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为友,幸福流淌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教师王菘舟曾经说过:“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同情心和孩子式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都与诗人的气质相通。儿童诗以其清纯的情感,丰富的想象,明快的节奏颂扬了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童心之美,因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何引导孩子亲近儿童诗,与诗为友,感受诗歌独特的魅力,让孩子的心灵在诗情画意中释放,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与诗亲近,兴致勃勃
  指导儿童选择合适的诗歌进行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阅读诗歌是一项反映个性的活动,只有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儿童诗,他们才能在赏读品味诗的过程中,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享受到真正的乐趣。
  一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儿童诗。低年级的时候我向学生推荐一些诗歌,如《小河》(薛林)、《天和海》(张歧)、《打开小窗》(严友梅)、《其实,我是……》(金波)等,儿童在诗的世界里,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更加生动、鲜活的形象。到了高年级,我要求他们阅读《致橡树》(舒婷)、《雪花的快乐》(徐志摩)、《黄山松》(张万舒)等,学生有了自己喜欢的作品,阅读的兴趣会更高。
  二是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书籍。小学阶段的男孩子一般都具有无穷的想象力,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在指导他们读诗时,我就尊重他们的兴趣,选择一些能够开启想象力的诗歌。如《致大海》《系一根心弦》《黄河颂》等。女孩子的情感比较细腻,我就推荐她们读比较柔美的诗。
  二、积累创作,静听花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要比知识更重要”,儿童是最富有想象的。因此,在教学儿童诗时,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融进自己的情感去想象诗句中“留白”的部分,丰富诗歌的内容,以“我”之心去体察诗人之心,以“我”之情去感悟诗人之情。
  (一)个性创作,诗意盎然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与创作实践活动,充分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绪在自由的天空驰骋。如,在教学《家》这首儿童诗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自学,诗中这样写道:“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在同学们初步感知诗的意思后,我进而抛出问题:你想和谁打招呼?在孩子们与文中的朋友们拉近距离,友好相处后。我又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大胆想象这些朋友在自己的家里,和谁在一起?做了些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在想些什么?孩子们在体验和想象中感同身受,体会到家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温暖、自由、和幸福。这时我推波助澜抛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你还能想象出什么是谁的家?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脑中激活丰富的、沉睡的生活积累与知识积累,倾吐自己的心声,根据这首诗的写法学生们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尝试着创作出:夜空是星星的家。森林是小鹿的家。大海是浪花的家。草原是马儿的家。……这样的纯真诗句。孩子们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他们的创作贴近自己的生活,并且使自己经历了在想象中感悟,在体验中创作的过程,成为真正的诗人。
  (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要想成为真正的诗人,还要先成为小画家。儿童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相比造型和色彩而言,精神饱满和感情丰富的内心表达更为重要,就这一点而言它和儿童诗的表现手法不谋而合。于是,我经常鼓励学生用绘画诗歌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诗歌与绘画在一张纸上同时出现,色彩尽情挥洒,文字自由流淌。他们在绘画的世界里带有很强的主观表达意愿,在他们的眼中,生活永远多姿多彩,美好无比。孩子们力图把生活和感情反映到画面上,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创作。然而,当他们的表达能力借由诗歌这样一种方式被激发时,他们就会显得更加不由自主,乐于倾吐心声。
  (三)阅读童话,有感而发
  童话的语言浅显、生动、形象,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抓住幻想的部分反复阅读,在了解内容、学习语言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抓住适合展开想象的句、段,引导学生将叙述式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和诗歌语言。由读到写使学生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三、营造氛围,日不间断
  一是定期交流读诗心得。利用课余时间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儿童诗、童话和绘本读物,并定期交流读书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每周完成一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绘画诗歌创作。
  二是开展读诗、写诗竞赛活动。每月开展一次诗歌朗诵比赛,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其表达能力。比赛先在小组中进行,评选出优胜者代表小组参加班级比赛。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每月举行一次写诗比赛。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创作的快乐。
