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实践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jie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民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提升,相较而言,文化活动亦向互动向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美术馆作为民众获取精神文化信息的重要路径,是文化活动的具体表现之一。美术馆通过以美术作品展览为媒介,向民众传播道德规范、人文精神以及思想内涵等信息,能够有效引导民众树立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以及民族观。在美术馆发展沉淀的背景下,美术馆内的美术作品逐渐多样,单一化的展品陈列难以满足美术馆艺术展示需求,各类展示技术不断涌现。本文将对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进行探析,以实现美术作品的优化呈现。
  关键词:美术;展览;交互性;应用实践
  美术作品展览活动作为美术作品展示呈现的媒介,展览活动的质量对民众的感官体验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对民众对美术作品传达价值的感受度亦具有重要影响。在数字化时代,民众接收信息的媒介逐渐多样,在此背景下,各种传播媒介被引入于美术作品展览之中,有效提升了美术馆的丰富性与视觉冲击性。但是,由于各种传播媒介运用质量偏低,使得部分美术馆出现繁乱的现象,不利于美术作品呈现效果的提升,由此,交互性被引入与美术作品展览之中,有效提升了各媒介之前的融合性与沟通性,提升了信息传播质量。对此,本文将从原则、理念以及实践出发,对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进行探析,以促进美术馆文化传播价值的高效实现。
  一、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原则
  (一)碎片化原则
  “碎片化”原则主要是指多元价值分化、审美经验分列以及素质瓦解等多方面内容,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中的“碎片化”主要是指应当以非线性落实与自由民主为导向,通过解构与充足不同元素的方式,激发展示效果的无限可能。“碎片化”原则侧重于强调事物的可融性,具体表现在环境、空间、美术作品以及光影等方面的融合,有效避免了大百科式呈现方式的影响,侧重于借助多项元素将展览活动幻化成叙事背景,美术作品则成为连贯性或非连贯性的艺术情节,通过差异性节奏与强度的形成,予以参观者不同的观展体验,进而达到借助美术作品展览丰富民众精神文化世界的目标。
  (二)互动性
  在现代美术作品展览过程中,侧重于从观众和艺术家两个角度出发对展览活动进行设计,侧重于通过充分调动民众全方位感知系统的方式,予以民众沉浸式、自由化以及流动式的观展体验,有效提升了展览的可参与性,相较于传统展览模式而言,摒弃了单方面信息传输的展览手段,侧重于通过构建多感知与多互动的展览环境,激发民众对观展活动的兴趣度。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中的“互动性”侧重于强调民众对美术馆展览活动的参与度,将民众对展览的互动化为展览活动中的重要组成,将民众与展品化为有机整体,进而达到提升民众对美术作品感知度的目标。
  (三)消费性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消费逐渐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构成,通过将文化形态转化为消费形态的方式,能够有效打破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间的界线,促进民众日常生活审美的提升。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中的“消费性”,侧重于通过将民众消费观念融入于美术作品展览中的方式,将民众思想幻化为美术作品呈现,能够有效提升美术作品展览对民族正确观念树立的引导价值。
  (四)虚拟性
  虚拟性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复刻展示,还为现代美术作品的展示提供了多样化展示设备与设计素材。有效弱化了美术馆的空间感与时间感受,能够予以民众多样化展览体验。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中的“虚拟感”,侧重于强调科技与美术作品展览间的交互,借助数字化技术,扩展了美术作品展示的可能性,解构了传统实体空间展览的局限,兼顾了民众的精神、心理以及生活等潜在体验,推动了美术作品展览质量的提高[1]。
  二、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理念
  (一)读取理念
  读取主要是指民众获取视觉信息的方式,在美术作品展览过程中,民众多采用视觉观看的方式获取信息,并形成感受。对此,在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时,应当立足于读取理念,以民众读取观看逻辑为依据,对美术作品展览活动进行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淡化民众对艺术作品的边界,增强民众对美术作品的感知,一般而言,民众的读取逻辑具有开放性与隐形性的特征,对此,在优化美术作品展示时,应当以视觉设计为支撑,用以予以受众正向观展体验。
