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时期江西外调粮食始末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01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以产粮为主的农业省份,江西每年都承担了中央下达的调粮出省的任务。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罕见的大水灾,江西在40个县(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仍坚持调出粮食8亿斤,以后每遇兄弟省市发生水旱灾害,江西都及时给予支援,要粮给粮,要种给种,重点安排,优先调运。
  周恩来:“我就知道老表的风格高!”
  1960年夏,中央在北京召开16省粮食工作会议,研究如何渡过难关的问题,并下达调粮指标。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专门到时任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所住的房间,对他说:去年全国有好几个产粮省,包括四川这样的粮食大省都遭了灾,估计今年生产形势也很糟糕,所以中央在粮食问题上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北京、天津、上海的粮食库存现在已经挖空了,调进的粮食不够市场供应。如果不马上调一批粮食救急,这样的大城市一旦发生粮荒,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接着,周总理言辞恳切地对杨尚奎说:“江西已经调出了10亿斤粮食,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你们自己也有困难。但是,和别的省比起来,你们还是好的。所以今天我特来和你商量,能不能再增调两亿斤,支援中央,救救燃眉之急?”
  
  杨尚奎觉得,江西这一年的情况并不好,他不无忧虑地说:“要是今年又歉收,明年再遭灾怎么办?要准备最坏的事情发生。”周恩来闻听此话,叹了口气说:“尚奎同志,你的想法很对。但老天不听我们的,有人又趁火打劫,又是逼债,又是切断援助。是的,要准备应付最坏的局面。”
  杨尚奎接着汇报:“所以在中央调走10亿斤粮食之后,我们又重新调整了用粮计划,压缩了群众的粮食定量。江西富裕的地方,还可以勉强吃饱;困难的地方,那就要靠‘瓜菜代’了。这次来京开会之前,我到临川县一些公社看了一下,公共食堂煮的‘饭’基本上是红薯叶子呀!”杨尚奎的声音哽咽了。周总理很难过地说:“在山东,红薯叶子都吃不上哟!问题是全国并不止一个山东。”
  周总理问:“你们干部定量多少?”杨尚奎眼里含着泪,哽咽着说:“在粮食最好的县,干部最多定量是25斤。干部直喊饿,我们不让喊,不让发牢骚。他们嘴一闭,牙一咬,挺下去。总理,我说这些不是向中央叫苦,而是让中央知道江西的情况。我们既要识大体,顾大局,又要考虑江西这个鱼米之乡的群众对饥饿的承受力。至于再增调两亿斤粮食,总理既然提出来,我们说什么也得支持,我回去再做做工作,统一一下认识,再勒紧一次裤带支援中央吧!”周总理高兴地笑了,说:“我就知道老表的风格高!谢谢你,尚奎同志,我代表中央和人民谢谢你!”
  虽然江西任务过重,但江西省委以大局为重,全盘接受了中央的任务,当年完成粮食外调15.5亿斤。
  
  “3杯酒,3亿斤”
  1961年,灾荒形势依然严重。江西省委考虑,这几年外调粮食较多,本省粮食也比较紧张,打算减少一点外调任务,初步意见1961年外调12亿斤。加上这些年,几十万外省人口涌入江西,高峰期达50万人,这些人也要消费粮食。不料,这个数字还是被突破了。
  1961年9月17日,周恩来在庐山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后,在谭震林、罗瑞卿及华东各省市书记的陪同下来到南昌。此前,周恩来先后找了9个省的负责人,要求解决粮食外调指标,但收效甚微。周恩来便借此次来南昌的机会,希望江西能够在完成外调粮食12亿斤的基础上再增加外调粮食3亿斤。江西省委在江西宾馆设便宴招待周总理一行,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主管农业的省委书记处书记刘俊秀等作陪。
  席间,比较活跃的刘俊秀站起来向周总理敬酒。周恩来站起来,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说:“俊秀同志,你要敬我一杯可以,但得有个条件!”周恩来亲自斟上一杯茅台酒,对刘俊秀说:“咱们俩干一杯酒,要增加你们省外调粮食1亿斤!我们干3杯,就增加3亿斤,好不好?”刘俊秀一听,举杯的手变得沉重起来:“总理啊,国务院给我们的外调粮食任务12亿斤,我保证一粒不少,坚决完成。要再增加3亿斤,怕有些困难啊!”这时谭震林给为难中的刘俊秀打气:“老刘啊,总理多年没有来南昌了,看到你们江西形势比较好,心里高兴,你既然敬总理的酒,敬3杯,3亿斤就3亿斤嘛!”罗瑞卿也笑道:“老刘,你死脑筋,先喝了再说么!”其实倒不是周恩来一时兴起。他早对江西本年度粮食产量和人均口粮做过调查,心里有数,所以他很肯定地说:“我有调查,江西老表口粮水平比较高,还有储备粮,比严重缺粮的晋、鲁、豫好多了,增加3亿斤虽然有困难,但还是可以增加的!”刘俊秀于是将杯子举到周恩来面前说:“好,就按总理的意见办。总理的心情我们理解,国家有困难我们应该大力支援,3亿斤就3亿斤!”杨尚奎等人笑着领头鼓掌。于是,在一片掌声中,周总理高兴地举起酒杯,连饮3杯,满面春风地说:“好啊,3杯酒,3亿斤!”
