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成功停药而努力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mh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2004年元月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当时“三多一少”症状明显,空腹血糖11.8mmol/L,餐后血糖24.0mmol/L。给我看病的是我们市中心医院糖尿病专科主任,当时我很沮丧,对生活也很失望,她就告诉我,通过一个阶段的治疗,不排除停药后血糖仍然正常的可能,但有很多患者在停药后(15天~100天不等)血糖会再次反弹,不反弹者为数甚少。我还了解到,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主任为我制订了综合治疗方案,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点:
  1.调整饮食结构;
  2.注意餐后运动;
  3.药物正确控制;
  4.保持良好心态;
  5.经常监测血糖。
  
  成功如果来得太快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40天的综合治疗,我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医生的指导下,不到50天的时间我就全部停药(二甲双胍、达美康)。到目前为止,我已成功停药两年,血糖一直正常,身体状况也很好。病友们都以我为“荣”,他们也很受鼓舞。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想考验一下我的胰岛素功能,于是把主食量从平时300~350克/天增加到400~500克/天,几天后去医院监测,结果餐后2小时血糖升到9.5mmol/L。也就是说,我的胰岛素功能的最大主食承受力就是300~350克/天。另外,油炸食物、油腻食物、稀饭、面条、高脂肪以及动物内脏都是血糖升高的诱饵,我再也不敢尝试了。
  
  三管齐下控血糖
  
  以前,我的心态不够好,一直有神经衰弱的老毛病,经常焦虑紧张,杞人忧天,造成我的血糖不稳定。最后还是医院里护士小姐的一番话,使我的心理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她说:“你焦虑什么?是不是怕死呀?谁还能不死,留命做皇帝啊?你的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比起那些血糖一直居高不下的患者,你应该感到很幸运、很知足了。”我茅塞顿开,目前,我的神经衰弱综合征已得到改善。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患”之则安之,要正确地认识它、接受它,做一个明智的糖尿病患者,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运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现在满意的血糖和身体状况与它有直接关系。我认为餐后半小时做有氧运动是基础(如快走、慢跑),运动后微微冒汗即可。如果运动过量,急于求成,将会导致疲劳、头晕、乏力,适得其反,对此我深有体会。另外,监测血糖也不能轻视。
  
  誓与“糖魔”决战到底
  
  三年来,我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医生的嘱咐,彻底改掉了以前好吃懒动、暴饮暴食的陋习,并克服重重心理障碍,逐渐消除了“谈糖色变”的心理。是糖尿病使我改掉了没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是它使我更加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现在我才知道,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更可怕的是那些仍然视糖尿病于无物,已经遭到“糖魔”侵害还不知道的人们。只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正常的生活规律,“糖魔”才会远远地离你而去。
  在长期与糖魔较量的过程中,我深深懂得:营养要均衡,心态要平衡,运动要持之以恒。它们是攻克“糖魔”最犀利的武器,是制服糖尿病的杀手锏。虽然我目前血糖正常,身体状况也还好,但以后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我会勇敢而自信地面对新的考验。我更希望天下所有“糖友”和我一起,肩并肩,手挽手,坚定信心,相信科学,与“糖魔”决战到底,共创美好未来!
  
  编辑:钟 卉
其他文献
早在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已经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于等于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我国却认为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为时尚早。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我国还有多少路要走?    探路——中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现状令人堪忧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早在2009年,受他山之石——“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的启发,当时还没有担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期刊
曾经多次讨论过什么样的大夫是真正的好大夫。偶然一天,在一位医生个人网站的偶然一次点击,一份平平淡淡、絮絮叨叨的提示,让笔者收获了一种不一样的感受,邂逅了一位只见其文未见其面的好大夫。    《一个医生的温馨提示》,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张昱。  1为了确保能挂上号,请您尽早到医院挂号大厅排队挂号。医生是下午出诊的,也能于当天早上挂号。另外,您也可以采取其他途径,如在西苑医院网站
期刊
运动是“良药”  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意义更胜于普通人,其重要性甚至等同于药物。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是一种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方案“五驾马车”之一。科学运动对血糖控制和防治并发症都有好处。  1.运动可以降血糖。一般情况下,餐后运动可使血糖比不运动的患者下降1.0~2.0mmol/L。运动对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帮助更大,能使胰岛素在体内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控制血糖。  2.运动能改善心脏功能。80
期刊
问题一:一日三餐照吃却营养短缺  有人问:“糖尿病患者一样吃一样喝,为啥营养还短缺?”  《2型糖尿病营养治疗指南》指出,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容易缺乏某些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尤其是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锌、铬、锰等微量元素。因而,糖尿病患者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注意补充上述营养。  糖联特膳富含糖尿病患者必需的多种营养素,如浓缩乳清蛋白、B族维生素及其他多种维生
期刊
糖友遇感冒,  血糖容易高。  平时勤监测,  自我管理好。    同室临病床,足病心发慌。  悔不该当初,没把监测忙。    蚂蚁来喝尿,撒尿还沾脚。  糖尿病已到,早查早知道,  不要耽误了。
期刊
新闻背景    网友:愤慨、呼吁、叹息  很多糖尿病病友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通过网络对小阳(当事人之一,化名)表示了支持与关注,更多的是对国家限制糖尿病患者受教育提出质疑。  网友甲:高考时是有规定,拒绝录取糖尿病患者,但体检时不查。我上本科时是××大学,学校很好,校领导知道后不但没提退学,还让校医院代我买药、放在冰箱里保存,而且按学生价卖给我。后来考研到另一所大学,学校知道我的病后就没这么好了
期刊
由中国心血管网发起的“联合国糖尿病日媒体宣传联盟”,将其宣传主题定在了“心血管学界与内分泌学界联合推动糖尿病社会关注”上,并特邀上海瑞金医院宁光教授和北京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作为首席专家顾问,就当前糖尿病的危害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大家进行交流。  目前医学界已基本达成了“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这一共识,美国心脏学会甚至发出了“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的警示。国内,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
期刊
杨文英教授简历:  杨文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国际内分泌》杂志编委、《临床荟草》杂志副主编等。  过去
期刊
如果把预防疾病看作是“走路”,那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太会“走路”,因为大家都有过“掉到河里”的经历。  国际农村医协会主席约·坦尼说:“现在的医生好比是站在河边的救生员,看见有人掉到河里,连忙打捞上来,不断有人掉到河里,便不断抢救。就是没有人去了解这些人为什么掉到河里,是桥坏了,还是走路不小心?桥坏了,应该赶快修桥,走路不小心,应该告诉他防范措施。”这是一段非常形象的比喻,非常犀利地抨击了医疗方面的症
期刊
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是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首选指标,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只有微量白蛋白,因此这一检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  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1~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需要马上进行这项筛查,结果正常者仍然需要每年检查。    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