  三是鼓励先进,坚持阅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班级每学期应进行阅读检查、评比。对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总之,小学的儿童诗教学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对待,我会在今后的实践和探索中与学生一同感受诗歌的美好和奇妙,愿每一个人,都能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快乐!我们更要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听诗、读诗、赏诗的氛围,让孩子们浸泡在优美的、灵动的,充满智慧的诗歌作品之中,悄悄地在他们心中播下诗意的种子。
  (责任编辑:彭 琳)
其他文献
道德蕴藏于生活之中,没有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她)对生活的体验、分享和感悟。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因此,笔者认为,小学品德教学只有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使教学内容变得对学生有意义、教学过程变得有价值,才能有利于学生道德的自主建构。  基于以上认识,通过不断实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良好学习行为品质一直是教师所企盼的。当前数学课堂中,师问生答的教学形式下学生养成等待教师提问、质疑已成习惯,这导致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失。以《统计》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统计》教学实践  学贵知疑,小疑而小进,大疑则大进。纵观寻找真理的过程,无不是针对发现的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
一、导入技能及其语用策略  导入技能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致,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程序和轨道之中的教学行为技能。常常运用于一节课的起始和一个环节的开头,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如同拉开的大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景致,犹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是打开殿
点拨,是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学生陷入窘境,或思维“打结成乱麻”,或偏离正常“轨道”时,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在当“点”之时,当“点”之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冲破障碍,激活思维。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即适机点拨。实践也证明:教师适时、恰当、有效的点拨,可以化迷茫为清晰,化粗浅为深入,实现错对交替的质的飞跃,使课堂锦上添花。  一
在新课程不断展开的今天,在高考“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要求下,使新材料能够有效利用,课堂更具有效性、艺术性、感染力和持久的影响力,从而让历史走近学生、让学生深入历史,提高他们的历史成绩、历史素养和基本的公民素质,这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本人尝试着开了《百家争鸣》这节公开课。这是我们课题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之一,在全县范围内开设,受到了一致好评
摘 要: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备受争议中艰难前行,其高耗低能的结果,往往是由于施教者(教师)造成的。施教不当而导致学生作文出现很多问题,施教者还是应当从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入手,从教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等方面找准突破口,以提升学生整体的作文素养。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矛盾;实效  作文是戴着镣铐舞蹈的艺术:它既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独立表达的过程,是学生心灵的倾诉、智慧的闪耀,又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摘 要]  创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需要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信息的基本能力,实现学生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反思  一、引言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验)》,新课标开宗明义,将课程总目标提炼为简洁又内涵丰富的几个字,即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究竟何为信息素养,新课标中也给
失败与成功是学习的孪生兄弟,它们都如影随形。所以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提炼蕴含于错误中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感悟到,犯错误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尝试的过程,是一个走了点弯路的探索过程,也是自己最朴实的思想经验不足的暴露过程。允许、包容、接纳学生的错误,并引领学生学会正视错误,科学地解读错误,让学习释放出最抢镜的活力,也成为新的学习探索的力量之源。在此,以三则简便计算学习案例为媒,粗浅地谈谈教师如何巧用错误,使
摘 要:课堂练笔应当基于文本特点,从儿童出发,注重激发儿童情感,把握好训练时机,并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与运用表达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以写促读,以读促写。  关键词:课堂练笔;表达形式;儿童情感  一、三次课堂练笔课例展示  在一次全市组织的骨干教师课堂风采展示活动中,笔者聆听了一位省特级教师的展示课,该教师执教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教者在课堂上安排了三次练笔。  第一次练
摘 要:本文以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成果转化为依托,围绕《营养与健康》教材开发,总结了以照护对象需求为核心的模块开发标准、以案例为切入点的教材编写标准、以世界技能标准WSS为依据的课程评价标准,探索了世赛背景下教材开发中传承、融合、创新的总体构思。  关键词:世赛 营养与健康 案例  课 题:《营养与健康》教材开发与编写作为2019年人社部立项的世赛成果转化健康与社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