   1962年,向福建前线调粮
  1962年初夏,台湾当局妄图利用大陆暂时遇到的困难,窜犯东南沿海大陆。华东局在上海召开了华东地区党政军负责人参加的备战会议。早晨散步时,几位大军区司令员议论说,打仗没问题,最担心的就是粮食。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听到后,当即表示:江西是前方的后方,一定拿出粮食来支援解放军,边说边用双手撑住许世友的腰:“就是这样,你们在前方打仗,我们在后方撑你们的腰!”7月,毛泽东来江西视察。他一到南昌就召见了刘俊秀、方志纯等几位省委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开门见山地说:“蒋介石要反攻大陆了。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情报,蒋介石正从美、英等国大量进口新式武器,把岛上的短程飞机也改造成能于海峡之间飞来飞去了……”毛泽东接着又说:“我看蒋介石他不一定敢来。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有备才能无患嘛!他若真的来了,你们江西粮食供应将如何打算?”刘俊秀当即表态:“您放心,军粮我们江西包了。”闻听此话,毛泽东挥手一拍桌子,豪迈地说:“行了,关起门来打!”当毛泽东的专列启程离开南昌时,江西省委领导人来送行。毛泽东和他们握手时动情地说:“打起仗来,离不开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支持啊!”稍顷,毛泽东又说:“总理告诉我了,你们已经多拿出3亿斤粮食外调,不容易啊。”随后,江西省突击调粮2494万斤,运往福建前线。毛泽东非常满意,并多次在其他省的负责人面前表扬江西说:江西同志照顾大局。
  江西是调粮最多省份之一
  据统计,1950年至1980年,江西共外调粮食368亿斤,其中净上调287亿斤。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江西省累计外调粮食43.5亿斤,成为当时全国调出粮食最多的两个省份之一。
  还要指出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江西省委指示:在江西沿街乞讨的百姓,不论他们来自哪个省,不能让他们饿死在江西境内,一律要给他们饭吃。江西省民政厅遵照省委指示,在江西的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上开设了粥棚,每日为灾民免费提供赖以活命的米粥。据不完全统计,江西的粥棚救助的灾民达数百万人次。
  (摘自《百年潮》2012.6期)B⑨
其他文献
历史斗转星移,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后,1974年两国之间的“间谍大战”,常常成为双方交往时的笑谈——  苏联使馆驶出神秘轿车  李洪枢,原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因为家庭成分被划为地主,于1967年非法越境进入苏联。李洪枢逃到苏联后被克格勃网罗收买,后被多次派回中国搜集情报。在中国活动初期,李洪枢从未失手,因此深得克格勃指挥人员的信任。  1972年,李洪枢再次被派回中国东北收集情报,结果后来在大庆地区
期刊
李先生和朋友聚会,刚喝了一杯啤酒,突然感觉喘憋、呼吸困难、头痛、恶心,急送医院,心率高达每分钟120次。医生询问病情,原来李先生近日感冒,正在服用抗生素。其病症的根源是他喝酒前吃了抗生素。对此,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罗艳指出,有些食物和某些药物之间会产生冲突,增加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抗生素、阿司匹林不能与酒同服同服可导致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死
期刊
有句名言流傳至今:“告诉我你有哪些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人。”殊不知世易时移,它已经有些过时。  如今,我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正如澳大利亚著名心理学家、《幸福代码》的作者格林和贝尔托卢齐所说,我们一定要主动出击,为自己选择正确的朋友。  专家告诉我们,以下6类友人对你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比你更酷的友人:世界变化极快,我们无法在所有方面都紧追潮流,但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潮人,时刻紧跟流