  以广东美术馆为例,在落实美术作品展览活动前,相关工作人员会以观展者的视角,对整个美术作品展览活动进行浏览,立足于观展者的角度对展览活动进行感知,对展览活动的局限性进行把控与调整,为“民众”与“美术作品展览”的交互创造条件。
  (二)传播理念
  传播主要是指人与人借助意义符号达成信息反馈、接受、传递活动的过程,传播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展示作为以形态语意为媒介的信息传播、交流以及编码过程,展示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传播。在落实美术作品展览的过程中,应当以传播理念为导向,以美术馆为依托场所,借助多种技术手段与材料的方式,实现美术作品信息的高效传播,本质而言,其侧重通过融合技术与作品的方式,营造良好信息传播氛围,进而达到提升民众对美术作品接受度的目标。
  以广东美术馆为例,在落实美术作品展览活动的过程中,会借助空间、色彩、灯光等设计方式进行表達,同时,还会借助视频、声音、视频以及装置等数字化媒介,营造主题信息场,将美术作品中的“意”借助“境”呈现而出,其集中反映的是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中“现代化技术”与“空间”、“美术作品”间的交互融合。
  (三)体验理论
  美术作品展览本质上是民众(人)与展品、环境(物)间的互动关系,美术作品展示的宗旨在于提升美术作品内涵传达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美术作品呈现方式逐渐多样,更强调美术作品展示的开放性与民主性,将民众作为美术作品展示的重点,以增强民众与美术作品沟通交流为目标。美术作品展览中的“体验理念”主要是指以观展者的行为方式与特点为依据,通过充分调动观展者感官感的方式,以逐步调动观展者好奇心为目标的展览方式,同时,通过构建良好观展环境与氛围,将美术作品多元化呈现给观展者,进而达到增强民众观展体验度的目标[2]。   以广东美术馆为例,在落实美术作品展览活动的过程中,会组织体验式的美术作品展览活动,侧重于通过将观展者带入到艺术情境中的方式,增强观展者对艺术的感知了解度,为观展者文化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其集中体现的是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中“人”与“环境”、“美术作品”间的融合交互。
  三、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实践
  (一)多元互动
  多元互动主要是指借助多种形态与媒介将美术作品呈现而出,进而达到增强观展者参与感的目标。以广东美术馆为例,为增强观展者的观展体验,广东美术馆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展览主题与展览内容借助二维码呈现,观展者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即可获取美术展品背后的信息资料,并为作品进行评奖投票,侧重于通过增强观展者与作品交互性的方式,实现数据信息的双向传播,增强观展者参与度的同时,还能为展览呈现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反馈数据[3]。
  (二)体验互动
  体验互动主要是指通过交互技术手段与美术作品的方式,予以观展者多样观展体验。以广东美术馆为例,侧重于借助flash交互技术、3D场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设置虚拟导游,让观展者能够借助虚拟模型对展览环境全方位了解,同时,部分美术作品配有文字讲解、图片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等,用以加深观展者对美术作品的感知与理解,此外,还设置了虚拟讲解人员,对观展者的问题进行解答,予以观展者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三)空间营造
  空间营造主要是指通过优化展品排列与故事脉络把控等方式,营造动态化观展空间,实现良好观展环境的构建。以广东美术馆为例,广东美术馆侧重于以美术作品创作者的意图为依据,以创作者思维走向为方向,构筑相应的交互空间,实现艺术环境的创造,在此过程中,会增设相应的可体验场景,将观展者深入参与到文化作品之中,实现动态化观展[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馆作为民众获取精神文化的重要路径,美术馆美术作品展览的质量对民众的观念成長具有重要影响。对此,美术馆应当将交互性充分运用于美术作品展览之中,侧重于通过优化观展者与“环境”、“技术”、“空间”等因素交互度的方式,为观展者提供多元化的观展体验,进而达到提升美术馆精神文化传输有效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志敏.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探索[J].明日风尚,2019(02):35.
  [2]赵志强.美术馆展览的陈列设计技巧初探[J].中国文艺家,2018(10):132.
  [3]刘兴正,熊凤.如何增强美术馆展览的吸引力[J].艺术品鉴,2018(24):274-275.
  [4]孙丹,许心宏.发现观众之旅——美术馆展示设计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7):23-27.
