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教会学生学语文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care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教师既要能让学生学好语文课本,又要引导让学生在自然、社会中寻求自己心灵的安宁和充沛。语文教师要更新语文教学资源的观念,既好利用好课内教学资源,更要有意识利用校本资源。语文教师要敏锐地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会在课堂上不能充分掌握的内容,教会他们在生活中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关键词 课程教学资源 语文素养 课堂学习 课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教学是生活和艺术的结合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对学生心灵美的塑造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能把语文教学仅局限于课堂、课本教学,还要注意从课堂外寻找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让学生对生活有精微的发现和感受,激发学生心中对于艺术、生活之美永恒的渴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要利用课堂外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寻常事物中体验生活的情蕴,引发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积淀,培养学生的智商和情商。
  二、更新语文教育教学资源观念
  我们不能习惯于认为语文教学只是让学生把课本内容学好,并能够在考试中考个好成绩,这就是语文教师的成功。虽说这是现当下的现实需要,但语文教师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语文素养远比考试成绩重要。语文素养不能仅在课堂教学中养成,这往往更要靠教师有意识的在课外加以培养。比如,农村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淳朴美好的人文特色、厚重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等,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城市中各种博物馆里的资源、各种古建筑的知识,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历史,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笔者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至今记忆仍然非常深刻。
  今年二月二十四日下午,笔者正在给七年级学生上课。突然间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一会儿天上下起了大雨。原本在早春下大雨是极平常的一件事,可今天奇怪的是雨声中夹杂着噼里啪啦的声音。有人轻声说“下冰雹啦!”,有人往窗外看。我觉得我们正在学习的内容与之有关,应该让学生实地见识。于是当机立断说:
  “我们这里下冰雹难得见到,同学们一定想好好观赏一番吧?那就看看吧,但要细心!”
  “呼啦”一下,有的同学拥到了窗口,有的同学打开教室门站到了门边。不时有人发出惊叫声,给安静的校园带来一阵阵喧哗,有的同学还禁不住伸出手去接冰雹。大约五六分钟后,风小了,冰雹停下了。同学们渐渐安静下来,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脸上还是意犹未尽的神情。课堂内容结束后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查查有关冰雹的知识,搜集、整理后交流。
  过了两天,很多同学都把有关“冰雹”知识的资料搜集、整理好交上来,我让同学们相互交流了搜集的资料,结果,同学们搜集整理后的资料像模像样。
  这一案例表明,语文教育的资源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教师不能把它局限于语文教材和教辅资料。语文教师具有教学的机智和敏锐,能善于发现并且抓住生活中一切可用作语文教学的资源。
  三、挖掘语文教学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语文教师首先要在观念上有了一个彻底的更新,不能只是把语文教学的资源观限定在课文和教辅资料上面。要时常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走出教室和课堂,在大自然和社会中寻求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益的各种资源。
  (一)领着学生采撷丰富的自然、社会资源。
  一切文学大师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是真实的发现者,他的作品也是其个性和审美态度的产物。在农村中学生眼中,农村所独有的简单的景致:青山、绿树、小河、古井、黝黑的石板桥、风雨中的小楼阁、低矮的屋檐、老屋等一切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它们不再是视觉上的形象,已成为写作中可以撷取的素材,甚至有时候也成为他们情感归属的寄托。在写作《€讇讇椎钠羰尽芬晃闹校强嫉乃嘉J阶苁枪潭ㄔ谝恍┝扯到痰氖录小S谑牵揖褪宰抛肺恃耗忝刻熳吖牡胤侥阆赶缚垂惺裁绰穑吭谖颐撬Φ幕肪持卸烙写ザ阈牧榈亩髀穑俊强及蜒酃馔断虼巴饩涂吹秸獍忝览龅南绱濉8醒剂诵牧榈奶骄浚懈鲅谧魑闹姓庋矗骸霸谏涎У耐局校铱吹揭淮乜莅艿男〔荩丫悸页荆谡馄荽灾杏幸荒ɑ粕俗⒛浚鞘且恢晷』凭眨材伦牛诜缰幸∫罚簧材牵依阕×耍侨绱说拿篮茫≡矗钪谰驮毯谄椒仓?.....”这样的习作因为来自学生的细心观察,来自于自身的丰富精神体验让人觉得亲切自然。
  (二)领着学生挖掘各种厚重的文化资源。
  各种文化资源中蕴涵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精神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能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来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有更深刻的领悟?仅仅靠在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恐怕是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注身边的民间文化,从传统佳节到地方特有的节日,从祖辈口中听到的典故传说到幼年唱到的童谣等等都应该在学生的调查和回顾中鲜活起来。例如传统节日:端午节,农村就有着独有的习俗诸如采艾叶、菖蒲等插在窗户上能辟邪。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对身边的各种厚重的文化底蕴做出深入探讨后,往往就会发现到许多本土的文化资源,增添了对家乡的眷恋,发现一直生活的故土原来如此意蕴丰富和深厚。这样往往能够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它是一次将本土传统文化与生活实践、语文学习相沟通的尝试。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去关注生活、关注语文,随之对现实怀有一颗虔诚的心去体会,不再是一个漠然的態度,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丰富其成长过程中内心世界。
  语文教师不能只在教室中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自然、社会中寻求自己心灵的安宁和充沛。那才是语文教师的最大成功。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石涧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既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理论探究,也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总结,体现了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完美合一。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统一,决定了马列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发展性、民族性。  关键词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理论价值 实践价值 统一性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一、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论价值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能够帮助学生搭建起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竞争优势,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
期刊
期刊
由经济学年会秘书处主办,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于10月15日至16日在西北大学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全国高校经济学院(系)院长(主任)、特邀
期刊
期刊
无论是任何的领域里,在起步发展的初始阶段,工作宣传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自不必多言说。在医药卫生领域,宣传的作用一样的巨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品提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