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叫小博的宝藏

来源 :中学生博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47312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名陈燕,现居广东,热爱收藏,热爱旧物,热爱纪念的勇气和岁月的见证。读小博十余年,如今有幸在这里分享“旧物”背后的故事,希望时光不会老,记忆能长存,以及幸福不遥远。
  这些年,我读了无数的杂志,但只有这一本小小32开的《中学生博览》被我一直带在身边。我把它从小镇带到县城,再从县城带到了深圳这个大都市,我的不离不弃,是因为这本2005年的小杂志里面有我第一篇变成铅字的文章。
  然而往事却要从十年前说起。
  那年我才读小学五年级,被镇里最好的小学特招过去读实验班。因为新学校离家远,父母将我安排到附近的大伯家里去住。
  我没料到因崭新环境带来的兴奋感很快就被寄人篱下的坏滋味取代,加上实验班里每一个孩子都不是省油的灯,我的心情开始逐渐变得晦涩甚至惶恐。直至有一天在阁楼的废旧书堆里,我翻找出十多本的《中学生博览》杂志,那种顾不得灰尘、小心翼翼把它们抱在怀里如获至宝的心情,我至今清晰记得。
  就这样,通过阅读它们,11岁的我,仿若遇见了一场天光。
  该如何形容那种感觉呢,我就像失去自由已久的囚人,而那些鲜活的文字,仿佛在我暗无天日的时光里忽然打开了一扇窗。
  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我也获得了不甘妥协的力量,我住进了学校简陋的宿舍里。
  十几本的旧杂志在我如饥似渴的阅读欲望里很快就被消化掉了,失去精神食粮的我焦躁如热锅上的蚂蚁。后来班里鼓励订作文期刊,我便找了教语文的班主任,怯怯地要求订《中学生博览》。因为知道《中学生博览》一来不算作文期刊,二来也不是针对小学生设计的,我已经做好被拒绝甚至挨批的准备,却没料到这个博学而严肃的男老师居然在听了我的解释后向我投来了赞赏而肯定的目光。
  每月两本的小小杂志让我有一种富裕的满足感。它们给远离家门出外求学的年幼的我,带来安慰、鼓励和勇气,当然也还有后来小小的荣耀。
  在高手如云的实验班里,来自小山村的我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但出人意料的是,我在作文方面的进步来得比谁都明显。先是受到表扬,然后被当作范文抄到黑板上,接着参加比赛拿奖,到了小升初的毕业试得全镇唯一的满分作文。
  上了初中后,《中学生博览》成了学校鼓励订阅的校园杂志,我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向父母要钱订阅,再也不用偷偷地从伙食费里节省。
  这小小杂志,俨然成为我成长路途里的小伙伴。同桌见我钟爱这杂志,提议我也向编辑部投稿子。在《中学生博览》上发表文章,我未曾有过的念头被她不经意的一句话,在我心里投下了颗小石子,涟漪久久无法平复。我表面不动声色,却真的悄悄地在准备了。等到把反复斟酌修改的文字装进信封投入绿色的邮筒里时,我内心涌上的神圣感,伴随着那一份期待,久久没有散去。
  大抵每一个作者在最初的经历里都会遭遇一段寄出的稿子石沉大海的时光吧,他们在小小的杂志里用自己的文字告诉我,走远路,任何的风景都是值得珍藏的,所以我的期待再丰满,最终也可以把失望兑得淡淡的。
  我想那时候的我,已经懂得不管是物还是人,到最后,要的只是一种心情吧。
  所以哪怕一直没有回音,我也坚持隔一段时间便跑到绿邮筒边去。
  幸福总是喜欢不期而至。当一封陌生的厚厚的信件被送到手上时,那信封上的地址,忽然就让胸腔里敲锣打鼓开起了花,拆信封的手开始微微颤抖。一本精致的小杂志滑了出来,落在我的手心里,带来巨大的沉甸甸的惊喜。
  那个中午的午休,我再也无法入眠。躺在寝室双层小铁床的上铺,我侧身向墙里,偷偷地翻开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杂志样刊……正当我沉浸于阅读带来的忘我境界时,一只大手无声地突然出现抢走了我手中的杂志。我猛地回头,瞬间,内务主任无情的大脸映入眼帘,我一下子如同惊弓之鸟缩进了被窝。
  与违反午休纪律被记过相比,我更懊恼的是失去我的样刊,我的珍宝。但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内务主任便把它送还给了我。
  我想我大概这辈子都会记住她说的那句话:希望能在更多的刊物上看到你名字。也许正是因为她的鼓励,后来我真的拥有了自己的第二本样刊,第五本样刊,第十本样刊,第三十本样刊……后来的样刊也一本本比2005年的《中学生博览》要厚实好看,但我自始至终只选择了带它在身边。
  我的不离不弃,不仅因为它是第一本刊登了我文字的杂志,更是因为它承载了一段漫长而又短暂的时光。日后当我白发苍苍,当我回过身来看走过的时光,它能为我作证,在过去,我有多勇敢多精彩。
  因为,所有的纪念都是宝藏。
  苗与姐姐:现在的小妖寂寂已经是“小博”的老朋友了,发过N篇文,上过“红人馆”的她原来当年是这样怯怯地走近小博的。让我们先哄她一小下~不过,这是不是也给了看热闹的你莫大的信心,老编的邮箱QQ小博上都有,别客气,未来的宝藏在等着呢!