  (广东美术馆 广东 广州 510000)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剧是20 世纪初产生于西方的一种融合了戏剧、音乐、舞蹈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而《变身怪医》是音乐剧史上少有的集哲学主题、优美旋律、令人称赞的舞台呈现并存的佳作。《Someone Like you》出自剧中女主角“露西”的独唱,展现出了女主角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本文通过对乐曲曲式分析、情感表达、演唱技巧等多方面多角度地深入剖析,以此为其他表演者提供更丰富的分析视角,将作品与自身的情感在舞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人们与日俱增的艺术需求,文化馆艺术数字资源的建设、共享就成为了当下全民艺术普及环节备受关注的问题。由此,文章从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共享共建的重要性出发,反思过去一段时间里数字资源共享共建时表现出的问题,并从中提出能解决、优化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共享共建的方法,希望借此能助推群众文化的发展,为后续我国构建更和谐的社会创造条件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尤其是文化强国的建设,为群众美术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机遇。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识,也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世界美术领域都有显著的地位。在群众文化广泛发展的今天,群众学习中国画已经随处可见,作为群文工作人员,如何做好中国画的宣传推广工作,如何做好群众中国画学习辅导工作等问题,正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馆辅导员;中国画学习  在文化强国战略
期刊
摘要:在现阶段的旅游产业转型发展中,文化旅游产业占有重要的旅游产业地位,并且构成了目前各地发展新型旅游产业不可缺少的支撑。然而不应当忽视,发展新型旅游产业的根本前提应当在于妥善保护当地的珍贵文物,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致力于严格实施文物保护,促进旅游产业以及文物保护事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在此前提下,目前关于发展新型的文化旅游产业应当明确全面实施文物保护的必要性,运用合理措施来推进旅游业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协调
期刊
摘要:哲学不是学科列表中的一个简单的学科项目,而是一种思考方式。它是有别于物质形态的,是一种思维状态,却又高于普遍思维。它是一种从现象中归纳事物本质,用抽丝剥茧的方式得到关于自然、社会、人文的高层次思维理念,并概括总结。哲学这种神秘气质吸引著人们去思考、去探索。  关键词:哲学 思维方式 本体论  哲学(philosophy)最早是由希腊文字转变而来,在古希腊语中,被译为“爱智慧”,把哲学概括为智
期刊
摘要:书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经历了竹简,缣帛,再到纸张的一个发展历程,其装帧形式也随着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写本装帧样式。尤其是汉至唐时期的卷轴装和册叶装保存较多,具有珍贵的可考价值。  关键词:敦煌写本;物理特征;卷轴;册叶  我国书籍装帧形式不断的改进,由于年代久远,很难看到最初的实物资料,幸运的是,敦煌写本中保存了多样的装帧形式,不断改进的装帧形式体现的不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伴随着物质生活的进步而进步,人民对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文娱活动项目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在戏剧创作和表演方面尤为显著;戏剧创作需要一定的专业性,这就为开展继承群众文化工作提供了新的课题,本文将从群众文化工作的概况、戏剧创作和表演辅导工作的概述、群众文化工作中开展戏剧辅导创作的意义,如何推进群众文化辅导中的戏剧辅导这四个方面来对群众文化辅
期刊
摘要:每年三月“雷锋月”的主题系列活动就会相继展开,可今年却与以往不同,正临建党一百周年,我们以“党、团携手,雷锋精神久流传”的理念结合我们专业文化特色开展井盖涂鸦活动。在我们心中,雷锋精神就一面永不退色、屹立不倒的旗帜,更是一份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不管到什么时候,雷锋精神将永不过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雷锋精神鞭策自己,在党成立100周年之时,更是我们不断奋斗之时,看着老前辈们的事迹,我们更应该受到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影行业逐渐繁荣,已然成为各国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各类电影作品不仅具有娱乐性,可以拓宽人们的视野,感受异国文化,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电影字幕的翻译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本文选取了经典的电影字幕翻译,基于归化和异化视角,对电影字幕英译策略及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归化异化;电影字幕的翻译  一、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概述  1.1归化翻译策略  1831年施莱尔马赫在《论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某高层钢框架科研楼地基基础方案设计。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条件并结合当地的工程经验,从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出发,对本工程的地基基础形式进行了不同方案比选,并最终得到了最优地基基础方案。  关键词:地基基础;方案比选  1工程概况  某科研楼工程于海南省海口市。总建筑面积约为1.3万m2,其中地上2~8层,共计1万m2,地下一层,面积约3000m2。主要功能为报告厅、会议室、办公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