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承诺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几年前,沈阿姨作为单位的职工代表之一,前往儿童福利院看望孤儿,一个叫小晴的小女孩让她印象深刻。
  小晴是弃婴,患有中度脑瘫,从小就生活在儿童福利院。沈阿姨一行人去福利院时,正赶上孩子们吃午饭。孩子们按年龄组,有序地坐在规定的区域就餐。当时8岁的小晴动作明显不如同年龄段的孩子,她的协调性极差,不会用筷子,只能笨拙地拿着勺子吃饭,桌上和身上撒得满是饭粒和菜汤。沈阿姨蹲下身喂她,她努力张大嘴,一口一口认真地吃下去,还不时给沈阿姨一个怯怯地笑。沈阿姨离开时,小晴忽然一顿一顿地跑过来,拉着沈阿姨的衣角,仰着头,对着沈阿姨含糊不清地喊了一声“妈妈”,眼神里充满了期待。沈阿姨顿时就流泪了,她读懂了孩子的眼神,这孩子太渴望母爱了。沈阿姨把小晴抱起来,亲亲她,告诉她:“宝贝,从今往后,我就是你的妈妈了。”
  从此,沈阿姨一得空便到福利院看小晴,还经常把小晴接到家中住上一段时间。沈阿姨给小晴的爱一点也不比给亲女儿的少,女儿有的,小晴也不会少。
  有一次,小晴因急性肺炎住院治疗了半个月,沈阿姨寸步不离地照顾了小晴半个月。当沈阿姨的女儿和先生到病房看望小晴时,医务人员和病友这才知道了小晴并非沈阿姨的亲生女儿,大家都对沈阿姨很是敬佩。有一个病人家属悄悄把沈阿姨拉到一边小声说:“福利院的孩子生病,应该由工作人员来照顾的。你抛开家庭,整日整夜照顾这孩子,是不是有点傻啊?”沈阿姨笑笑,只说了句:“她也是我的孩子,我照顾她是应该的。”
  下午,病房里来了几名记者,说要采访沈阿姨。沈阿姨摇头拒绝,倒是那些医生护士和病友都争先恐后地接受记者的采访。没多久,当地日报用整版篇幅报道了沈阿姨照顾、认养孤儿小晴的感人事迹。沈阿姨一下成了名人,单位、街道和小区邻居都知道了这件事。领导要给沈阿姨颁发奖金,沈阿姨坚决不要,她说:“我认养小晴,不是图名也不是图利,唯一图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给她一份母爱。”
  小晴11岁时,沈阿姨送她进一所育智学校学习,除了基本的课程学习外,还要学习适应社会和自食其力的能力。小晴20岁时,完成了基本的9年义务制教育课程。通过学校里的学习,更有沈阿姨多年来孜孜不倦的教导,小晴终于能自立了。小晴22岁时,应聘到一家电子企业做一名插件工。几个月后,小晴找到了自己心仪的男友,对方因小儿麻痹症落下了腿部残疾。沈阿姨经过层层考验把关,才放心地把小晴的手交到男孩的手里。
  上个月,小晴结婚。迎亲的队伍来了,周围邻居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拢过来。小晴穿着洁白的婚纱,笑容灿烂如花。
  很多时候,一个善举,一句承诺,足可以改写和温暖一个人的一生。
其他文献
在湖北省慈善总会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宜昌市“格列卫”药品援助项目,于2004年启动已安全正常运行了八年,挽救了宜昌市及周边市县77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使他们在濒临死亡边缘重回美好人间继续生存,创造了生命延伸的奇迹。尤其是为患者解决了天价药费,极大减轻了患者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促进了家庭和谐,使患者生有保障、活有尊严。这无疑对患者家庭、本人和受益地区是一个大爱无
慈善,对这个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总觉得“慈善”是只有富人才会干的事,其实,慈善并不难。也许你不经意间做出的一个小小的帮助,也许只是你为灾区人民捐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这,就是慈善,并不是物质,而是你的那片心。  小时候,妈妈就让我要多做善事,多多帮助别人。因为妈妈的教导,我一直在努力去帮助别人。学校每年组织的爱心义卖我也积极地参与,每一次灾区需要帮助,我也会让妈妈贡献出一份力。在上一次地震
