳朴和天真;我更知道,他热爱小学科学教学,因为科学知识的海洋中有他执着追求的理想。在我的印象中,他积极开展教改实践,撰写的几十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平台获奖、交流、发表;他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艺术,执教过多节公开课,在课堂中,他把学生从单纯通过听讲学知识的框架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自己尝试、实验、讨论,寻求结论。他在“科学探究性教学”研究中形成了“严谨、活泼、有效”的个人教学风格。此外,他还能认真组织引导当地的教师参与教材分析,并给予广大教师准确到位的辅导和帮助,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耐心指导他们备课、上课,促使他们迅速成长,其中,王伟明老师现已获得区教学新秀称号,张悦华老师获锡山区小学科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刘佳佳老师获锡山区“启航杯”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06年,他还被安徽省绩溪县教育局聘请为科学学科指导教师,对来锡进行挂职培训学习的安徽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他是科学教材实验的先进工作者,是无锡市“又红又专”优秀青年教师、锡山区三等功获得者、无锡市科学学科带头人,我想这一系列的荣誉落到他的头上,应该是实至名归的。
  作为学校的教科室主任,他主持、参与了学校的各项课题研究,除了做好学校层面的科研管理工作之外,他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独立主持无锡市教育科學规划课题3项(已结题),分别是:“流动人口子女复读现象的调查与研究”“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知识型科学课的教学策略研究”。目前,他仍主持研究着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小学科学课教学研究”。在主持上述课题研究的同时,他紧密结合自身的科学学科教学,在教学中研究,用研究的成果来指导教学。近年来,他有40多篇论文和案例设计发表或获奖,其中在《江苏教育》杂志发表3篇,在《科学课》杂志发表2篇,在省中小学教研室组织的年度论文评比活动中两次获得一等奖,在无锡市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中连续3年获得一等奖。由于积累了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他还参与了苏教版科学教材系列丛书的编著,如《小学科学教学参考书》《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与分析》《小学科学习作册》等教材配套用书。
  在我看来,许春良老师师德优秀,教学水平高,理论功底扎实,教学艺术性强,教育科研效果显著,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创新型老师。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他还将会以火一般的热情,以勇往直前的气魄,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探索出一条富有特色的科学教育发展之路,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小学科学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大跨步地迈入了电子媒体时代。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电子媒体成为儿童获得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但是电子媒体的到来既有利也有弊。因此电子媒体时代的童年成长一度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近来,产生了一种儿童与电子媒体之间正面的关系建构:认为儿童能够比成人更熟练地使用计算机、iPad、手机等电子媒体的原因是儿童拥有一种强有力的“媒体素养”。这种媒体素养指儿童在以计算机、
【摘要】在區域教育科研管理中,构建一个以微型课题研究为起点、优效合作的“抱团型”组织,有利于吸引更多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之路,推动更多教师实现不同层级发展需求,进而实现课程课堂变革、教师协同发展的双赢。要从主体、基础、执行、目标等四个要素出发,对教师微型课题研究的“抱团型”组织的建构及运行模式进行深度探索,形成“以激发内在驱动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多向交互系统的建构为关键,以深度学习、深度研究活动
【摘 要】教育变革以及新的课程价值观,要求教师的角色由传统教育范式中的教学工匠转变为教育创新和课程领导的建构者和决策者。教师是否具有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是决定教育过程和质量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和办学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并未发挥应有的实践影响力,相反却变成一个徒有虚名的新概念和新词汇。在轰轰烈烈的专业发展运动之下,未能看到教师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热情、需要和动力。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缺失的原因,是
【摘 要】教师的日常研修是提升自身学术力的重要方式。在“心喜欢生”理念导引下,围绕人的核心发展方向,构建自信与信人、自觉与觉人、自渡与渡人的介入式教师研修模式,并在学术愿景、自约机制、课例研修等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力。  【关键词】心喜欢生;介入式研训模式;学术力;教师研修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2-0046-03  深化教
·团队简介·  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是一所2003年创办的民办学校。学校占地130亩,总投资3亿多元,总建筑面积72608平方米,设施先进,美丽壮观。学校现有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共65个班级,2800余名在校学生,208名专任教师。教师中,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30人,江宁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35人。学校践行“素养教育”,其管乐团、轻音乐团、合
【摘 要】乡村教师“自治共同体”是在“自治”统领下的乡村教师自觉、自愿、自发的指向于教师专业发展、协同发展、精神发展的一种民间性组织。以共读名著、共研课堂、共写随笔为主要手段,致力于乡村教师的相互学习、一同研究、共同成长,形成了乡村教师“自治共同体”专业发展的“共读、共研、共写、共商、共享”的有效路径和“聚、行、思、建”的有效策略,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乡村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记者:王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看到您这样的精气神儿,我想到了两个词语:“童心未泯”与“青春万岁”。在您看来,这样的气质或心态,对您的教育生涯有怎样的影响?  王兰: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童心未泯”与“青春万岁”这样的心态也就是我一生中最主要的精神吧。它影响的不只是我的教育生涯,还是我的全部生活。这两个词语您提得也比较到位。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儿童啊……一切的
【摘 要】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设立苏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笔者作为首位进站研究生浦香的学科教学指导教师,在为浦香从“学生”向“教师”的顺利转型提供一定帮助的同时,自身也在课堂教学和专业素养方面实现了成长。在这次教学指导活动中,师徒二人互利共赢。  【关键词】教师;个人魅力;抓重点;教学自信;教学自觉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獻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8-0020-
教书的时间越长,越发觉得“教育是一门艺术”,此言不虚。当我愈要往里深究,就愈感觉到自己像是在把玩着无数的奇珍异宝。而此时的我,却仍是个十足的门外汉。在没有走上教师岗位之前,我对它真的只有一腔热血,我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教师定义为“专业技术人员”。在我眼里,似乎只有律师、医生之类的工作,才配得上“专业”二字。医生动错刀,患者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律师说错话,公平就会受到挑战。而如今,我真正站在了三尺
【摘 要】本文从一名语文教育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对《相约星期二》进行解读,层层深入地展现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在读懂“文”的同时,更生动真切地读懂了“人”。  【关键词】教学行为;生活哲学;生;死;爱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1-0070-02  【作者简介】程锐刚,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广东汕头,515100)教师,中学一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