  编辑/苗与
其他文献
该怎么称呼你呢?少年?不,那太矫情了,不是我的性格……我想,也许你更适合“骚年”这个词,因为你的外套总会掉下一边。  第一次看见你,是一年级的时候,你妈妈拉着你在一班班级门口吵起来了。你妈妈想让你在一班读书,但老师不肯,因为一班人太多了,于是就吵起来了。我看见你一脸无所谓地站在旁边,好像没睡醒。  你的眼睛很好看,桃花眼。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很狭长,笑起来特可爱。我喜欢你的笑,那种很孩子气,但又有点
冬天一点点变深的时候,故乡的景象就愈发的魂牵梦萦。每晚在长长的梦里,都看见自己又搭乘时光机,变成小孩子的模样,在熟悉的街衢和玩伴儿嬉笑打闹。那些高高矮矮的房屋和错综交杂的小巷,一望无尽的田野和连绵曲折的山黛,都结结实实地烙进我心里。所以好多个午夜梦醒的时刻,积攒的孤独和思念,都让我泫然欲泣,觉得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回不去最初离开的地方,就像葡萄酒已经回不到饱满多汁的葡萄的状态。  我的故乡在淮北平
不是每个女孩都能等到她的白马,不是每首情歌都能唱到流泪,不是每场暗恋都可以修成正果,可是我知道,生活会是喜剧,会有相爱,会有阳光,我们会在一起。  1  你的座位在我左上角,开学时全班穿着黑色的校服,你一身白衣服格外显眼,于是我便记住了你,林嘉楠。  你不太爱学习,上课永远都是睡不够的样子,可就算这样,你的成绩依然是班上最好的。同桌阿唯是你死党,他说你投三分球时,场上的女生会尖叫,他说你吃饺子从来
“当浮华的潮汐全部散去,我终于可以用一整个海洋的平静来思念你。”  夏天凉坐在教室的后排偷偷翻着杂志,当看到上面那句话时,手停止了翻页的动作,目不转睛地看着这28个字,一遍又一遍,看入了灵魂深处,仿若为自己量身定做般的。  此时此刻,讲台上的老师停止了讲课,下面的同学们停止了做笔记的动作,窗外的小鸟也被点了穴,万事万物都被定格了。而田然恍若隔世的脸孔若隐若现地出现在夏天凉的眼前。少年拍着女孩儿的头
他出生在温哥华,父亲经营米其林轮胎,母亲曾是马来西亚槟城小姐的冠军。他是得天独厚的,若是在北美的华人区,或许他就成了个不太知名的篮球运动员。他刚毅有型的脸搭配深邃电眼,195公分的修长模特儿身材,被冠上“花美男”称号。即使在演艺圈还算是新人,他的星运却相当顺遂,戏剧、广告、代言也都交出不错的成绩。他是高以翔,时尚F4成员之一,凭借优质外形、贵公子气质在星路上越走越红。  小扑:据说你体育运动方面非
我对古镇有着一种固执的偏爱。  磁器口是一个千年古镇,国庆期间一条街从头到尾都是人,摩肩接踵地走,排着长长的队伍买麻花,在一个不足20平米的小店里买了一张酒吧驻场歌手唱的碟,苍凉的声音映着挂在墙上狐狸雪白的皮毛。在人群里穿梭,遇见“迷鹿”,是个私家宅子。宅子里很清静,庭院里有人在喝茶,高高的榕树蔽日遮天,有人在长廊前拉了游人止步的小小横幅。然后转入文化村,天黑下来,风也瑟瑟的冷,墙壁上画着一些古早
我无法替换你悲伤的过往,但是妈妈,我许以未来,伴你走完长长的岁月。  [1]  晶莹的冰花爬上了车窗,透过窗外细碎的阳光。北京的冬天,空气里弥漫着干冷萧瑟的味道,仿佛一个疲倦的老人,蹒跚于古城青黛色的围墙下。  我坐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手中握着你给我的长信,远离人群中熙攘的家长里短,忐忑地思索着这一场叛逃的旅行。我在想:我应该叫你什么?你在我生命中长达十三年的缺席,让那个别人再熟悉不过的称呼成了我
《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没有花哨的形式,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偌大的舞台上只有一个参赛选手和四个老师的背影,就是这样过去不曾想过的娱乐形式,开播以来轻松抢了同时段所有节目的眼球,电视机前电脑前的耳朵,齐刷刷地听着舞台上孤单的歌者用声音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与自己有关的故事……  一首能被自己记住的歌,从来都是因为“扣己心弦”,那些旋律里藏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我们在歌声里沉溺, 今夜我们不关心灵魂,只纪念
高一那年,Z小姐和我都被选为旗手。每天下午高二年级的旗手对我们进行的地狱式训练简直是丧心病狂,于是我不顾自己是条汉子的属性率先退了下来。  Z小姐在我眼里是个爱装天然呆爱卖萌不爱吃苦的姑娘,但她竟然没有退出。每天放学后整个人就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全速冲向训练场。  后来在一次翻看Z小姐手机相册的时候,在她疯狂的自拍照里看到了N张偷拍某男的照片,想了好久才认出来,那男生就是高二年级的旗手!  我晃了晃她
作为理科班后四排里唯一的女生,我见识到了后排男生的各种极品与奇葩事件。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生活了这么久,真的前程堪忧哇……  No.1笑点低至负无穷的方展超  方展超,一个虎背熊腰的犯二男青年,他身上最令人发指的特点就是,笑点很低,特别低。  一天课间,舒安远对着他的好基友卓志辰说,傻比,你会唱小熏熏吗(没错,他学着黑米哥哥奶声奶气地说小熏熏)?众人无语地望向这两个奇葩。卓志辰搭腔,不会啊。舒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