期刊
十年前,一个小孩的姐姐给他画了副眼镜,告诉他,书读多了,才有眼镜戴。这时候的大学南路管理得不太严,马路两边都是摊位。这个孩子的父亲卖西瓜,摊点就摆在大学南路和太白路十字西北角的报亭和花店之间。  十年后,这个路口已经不允许再摆摊设点了。所有摊点集中西移,最近都在卖苹果,一车一车整齐地排成一排,苹果都一样大一样红,都标着2.5(元/斤)的牌子。这两天天冷,两个车之间几乎都生着简易火盆,烧着木材。三四
期刊
1、习近平:为老百姓多做一些事情  1990年,习近平调任福州市委书记,在福州市委大院里,4个大字——“马上就办”十分显眼。习近平曾向媒体解释:“‘马上就办’不光是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人们审慎地作出最快反应。每个人都有这种敏感,福州的事业才会保持年轻。”在传媒眼里,习近平是位改革人物,有时代感、思想解放。从厦门、宁德,再到福州,习近平在福建“深耕”17年。在福建主政期间,
期刊
当业界还在屡屡争论报纸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是否会江河日下时,巴菲特近期却动用1.42亿美元现金收购了MediaGeneral旗下的63份地方报纸。  作为投资业界巨擘的巴菲特,频频出手购买报业,是看好报业未来发展?还是一次单纯的资本运作?  大价钱收购报纸并非首次  13岁时,巴菲特做过报童,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靠这份工作,巴菲特在4年中攒了5000多美元,成就了人生第一笔财富。  熟悉巴菲特的人
期刊
2012年6月21日,一个名为三沙市的地级市宣告成立,管辖面积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囊括西南中沙三大群岛及周边海域。同时,运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西南中沙工委也退出历史。    设市缘起上世纪90年代  三沙建市的设想,缘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西南中沙工委的第八届书记,徐天仁参与了当时的建言。  西南中沙工委成立于1959年,是县级编制的处级单位,初衷是负责行使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及其边临海域的
期刊
综合《国际先驱导报》、《南方都市报》、《世界报》消息,“中国组合拳定制南海规则”,针对中国最近在南海设三沙市、打造“永兴岛战略基地”的新动作,美国媒体评论说,面对越南与菲律宾的不断挑衅,中国挥起“藏在天鹅绒手套中”的“铁拳”,让越菲尝到了苦头。  围绕永兴岛的各种传闻甚至让美国也有些坐不住。“不沉的航空母舰”、中国的“关岛”、核潜艇基地、空军中途补给站、未来航母基地……在描述这个连接西沙、中沙、南
期刊
1973年新年伊始,解放军总政治部派出以干部部部长魏伯亭为组长的14人工作组,赴昆明军区调研“批林整风”运动情况。这个工作组历时两个月,于1973确提出年3月初回到北京。当时,我就在这个工作组中。  周恩来委托魏伯亭听取白姓女子的“绝密”举报  2月,春节假期刚过的一天晚上,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的秘书祝庭勋,用保密电话机给住在昆明军区9号院招待所的魏伯亭打电话说:“周总理批来一个办件,要你在昆明听取
期刊
梁漱溟先生是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闻于世垂于史的,至于是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学者、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身份当为次。他毕生的爱国言行世人皆知,毋须详细介绍。但为理解其形象的完整性,就他人生之旅中为“国事”所发惊世骇俗的言行或精彩绝伦的名句若干片段节录于此:“我要连喊一百声‘取消特务’,我们要看特务能不能把要求民主的人都杀完!我在这里等着他!”  1946年5月11日、16日,爱国民主人士闻一多、李公朴相继在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