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及体会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jsl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初中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笔者在朗读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实践;体会
  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朗读则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通过朗读,学生“品味”“体验”了词语的意义、色彩,受到熏陶感染,还锻炼了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通过朗读,教师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句篇章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还可以检查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搞好了朗读,课会上得轻松愉快;同时,还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各种器官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人体器官调动得越多,大脑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它的效率就越高。也就是说,当我们只用眼睛去“读”书时,大脑获得的信息比较单一,甚至还会遗漏;当我们不止用眼睛看,还开口诵读的时候,不仅调动了口腔器官,而且读出来的声音又作用于耳朵。当语感信息输入人的视觉、听觉器官时,大脑的感受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时间差大大缩小,准确率大大提高,理解和感悟的效率成倍提高。可见朗读确实是学习中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我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深体会到搞好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教师自身要能示范朗读并精于指导
  在教学中,我认为,每一篇课文,不是都能找到专家的录音磁带,教师就要具备范读的基本功。教师范读的好,不仅对学生有示范作用,而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我以为,教师具有个性特点的朗读,会对学生有着难以估计的良好影响。如文言文,学生尽管大多普通话比较准确,但能读出一点味道来的实在很少。而教师的范读,能够体现朗读的某一方面特定要求,却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点文言文的味道和气息。再者,我认为初中学生更需要老师的范读,他们形象思维强,善于模仿,记忆力好。只要老师范读得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就会朗读得“有滋有味”,朗读出“成果”来。
  我们知道,朗读分为欣赏性朗读和思考性朗读。欣赏性朗读旨在再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形象,要进入境界,绘声绘色、悦耳动听。思考性朗读旨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有阶段性。如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让学生朗读时,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朗读成为学生动脑的过程。这种朗读不是作为一种简单的形式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实实在在的思考性朗读。思考性朗读有一个前提,即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识水平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启发式和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沟通新的知识联系,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当然,教师的启发和学生朗读的关系是不拘一格的,可以先启后读,也可以边启边读,还可先读后启等。
  二、朗读不能走过场,教师要肯下功夫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本,选的课文大多是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必须细细读,大声朗读。在教《海燕》、《我爱这土地》、《理想》这些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个教学板块:听。
  (1)请学生听男声配乐诵读,听的时候要想象诗中的“画面”。
  (2)请学生再听女声配乐诵读,听的时候要感受诗中的“情感”。
  (3)请学生第三遍听读课文,听的时候要感受诗中的“以声传情”的细节,同时要轻声地跟读。
  第二个教学板块:读。
  (1)请学生自己朗读。第一遍,重在整体感受,注意语音(饱满,圆润)。第二遍,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节奏,停顿,快慢)。第三遍,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轻重,抑扬,抒情性)。
  (2)请大家一起来感受与表达。①请学生试读某一段落。②请学生在轻音乐中朗读。③请学生评说几位同学的个性化朗读。这个训练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欲望。
  古人曾主张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说的就是要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内涵和精髓所在。
  三、加强语感训练,狠抓文言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文言文与口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教文言文时,更要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特别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要让他们学会断句、掌握背诵的技巧,才能为以后学文言文打下基础。在教《童趣》、《论语十则》等文言文时,针对不同的要求,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先是读准字音和句读,再是读出轻重和语气,三是读出一点文言文的味道,再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最后是研究性阅读,在读中发现问题。一共读七遍,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发挥自己应尽的作用,或是指导,或是评点,或是示范,或是领读。在检查学生的背诵时,给每个学生建立背誦卡,让学生课余时间找老师“过关”。一学期结束,要求背诵的篇目,学生必须到老师处单独背诵完,而且达到规定的分数。另外,采取课堂上的“激将法”,看谁的记忆力最好,背诵的又快又准确,老师表扬并给予高分。有的学生为了能拿高分,提前预习课文并背诵。老师课文刚讲完,竟能滚瓜烂熟地把课文背下来了。这时候,全班同学常常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借此启发、激励其他学生。
  另外,诗歌教学更要花较多的时间,通过表情范读、学生反复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诗歌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等,理解诗歌的内在思想意义。
  四、以朗读、背诵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我们在教学生写作文时,常常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尽管学生接触的生活和可以观察的内容很丰富,但毕竟是有局限性的,大量的是需要依靠书本知识提供间接的生活素材。很显然,这就要多读、多背诵;离开多读、背诵等方法,要提高写作水平是很难的。这不仅是写作上的借鉴问题,更重要的是知识上丰富和生活上的间接积累问题。经常朗读、背诵,就会于潜移默化中使文章中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慢慢变成学生语言储蓄库中的一部分,在口头交流时自然而然脱口而出,在写文章中也就用上了词汇。
  这些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在训练学生的朗读方面,我虽然付出了很多,但同时也有了很大收获。我所带的班级的语文成绩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当然,我朗读的“特长”也为我争得了荣誉。在公开课上,我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学生富于感情的朗读,为课堂添了不少掌声。朗读,既让教师尝到了甜头,又给学生带来了益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通过联合开展多学科协作及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院前急救以及院内救护,同期观察组则联合运用多学科协作与院前
摘 要:生物是一門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随着高中生物新课标的推出,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占比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本文结合多数学校对高中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相矛盾的现象,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广,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观
摘 要:农村教育还是依分数为纲,初中语文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关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打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与城市相比更具有艰巨性,教学难度更大,因为农村学生的父母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读书的时间比较少或根本不读书,不能给孩子进行熏陶。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数十载,正赶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面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形势,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我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上大胆尝试改革,因为我深知优化教学方法是推进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力争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正因为它的独特性,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
摘 要: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课堂设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教学工作者必须研究的内容。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没有成功的设问就没有教学的艺术,精彩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学有声有色,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查,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问艺术  “学起于思,思
目的 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班过程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探究应用价值.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选取60例患者和30名护理人员,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传统交接班)和观
摘 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教育的提高提供了积极的助力。而为了利用好科学技术带来的一系列优势教育也必须要及时的做出调整。微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微课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其精巧却高质量的特点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大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利用  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也多和小学数学学习情况有关。随着计算机
摘 要:小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因此,教师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必须掌握适当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艺术;生活;情境;多媒体  小学数学是基础的学科教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作为小学教师应把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放在教学之重。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
目的 探讨对重症监护室颅脑外伤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进行过治疗的重症监护室中的脑颅外伤患者共60例,分别分为观察组
摘 要:做教师的大都把课堂气氛作为授课质量的重要一环,因为课堂气氛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课堂气氛是由教师决定的,具体地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小学语文教学良好的课堂气氛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兴趣  一、课堂气氛的概念及意义  (一)概念  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