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huai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每个国家的地域、历史发展等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西方文化的教学与渗透,能促进对英语语言的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英语教学;文化渗透;意义;途径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含着语言的不同,也影响着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同样的,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接触、了解和准确把握有益于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所以,新的《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其中,文化意识的增强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时,要摒弃传统的过多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做法,适时、适度地开展文化意识的教育,将文化渗透于中学英语教学之中。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也就是说在课内外教学中要着重上述文化内容的渗透。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英语语言,学生可以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与社会,有利于他们在将来的多元化社会中学会理解他人,学会互相尊重的同时,寻求合作与发展。而且,语言又是文化的写照,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而且语言结构部分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所以,《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学习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行为规范,要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本民族文化,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增强爱国主义和世界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人格修养,提高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虽然英语讲得非常流利,但在交际中常会冒犯对方,引起文化冲突,造成双方的不愉快。这就是因为对语言文化的内涵的不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能在两种文化的对比中有意识地揭示直接影响语言交际的文化要素,抓住文化障碍、误解和冲突的焦点,并作出分析和解释,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此外,还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的交流中能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等进行得体、恰当的语言表达。如果不了解英语文化的各个不同的层面以及对方的文化背景,那么就很难实现对英语的正确理解和表达。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策略
  1.词汇教学中渗透。词汇的涵义不仅是指其字面意义,而且还包含其隐含或附加的意义。我们学习英语词汇,不仅要掌握其字面意义,而且应当了解词汇的隐含或附加意义。英语中的很多词汇来自于神话、典故、寓言、传说等,其中有些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并不能一一对应。所以,想要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先要很好地理解它们的文化意义。如英语中的“dog”并不是都要译成“狗”。lucky dog (幸运的人),big dog(大亨,要人),clever dog(聪明的小孩,伶俐的小伙子),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另外,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我们说的“红茶”是英语中的black tea 而不是red tea,红糖是brown sugar,不是red sugar, black coffee 是“不加牛奶的咖啡”,green hand指的是“新手”,等等。
  2.语法教学中渗透。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各自语言的语法上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记。例如,汉语语法关系主要靠次序和语意关系来表达,多重意而轻形。而英语则注重句子结构和逻辑的合理,注重以形统意。在讲时间和地点时,中国人习惯是从大时间、大地点到小时间、小地点,而西方人士则正好相反。另外,语用文化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在汉语中,“你多大了、结婚了吗、你一个月能赚多少钱”等这些对个人情况的询问,在西方文化中却属于个人隐私,对这几方面的询问是触犯了英语中的禁忌,会使对方感到茫然甚至不高兴。因此,教师要通过语法中的文化渗透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称呼、打招呼、告别、询问、致歉、打电话等方面不同的用语习惯,以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3.阅读教学中渗透。要全面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包括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科学发展等,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必须阅读大量的、原汁原味的、各种体载的英美文章。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指导他们有意识地去留心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民族、特性等方面的知识和收集非语言交际方面的信息,对比中英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此外,组织或指导学生观看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英美国家的原版影视和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剖析非语言交际行为和现象,给他们传授非语言交际规则,以拓展有关英美文化及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英美文化。
  此外,开展各种英语实践活动,如举办英语讲座、英语沙龙、英语角、圣诞晚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运用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促进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其他文献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中学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为根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终身体育”为方向的新的指导思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少年天才叫威廉·詹姆士·宾德,他父亲在他一出生时就采用各种手段开发他的智力,他在3岁时就能用母语自由阅读和书写;4岁时写出了3篇500字左右的文章;6岁时又写成了一篇解剖学的论文;他上小学时,上午9点入学被编人一年级,到中午12点他母亲去接他时,已经是3年级了。他8岁上中学,11岁进哈佛大学。可是聪明绝顶的他不堪忍受没有色彩的知识性学习而离家出走,在一家商店当店员,一生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学校正在推行大阅读教学理念,提倡综合性阅读,阅读已经推广到所有学科,所以数学阅读也无处不在。阅读是学习一切知识的金钥匙,阅读是人们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据《中国青年报》载,湖南省娄底市一中谭胜军老师在教室给学生下跪,惹事学生却说:学生是上帝,是来享受服务的!一石激起千层浪,
小学英语教师依据小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特别注重创设教学流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积极创设情境,把听、说、读、写和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但中学英语教学更注重的是练习与实践,注重语法教学,中译英等方面的操练,教法相对灵活,这就使得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初一学生一段时间难适应,渐渐地失去了原来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动力。那么如何扭转这种形势,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因材
研究不同方法处理棉花秸秆的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半纤维(HC)在绵羊瘤胃中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处理过的棉花秸秆和未经处理的棉花秸秆相比,
目前饲料配方设计的软件较多,其核心是用线性规划进行目际函数优化求解,而利用Excel2000"规划求解"功能进行饲料配方设计'既简单实用,又可随时对其中的线性约束条件进行
该试验对益生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丙酸丙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这几种益生菌可以用于研制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微生
农村中学条件相对简陋,课外读物较少,学生受学习环境的影响,知识面窄,不善表达,导致作文大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能够让人顺畅地读完全篇的是少之又少,要想找到一两篇句通意顺、情感丰富、表达生动的文章,那更是难上加难,字里行间极难看出学生写作的冲动和激情。如何使学生能够热爱写作,能够语言流畅地表达出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呢?  一、创设情境,精心“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冲动  激发写作热情。启发情感体验,其途径
【摘 要】篮球核心后卫是贯彻执行作战方案,鼓舞斗志,团结全队去夺取胜利必不可少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及长期的篮球训练实践的基础上,从核心后卫的作用和能力入手,主要从选才、身体素质训练、心理素质的培养、战术意识的培养、文化素质修养等五方面分析了初中生篮球核心后卫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篮球;核心后卫;培养    篮球比赛是身体、技术、智慧的竞争,是思想、作风、身体力量的较量。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