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让乳源教育模式先行一步

来源 :中华名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源地处粤北山区,196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乳源瑶族自治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集“老、少、山、边、穷”为一体,是广东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2227平方公里,下辖9镇115村(居)委会,总人口20.5万,其中瑶族人口2.4万占总人口的11.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在“教育要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的理念指导下,牢固树立起“穷县办大教育”的发展思路、并坚持把“科教兴县”作为振兴乳源经济的战略目标进行规划和设计,并始终坚定不移的进行狠抓落实。在全县还没有摆脱贫困的处境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探索和创新教育管理机制,优化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穷县创出大教育
  
  “一个粤北山区的贫困县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扎实有效的实验成果是我们很多与会校长所没有想到的。”是谁能给乳源的高校教育给予了这么高的评价?也许,您根本猜不到说这句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育民。2005年3月,在乳源召开的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研讨会结束后,刘副厅长面对众多校长感慨而言。
  其实刘副厅长的感慨并不是“空穴来风”。
  作为广东省重点扶贫开发县,乳源的基础教育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都很差,由于经济基础的薄弱,人才的匮乏,使其一直处于发展缓慢、落后的状态。对此,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2000年年底,从事过多年教育工作的现任韶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晓春走马上任乳源县县委书记,他通过调研发现,少数民族群众贫困人口整体素质比较低,文化、思想、技能均适应不了大规模扶贫开发对人口素质的要求,也不利于巩固已取得的扶贫开发成果。所以,扶贫就先要扶志,一定先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如果要让全县人民脱贫,那就一定要先让人民群众的思想脱贫,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唯一方法就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近年来,作为当地的父母官,乳源瑶族自治县的现任领导班子更是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达成了高度统一,大家一致认为,要想改变乳源贫穷落后的现状,就一定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乳源的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人才。
  “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是乳源“教育人”始终坚持的发展战略。
  为此,乳源县在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提出实施“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使全县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要办就办大教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关键是教育理念的创新。
  200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斥资近一亿元、占地近300亩、设计新颖、布局合理、气势恢弘、环境优美,可容纳5000多个学位、教学设备一流的乳源高级中学的庆典落成,标志着乳源拉开“办大教育”的序幕。
  要创办名校就要招聘名师。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班子一致认为,没有名校长和名教师,就谈不上名教育,因此,才有了后来的“10万元年薪面向全国招聘乳源高级中学校长”的爆炸性新闻。这对于公务员月工资只有千余元的山区穷县来说,确实已算是“大手笔”了。
  同时,为了给加快教育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乳源瑶族自治县还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无论哪一任班子,都要将研究解决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问题作为全县发展的战略议题,以整体来推进教育向前发展。
  该县县委书记段宇飞说:“科教兴县是我坚持不变的大政方针,决心要把教育在乳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县长邓建华也这样自勉道:“不重视教育的县长,是不称职的县长。”
  为此,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实行政策倾斜,确保了政府投入达到了“三个增长”,从2003年至2005年,该县每年从政府财政里拨出的教育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的22%以上,这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不足一亿元的国家级扶贫重点开发县来说已是相当不容易了。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底,该县共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改造薄弱学校53所,改造老区学校4所;调整了17所中小学布局等。办学条件的改善,有力地推动了该县学校的上等达标,目前该县共有省级学校3所,市一级学校7所,县一级学校12所。如今全县100多所中小学全部实现了课室楼房化。
  


  “如今在乳源,全县城最漂亮的房屋是教学楼,环境最优美的地方就是学校。”乳源科教局副局长郑东红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
  