我看过太多从监狱服刑后出狱因生活无着落而重新犯罪的例子。我相信许多人也知道这个事实。但台湾的一个人,一个从监狱服刑后出狱的人却很幸运。这个人在即将出狱的时候,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慈济功德会证严法师的《静思语》。书中那富有哲理,又特别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使人人都会感到温暖感到亲切感到有信心的警句,就像一阵阵春风、一滴滴春雨,进入了他干裂的心田。他特别读到了证严法师那句很著名的话:“普天之下,没有我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从军事学院转业到国家民政部工作,曾有幸作为随员之一,陪同当时的崔乃夫部长到基层参加考察、调研。  据说崔部长来民政部之前,曾在西北一所著名大学做过多年教育长。他儒雅博学,行事风格严肃、严谨。我们这些刚入行的年轻人,自然对眼前这位“大领导”有些敬而远之。但接触一多,又觉得他挺平易近人,并没那么“可怕”。  调研时,他除了身边留下一两个随员外,并不希望我们所有人都围着转。他总是建议
仲夏,收麦子的时节,笔者驱车到素有“三秦要塞”之称的定边县收获“大爱”。  车子行驶在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塞北大漠的高速公路上,沿途再也看不到昔日大漠的沙尘滚滚,郁郁葱葱的沙柳和星罗棋布的油井、气田排排闪过,一座绿色能源基地气息扑面而来。  下了高速公路,见到了在收费站迎候的县慈善会长马保珍同志。这是位典型的陕北汉子,一米八 的个头,“高原红”肤色,虽已61岁却步履矫健,操着浓厚的陕北话:“赵会长,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又到了收获的季节。《中华慈善年鉴》,一本记载慈善史实、弘扬慈善精神、传播慈善文化,凝聚着慈善人爱与智慧、付出与努力,推进全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刊物出版发行了。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中华慈善总会和全国各地慈善会坚持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慈善法》,开拓创新
我家的住房比较狭小,只有40多平方米。别看我的房子狭小,有一位善解人意的老伴儿,我就非常知足啦!朋友们参观我的住房,最感兴趣的就是墙上挂满了我与老伴儿的大幅照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居室的墙上挂上了我与老伴儿的合影照片。这幅合影照是区委老干部局摄影班的老同志专程到我家为我与老伴儿拍摄的笑脸照片,我与老伴儿几乎天天站立在照片前欣赏,享受美好生活的乐趣,感恩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我与老伴儿相濡以沫、
“幼苗”从小培,“善育”从早抓,“善果”飘香远。享有“江海文明源头”第一镇美誉的苏中革命老区南莫镇整合优质资源,综合施策,有声有色地实施“善润春苗工程”,绽放了“善育飘香”的朵朵“慈善小花”。这项“善润春苗工程”荣获上级颁发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成果大奖,并在相关会议上作了介绍,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童眼看善:知善亲善  南莫传递“善育”这样做:  父母讲述“慈善”故事,启发孩子憧憬“慈善”,发现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慈善总会创新思想观念,不断总结,不断开拓,在救助工作上创新的模式,取得了成功,促进了慈善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台前县慈善总会于零九年八月份成立,时间虽短,但他们勇于创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式。他们为谋求最佳效益、不断满足“遭遇最不幸、生活最困难、社会最同情”贫困弱势群体的需要,加大体现“第三次分配”的最好效果力度,在全县建立了村、乡(镇)、县三级慈善网络,探索慈善工作更加贴近实际
一天,慕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山下储木场摊大饼(进场木材太多,来不及清理)了,让我把手上的工作交待一下,下山去替换储木场的刘远兴。老慕说:“这个事情我们都慎重考虑过了,你有能力,也有群众基础,肯定能行,革命工作嘛,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你从河口挑两个人带下去,加强那边的力量,好好干,有什么困难跟我说。”是老慕把我从林海调到河口,现在又要让我离开河口去储木场,所以老慕觉得应该多说几句,免得我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