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基本能力缺乏,对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缺乏学习的激情,偏重专业课而忽视文化课,致使语文教学陷入窘境:教师烦教,学生厌学。为了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我认为中职语文教师要做到:
一、上好“见面”课,让学生与语文“一见钟情”
教师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教育心理学强调:“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就像年轻人找对象,第一次见面一定要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否则,很难成就好姻缘。老师的第一堂课,虽然与见面相亲有着本质的区剐,但其中的奥妙,却有几分相似。一堂好的见面课。如一篇文章的开头引人入胜。如一首歌的序曲优美动人。如一条河的源泉清冽丰足,能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让学生逐渐喜欢上语文。
首先,做好自我介绍,保证有一个漂亮出彩的的亮相。这个开场白,我介绍了自己的姓名来历以及求学经历。其中,我讲到了我初中时的一段经历:在一次元旦师生联欢会上,作为主持人的我闹了个大笑话,把叫“刘小齐”的表演者说成了“刘少齐”。从此。我就有了外号:“刘少奇”。自那时起,我深刻认识到中国汉字的严谨性和语文的无限魅力。也因此深深地爱上了语文。并考进了大学的中文系。借此我告诉学生:“你看一个字,就引出了一段故事,语文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又是多么博大精深,只要学好它,你的人生一定会更加绚丽精彩。”这样的亮相不仅能吸引学生,更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加深师生理解,促进教学相长。
其次,巧用多媒体教学,凸显语文教学的优势。多媒体在声像性、形象性、直观性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巧用多媒体教学可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展现语文学科特有的审美感和文化魅力。如果第一次上课就巧妙的运用多媒体,会让语文教学从起始阶段就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调动学生诸如好奇心、期望、兴趣等心理因素,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二、生活即教育,构建生活大课堂
曾经在《读者》上看过一篇文章,介绍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之余。经常带学生到农村、工厂、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虽然他从不逼迫学生,但学生们却都深深地爱着语文。“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因此,教师要适时调整、补充、拓展教材的内容,主动构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语文材料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课堂的统一体。语文教学除了书本知识以外,还有更为广阔的天地。回归生活,让学生们明白语文不仅能够记录自己,还能让我们阅读他人;不仅能让我们穿越历史,更能让我们创造未采。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关注他人,关注世态人生、体会人间百味,以达到“功在课内、利在长远”的目的。这种生活大课堂可以使学生在享受文字的过程中变得成熟、深刻、快乐,可以使学生拥有睿智的头脑、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这样才能迭成《课标》总目标所指出的“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住和审美情趣。”
三、优化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职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我认为主要是教学方法的陈旧。要让中职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优化教法。
首先,导入新课趣味化。导入新课是组织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好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扣人心弦,能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能调动情感,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新课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讲故事、猜谜语、设悬念、引古诗、对对联、唱流行歌曲、截取最新的电影片段、最新的小品等方法,都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从而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
其次,学习方式自主合作化。新课改倡导的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讲《鸿门宴》时这样安排:课前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并编写课本剧;课堂上进行课本剧表演,未上台表演的负责评价;课后准备辩论会,辩题是“刘邦和项羽谁是真正的英雄”。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化枯燥乏味的的古文学习为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表演与辩论,又使不同学生的特质得以展现,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管理水平、表演才能、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对他们谋职及其将来从事的工作将带来有益的帮助。
再次。课程结构灵活化。吕淑湘先生说过:“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也就是教无定法,这“活”的基础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的具体特点。比如在教《内蒙访古》中的《一段最古的长城》,就可采取中间突破法。第二册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和第四册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对比着教,让学生感受两种不同的情感,感受苏轼的豪放以及豪放背后的婉约,更好的了解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必读课《鸿门宴》可以和自读课《垓下之战》结合在一起同时学,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显然。课程结构的灵活调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要改变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需要我们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我想只要多一份对语文的关爱,多一份对职业教育的责任,并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中职语文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更精彩!
一、上好“见面”课,让学生与语文“一见钟情”
教师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教育心理学强调:“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就像年轻人找对象,第一次见面一定要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否则,很难成就好姻缘。老师的第一堂课,虽然与见面相亲有着本质的区剐,但其中的奥妙,却有几分相似。一堂好的见面课。如一篇文章的开头引人入胜。如一首歌的序曲优美动人。如一条河的源泉清冽丰足,能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让学生逐渐喜欢上语文。
首先,做好自我介绍,保证有一个漂亮出彩的的亮相。这个开场白,我介绍了自己的姓名来历以及求学经历。其中,我讲到了我初中时的一段经历:在一次元旦师生联欢会上,作为主持人的我闹了个大笑话,把叫“刘小齐”的表演者说成了“刘少齐”。从此。我就有了外号:“刘少奇”。自那时起,我深刻认识到中国汉字的严谨性和语文的无限魅力。也因此深深地爱上了语文。并考进了大学的中文系。借此我告诉学生:“你看一个字,就引出了一段故事,语文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又是多么博大精深,只要学好它,你的人生一定会更加绚丽精彩。”这样的亮相不仅能吸引学生,更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加深师生理解,促进教学相长。
其次,巧用多媒体教学,凸显语文教学的优势。多媒体在声像性、形象性、直观性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巧用多媒体教学可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展现语文学科特有的审美感和文化魅力。如果第一次上课就巧妙的运用多媒体,会让语文教学从起始阶段就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调动学生诸如好奇心、期望、兴趣等心理因素,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二、生活即教育,构建生活大课堂
曾经在《读者》上看过一篇文章,介绍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之余。经常带学生到农村、工厂、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虽然他从不逼迫学生,但学生们却都深深地爱着语文。“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因此,教师要适时调整、补充、拓展教材的内容,主动构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语文材料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课堂的统一体。语文教学除了书本知识以外,还有更为广阔的天地。回归生活,让学生们明白语文不仅能够记录自己,还能让我们阅读他人;不仅能让我们穿越历史,更能让我们创造未采。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关注他人,关注世态人生、体会人间百味,以达到“功在课内、利在长远”的目的。这种生活大课堂可以使学生在享受文字的过程中变得成熟、深刻、快乐,可以使学生拥有睿智的头脑、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这样才能迭成《课标》总目标所指出的“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住和审美情趣。”
三、优化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职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我认为主要是教学方法的陈旧。要让中职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优化教法。
首先,导入新课趣味化。导入新课是组织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好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扣人心弦,能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能调动情感,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新课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讲故事、猜谜语、设悬念、引古诗、对对联、唱流行歌曲、截取最新的电影片段、最新的小品等方法,都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从而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
其次,学习方式自主合作化。新课改倡导的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讲《鸿门宴》时这样安排:课前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并编写课本剧;课堂上进行课本剧表演,未上台表演的负责评价;课后准备辩论会,辩题是“刘邦和项羽谁是真正的英雄”。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化枯燥乏味的的古文学习为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表演与辩论,又使不同学生的特质得以展现,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管理水平、表演才能、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对他们谋职及其将来从事的工作将带来有益的帮助。
再次。课程结构灵活化。吕淑湘先生说过:“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也就是教无定法,这“活”的基础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的具体特点。比如在教《内蒙访古》中的《一段最古的长城》,就可采取中间突破法。第二册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和第四册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对比着教,让学生感受两种不同的情感,感受苏轼的豪放以及豪放背后的婉约,更好的了解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必读课《鸿门宴》可以和自读课《垓下之战》结合在一起同时学,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显然。课程结构的灵活调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要改变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需要我们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我想只要多一份对语文的关爱,多一份对职业教育的责任,并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中职语文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