  创新教育模式
  
  为了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县领导高瞻远瞩,不但在外部条件上耗巨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在改善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上也是毫不吝啬。比如,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仅十五期间,该县就先后拿出1000多万元用于电教设备的改造建设,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地实现了“校校通”工程,提前实现了小学、初中、高中生机比率分别达到了20:1、15:1、10:1的目标,而且,该县县直小学从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乡镇中心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了英语课,四年级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等。真正体现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精神。
  乳源教育的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了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之外,还要归功于教育行政部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稳健的工作作风,是他们以“先行一步”的前瞻性眼光打造出了教学教研的后来居上之势。借鉴他人先进的发展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成为乳源创新教育模式的基点。
  比如,该县的教育行政部们从2003年底新课程实施之前就启动了“学习洋思中学经验,创特色学校”活动,按照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思路,突出“三个结合”——学洋思中学经验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本地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以“三步实施”——先学习再实践、先试点再展开、先模仿再创新,以“三层推进”_放手一批学校、扶持一批学校、带动一批学校的有效做法,全面探索适合乳源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子。
  目前该县中小学已经形成了“脚踏实地搞教育,全心全意抓质量”的良好风气,呈现出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办学效益大为提高。
  


  另外,创新学习活动也不断促进了该县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师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自2004年以来,该县教师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在市以上教学杂志上发表的就有200多篇,获市以上奖励的达600多篇。
  
