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点拨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da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拨,是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学生陷入窘境,或思维“打结成乱麻”,或偏离正常“轨道”时,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在当“点”之时,当“点”之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冲破障碍,激活思维。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即适机点拨。实践也证明:教师适时、恰当、有效的点拨,可以化迷茫为清晰,化粗浅为深入,实现错对交替的质的飞跃,使课堂锦上添花。
  一、在学生思维困顿时点拨——柳暗花明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时会遇到障碍,出现心欲求通而未得,口欲言之而未能的时候,此时教师应放手倾心诱导,着意点化,将点拨安排在学生思维“愤悱”之际,便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启迪智慧的火花。
  例如,学习了“圆的面积”之后,教师让学生解决这样一道题(如图):“已知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求大圆的面积。”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总认为:要求圆的面积,就必须找出它的半径。而图中圆的半径却无法顺利的求出来,此时学生陷入沉思:到底哪个数的平方才等于24呢?还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或36平方厘米就好了。学生们个个抓耳挠腮,眉头紧锁、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该怎样求出圆的半径这一问题上,解题思路一度中断)
  就在这时,教师轻轻问道:“圆中正方形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这一有效点拨,使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原来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而这里的边长正好是圆的半径,即正方形的面积(24平方厘米)等于r×r,也就是圆半径的平方。换句话说,其实r2就等于正方形的面积24平方厘米,即r2=24,这样求圆的面积只要求“3.14×24”就可以了。
  教师适时在学生的“要穴”上一点,便使学生瞬间“顿悟”,有效地帮助他们冲破“知道圆半径是求圆面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这一思维定势的干扰,明白了要求圆的面积,不一定非得知道圆的半径,学会尝试另辟蹊径,让他们从“山重水复”中看到“柳暗花明”,生成了活的课堂。
  二、在学生思维无序时点拨——理清思路
  课堂点拨是对算理的深刻挖掘,是逼近数学本质的探究,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催化剂”。当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猜想、去发现数学的过程中,思维陷入杂乱无序的状态时,教师及时把握点拨的最佳“火候”,在当口上“点”,在关键处“拨”,方可有效地引导学生逐步理清思路,从无序到有序。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教师巧用列表法来帮助解答问题。例题为:“旅游团23人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在弄清题中所含信息之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有哪些不同的住宿方法并进行交流……
  生1:我们是这样安排的,3人间要1间,2人间要10间。
  生2:还可以3人间要2间,2人间要9间,好像不行多出一个床位。
  生3:我先安排一个2人间,再准备7个3人间,也正好。
  ……
  学生们经过一番的努力,基本上把所有的方案都考虑到了。
  这时老师发问:“大家觉得这几种方案有没有问题?”面对这些杂乱的排列,学生纷纷表述不同意见……
  教师再次发问:“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所有方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让人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后得到了如下数据:
  [3人间\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结合《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9 Breakfast A部分教学案例,探讨三、四年级英语对话教学的设计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让小学英语的教与学简单但又有实效。  关键词:中低年级 对话教学 简单设计 匠心处理  小学生学习英语究竟为的是什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首次明确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理念,也就是说,小学生学习英语既是为了掌握英语这
从2002年8月开始的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我们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用薪课程的理念,把总结的教学经验和行为重新审视,现将反思中得到的认识和体会,总结出来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教师角色转变.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而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
摘 要:略读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又要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既不过细刻新,也不随意教学,将略读课文教学回归到正确的位置上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略读     略读,即粗略地不进行深究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旨在通过较快地阅读粗知文章的大意。其实略读水平也是衡量现代人阅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在长期的语文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课资源在职业教育实现了由点到面的扩展应用。本文结合笔者任教的电工学课程的微课设计实践,对技工院校微课系统化开发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微课 系统化 开发  微课是伴随互联网技术出现的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在《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中,明确提出微
“板块式教学”最早由特级教师余映潮提出,它是指进行课堂教学时,学习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呈板块状有序分布,互相独立又彼此渗透,逐步推进且环环相扣,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内化以及能力的形成。  前不久,作为我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的评委,翻着选手们递送过来的一叠教案,发现了这样两种现象:有20%的教案开门见山陈述教学预设过程,根本看不到教学目标这一栏;有近75%的教案有教学目标,再仔细斟酌,过程与目标各
摘 要:根据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行为习惯、礼仪养成相脱节的现实状况,明确开展课堂体验活动对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礼仪模式的必要性,提出并论述了角色扮演作为品德课堂体验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的可行性,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成果和效率。  关键词:品德教学;行为习惯;礼仪养成;课堂体验;角色扮演  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模式,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有助于理解文意,体味情感,从而让学生受到艺术力量的教育和感染,变作品的语言艺术为艺术语言,继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学生缺乏自身的感知和体验,缺乏真正直接与作品的对话,丧失了自我感受、自我加工信息、自主创造的能
道德蕴藏于生活之中,没有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她)对生活的体验、分享和感悟。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因此,笔者认为,小学品德教学只有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使教学内容变得对学生有意义、教学过程变得有价值,才能有利于学生道德的自主建构。  基于以上认识,通过不断实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良好学习行为品质一直是教师所企盼的。当前数学课堂中,师问生答的教学形式下学生养成等待教师提问、质疑已成习惯,这导致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失。以《统计》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统计》教学实践  学贵知疑,小疑而小进,大疑则大进。纵观寻找真理的过程,无不是针对发现的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
一、导入技能及其语用策略  导入技能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致,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程序和轨道之中的教学行为技能。常常运用于一节课的起始和一个环节的开头,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如同拉开的大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景致,犹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是打开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