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p70S6激酶1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在体外的自噬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ing0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0.5、1、2和4 mg/L) TanⅡA作用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24、48、72 h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改变;TanⅡA(1、2和4mg/L)作用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自噬小体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的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激酶1(p70S6K1)的活性.结果 0.5 mg/L TanⅡA对胃癌SGC7901细胞没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1、2和4 mg/L TanⅡA对胃癌SGC7901细胞则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1、2和4 mg/L TanⅡA组细胞内酸性自噬小体含量分别为(9.77±1.92)、(13.28 ±2.95)和(16.54±3.28)%,与对照组(4.16±0.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1、2和4 mg/L TanⅡA作用后胃癌SGC7901细胞中Beclin-1的相对表达量为0.62±0.12、0.71±0.11和0.85±0.13,与对照组(0.37±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和4 mg/L TanⅡA作用后胃癌SGC7901细胞中LC3-Ⅱ的相对表达量为0.48±0.06、0.65 ±0.11和0.86 ±0.14,与对照组(0.31±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1、2和4 mg/L TanⅡA作用后胃癌SGC7901细胞PI3K-Akt-mTOR-p70S6K1活性则下降(P<0.05).结论 TanⅡA可通过抑制PI3 K-Akt-mTOR-p70S6K1信号通路促进人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及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中Akt、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xO1)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骨肉瘤MG63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在体外培养至细胞融合达70%时,更换终质量浓度为50 mmol/L的不含血清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在加入实验剂量的二甲双胍后12、24、36、48
目的 检测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和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计数,探讨两者与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RⅡ蛋白和TAMs在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1)TGF-βRⅡ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降低(P<0.01),其表达下调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
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内皮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受损已经成为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如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发因素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Lombardo等[1]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功能明显受损.而糖尿病相关性勃起功能障碍主要损伤海绵窦内皮细胞,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影响阴茎的正常勃起[2].心血管等其他疾病亦表现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目前,利用干细胞的无限增殖和多项分化潜能的特性,使干细胞更多地诱
期刊
骨肉瘤(OS)的转移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1].恶性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CD146、Mel-CAM、MUC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肿瘤血管相关因子.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骨肉瘤患者CD146、VEGF的表达以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它们与骨肉瘤血管生成间的关系。
期刊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高强度聚焦超声(海扶)是一种以超声波为基础的新技术,对肝癌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我们从2010年起对海扶治疗肝癌的免疫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我院50例诊断明确的肝癌患者,满足海扶治疗适应证,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9~ 72岁(TNM分期:Ⅲ期27例,Ⅳ期23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和《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期刊
目的 探讨使用氨甲环酸是否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出血量和输血率.方法 将10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于切皮前15 min将氨甲环酸按20 mg/kg单一剂量静脉输注,对照组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比术后2d的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输血人数和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差异.结果 氨甲环酸组患者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和输血人数分别为(44.3±13.
常用的腰椎融合手术包括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等.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多少是手术创伤大小的1个重要客观指标.我们通过比较这两种手术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包括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客观指标来比较两者的创伤程度。
期刊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炎、营养心肌及机械通气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术后静脉缓慢滴注稀释至30 ml生理盐水的前列地尔10μg,3次/天,共2d.检测两组患者术后0.5、6.0、12.0h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
目的 探讨使用枸杞多糖(LBP)修复钳夹损伤的海绵体神经(CN),恢复自主勃起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假手术组、LBP组、损伤对照组,于术后3个月电刺激CN测定海绵体内压(ICP)及平均动脉压(MAP),取CN进行甲苯胺蓝染色检测有髓轴突数目,取阴茎组织进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染色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纤维数目.结果 LBP组ICP/MA
目的 观察后路硬脊膜切开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治疗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腰2~3间隙13例,腰3~4间隙22例;共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16例,行后路硬脊膜切开椎间盘摘除后外侧植骨融合术;B组患者19例,行侧后方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平均随访2年4个月,并行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