  改变教育思路
  
  与珠三角经济的繁荣相比,强烈的反差,使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深刻意识到乳源之所以贫穷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山区的人才缺乏,教育落后。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如何吸引高素质的教师,留住优秀的人才,用好人才,成为摆在政府领导面前的一道值得深思的问题。“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使命感,让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特别是主管教育的周志军副县长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重大。
  再也不能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受苦了。为此,作为乳源县的父母官,县委、县政府以务实的态度和开拓的精神大胆正视乳源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果断作出决策,并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思路:
  一、是广纳贤才,汇集精英,着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敬业乐教的优秀教师队伍。
  比如在乳源高级中学建设之初,为吸引优秀人才,以年薪分别为10万、7万、和3~5万元面向全国择优招聘校长、副校长、以及优秀教师,并对受聘的校长、教师在住房、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招聘广告在全国推出后,立即引来八方人才应聘。在连续3年的招聘中,共招聘本科以上学历的高中专任教师134名。为乳源高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固本强基。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定了骨干教师跟踪管理、选择培训制度,选拔和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先后举办了58期共800多人次参加省、市、县级新课程培训。
  “十五”期间,连续四年组织了中小学教师参加教材教法考试,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邀请了国家副总督学、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全国特级教师高金英等30多名专家学者到该县讲学、指导。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推行人事制度改革。2003年~2005年,该县对村一级小学校长、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及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实行公开竞聘上岗,成功聘任了中小学校长、副校长49名;镇中心小学常务副校长、村级小学校长87名;各中小学校中层领导干部120多名。
  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使一大批年富力强、业务能力高的教师充实到校长队伍当中,大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增强了教师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发展。
  另外,该县还创新奖励激励机制,专门出台了《乳源瑶族自治县高考奖励方案》对优秀学校和在高考中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进行重奖,很好的激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为乳源的教育事业发展储备了一批优秀的教育人才。
  “从发展的速度上讲,乳源基础教育的发展速度是惊人,已达到了广东省中等发达城市的水平。”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育民在调研该县基础教育的整体情况时,充分肯定了乳源瑶族自治县基础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发展速度。
  创新教育让乳源感受到了付出时的艰辛,同时也品尝到了收获时的喜悦。如今,乳源正高举着办大教育、办好教育的大旗,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科教兴县”的战略目标挺身前进。
其他文献
人到中年,总是会出现这些那些的疾病,你不想在意的时候,它偏偏就是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就会发挥威力。确实,人到中年,有些事就不要强求。特别是中年男人,性能力渐渐地不似从前了。  男人性能力开始不行的征兆有哪些  看东西开始变得有些模糊  眼睛视力开始下降的话,除了自身的一些眼睛问题之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性功能开始下降的结果,要不也不会有那么多老花眼的存在了。视力下降跟血管健康是离不开关系的,身体的血液不能
期刊
2006年11月27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来自中央两部委和全国各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族和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在青山绿水,气候宜人的粤北山区欢聚一堂,参加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总结和交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共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大计,这既是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广东省民族和教育工作的一件大喜事。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教育部部长助理郭向远
期刊
夫妻同床共枕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不少夫妻人到中年就因为有了孩子后感情转淡选择分床而睡。到了老年,不少人认为都不能有性生活了,睡在一起反而会影响对方的睡眠,还不如分床睡。那么,老年夫妻分床睡好不好?老年人还能有性生活吗?  老年夫妻分床睡有什么不好?  不少人看来,结婚时间越长,夫妻之间感情的感情就会越淡,因此才会有七年之痒的说法。对于老年夫妻而言,都是老夫老妻了,还愿意腻歪在一起的不多,不少人还
期刊
人参  释名:  亦名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气味:气味(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1.阴亏阳绝之症(昏眩、自汗、痰鸣、脉大)。用人参十两细切,加水二十碗浸透,以桑柴火缓煎成膏。每服一至三碗。持续服至病愈。以方名“人参膏”。  2.胸中痞坚,胁下逆气抢心。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加水八升,煎至三升。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治中汤”(理中汤)。  3
期刊
很多人认为品牌是企业的事,是组织体系的事,其实不然,品牌是个民生的问题,是咱百姓的事,离开了老百姓,何谈品牌。    很多专家甚至品牌专家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与老百姓关系甚密的品牌演绎成了抽象的、概念化的、深奥的、复杂的体系,并为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模式或那样的难以理解的原理,其实中国好的品牌甚至世界500强的品牌对待品牌的态度和行为却都是简单的,看的见、听的到、摸的着。  品牌是老百姓的事,
期刊
不能结婚,就感到奇怪了,其实,这些不能通婚的姓氏和中国的漫长的历史有关,成了约定俗成的民间禁忌,当然了,现在绝对不存在这些禁忌了,但是当做趣闻了解一下,也能增加一些小小的知识。  第一位:“朱”和“李”不通婚  李姓和朱姓是几千年的世仇,在唐朝末年,李姓做皇帝,当时的地方节度使朱温篡唐建立了后梁,大唐李姓王朝从此灭亡,李姓和朱姓开始为仇敌。  几百年后,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末期,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
期刊
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主要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因为痔疮是长于肛門口或者非常接近肛门口得位置,所以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影响,如大便疼痛,无法顺畅自如,用力时会出现大便出血的状况,肝门直肠的坠痛,随着痔疮的越来越严重,疼痛感越来越明显,有些患者会出现肿物脱出的现象,严重时即使不是排便,咳嗽或者下蹲用力时会感觉有异物从肛门脱
期刊
《莊子说》(三十八)
期刊
秦朝,它是古装剧、穿越剧的大热门,吸引着无数项少龙们跃跃欲试;它也是史书中充斥着各种恐怖传闻的虎狼之国,唯有真的猛士敢于前往那里。  机缘巧合,你穿越到了那里……  请出示身份证,否则去劳改  穿越到秦朝之后,你遇到的第一件事会是什么?答案是被抓。  这不是耸人听闻,在秦朝,“穿越者”完全就是“偷渡客”的同义词。你不可能像古装剧里的大侠那样在秦朝满大街乱逛,任何一位黔首(秦朝民众的称谓)看到你在乡
期刊
谈到乳源县的体育发展,就不能不谈乳源的“龙舟”项目。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全国上下还不知乳源是何地方的情况下,乳源的龙舟就已经作为广东省的代表队在北京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取得了4金2银的好成绩。龙舟比赛仿佛在一夜之间就成为全国人民所喜爱的体育竞技项目,而全国人民也正是通过龙舟比赛得知了在广东省有个风景怡人的地方——乳源瑶族自治县。可以这样说,龙舟比赛是最早将乳源的“品牌”在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