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藏元青花赏鉴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n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文明史中,很多民族都会用泥制陶,但瓷器却是中国先民独步天下的发明。瓷器超越了实用器皿的意义,是泥土与矿石在烈火中的一次涅槃。如今,瓷器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器皿之一,但在古代,瓷器却是文人墨客和收藏家们所钟爱的奢侈品,还通过各种渠道出口海外。今天笔者为大家整理了一批河北博物院馆藏的精美元代青花瓷,以期更为直观地感知我国令人惊叹的瓷器文化。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到了元代在景德镇发展成熟。元朝时青花瓷的烧制时间只有短暂的四五十年,现在全球的元青花存世量也只有三四百件,元青花也以其高超的工艺和稀少的存世量被誉为中国青花瓷中的珍宝。2005年在佳士得拍卖行的一次伦敦拍卖会上,一件名为“鬼谷下山”的元代青花瓷就拍出了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这也足以证明元青花是多么的价值连城了。
  1964年5月11日,在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的一次建筑施工中,保定市建筑公司的工人们在深约1米处发现了一批古代瓷器。经河北省文物工作队清理鉴定,这是一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青花瓷6件,另外还有卵白釉瓷和蓝釉描金瓷器,因建筑工人们的小心爱护,这批瓷器出土时,只有两件破损,其余均保存完好,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的大批精美元代瓷器。这批惊艳世人的元代瓷器有什么用途?它们的主人是谁?如此珍贵的器物又为何要深埋地下?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走进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厅,来欣赏一下这批元代青花瓷。
  1.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一对
  一件通高42.3、口径15.2、底径19.4厘米。(图1)
  罐直口、大腹 、平底、带盖,盖钮坐蹲狮形。胎骨上部薄、下部厚。通体施青白釉,釉色光亮莹润,纹饰丰富有序。盖面装饰有变形莲瓣纹和回纹。颈肩部装饰下垂的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饰有莲池纹,云头之间装饰折枝牡丹纹。大罐的腹部四周用连珠纹作菱花形开光四个,开光内贴塑有四季花卉纹。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用釉里红涂绘,红蓝两色交相辉映,具有对比强烈的装饰效果。
  2.元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图2)
  高51.5、口径6.6、底径14.5厘米。
  瓶为八棱形,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腹部修长。肩部和近底部采用白地青花技法绘制大朵如意云头纹,云头内填绘凤鸟、奔兽、花卉。腹部主体纹饰采用白地青花技法,微微凸起的四条浮雕白龙在蓝色海浪中遨游翻腾,画面繁而不乱,主题突出。
  3.元青花双狮戏球纹八棱玉壶春瓶(图3)
  高32.5、口径9.7、底径9.8厘米。
  瓶为八棱形,侈口,细长颈,溜肩,通身呈八棱形。瓶颈部绘蕉叶纹、回纹和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狮戏球图,双狮身系彩绸璎珞,回首翘足,嬉戏争斗。纹饰笔法流畅,浓淡分明。
  4.元青花八棱执壶(图4)
  高23.6、口径4.9、底径7.8厘米。
  此器细颈圈足,通体呈八棱形,带盖,长颈,垂腹,下腹内收。颈腹间一侧为细长的曲流,另一侧有弯曲的扁长柄。壶身饰有八层纹饰,颈上部为蕉叶纹,颈下部、下腹及盖面装饰有莲瓣纹。腹部主题纹为折枝花卉。整体胎质坚致细腻,造型典雅秀美。
  这批瓷器出土后,经过初步鉴定,其中大部分是第一次发现,特别是青花釉里红大罐,更是震惊世界的珍宝,对于研究我国的瓷器工艺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青花瓷的着色剂主要是含氧化钴成分的矿物原料。这种原料着色力极强且稳定性较好。钴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年,最晚到唐代,我国工匠就已经熟练掌握钴料的着色用法了。人们从矿石中提炼出原料,并进行磨制、煅烧、调和,绘画在瓷胎之上,然后罩上透明釉进行烧制。在1300°C高温的烘烤下,瓷胎排除了多余的水分重新结合,釉料中的金属离子则发生了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以不同价态氧化物的形式固定下来。最终呈现出白地蓝彩、清新淡雅的中国传统水墨画般的艺术效果。青花瓷是釉下彩瓷,纹饰绘制在釉层之下,因此永不褪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元青花所用的氧化钴,既有从西亚进口的“苏麻离青”,也有国产的钴料“土青”。“苏麻离青”料主要由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锰组成,锰钴比约为0.01—0.06,铁钴比约为2.21—3.02。这种青料色泽浓重,青翠艳丽,因为含铁量比较高,所以烧成后常有银黑色结晶斑。保定窖藏出土的这件青花大罐也是采用这种进口原料“苏麻离青”,青花色感浓重艳丽,有晕散现象,釉面有铁锈式的黑色斑点。这就是苏麻离青等进口西亚地区钴料的呈色特点,也是元代青花瓷区别于现代青花瓷的独特风格。
  而釉里红则和青花一样,都是釉下彩瓷,两者在工艺制作、纹饰图案等方面都很相似。釉里红呈色的关键物质是氧化铜,铜离子在高温还原焰中呈现红色,且釉里红色料的铜含量要比其他铜红料高出许多。铜离子对窑内环境和烧成温度要求极高,在窑炉中火候不到,会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稍过,铜离子便会挥发,红色便会晕散或者干脆褪色,纹饰就不连贯了。由于古代技术条件的限制,要同时保持青花和釉里红成色,有相当大的难度,对烧窑工匠的要求也更加苛刻。所以烧制釉里红,自始至终的制作工序都要十分严格。如果稍有偏差,就有整窑报废的可能,有学者曾评价说,烧制釉里红十件里面能烧成功一件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由于元代烧制釉里红的技术还不成熟,对窑内气氛的掌握程度不高,元代釉里红瓷器经常出现发黑、晕散等现象。
  相比于釉里红,青花的烧成比较容易,因此至今尚有较多的元青花器出土和传世品种的留存。而釉里红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器数量不多。虽然元代中后期,釉里红的烧造工艺已有大幅进步,但颜色大多偏灰黑,极少有红艳欲滴的效果。
  把青花和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上,是元代景德镇陶瓷艺人的一种创新嘗试。上文中提到的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就是由青花和釉里红这两个瓷器种类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瓷器,俗称“青花加紫”。这样一来,一件器物同时具有青花的“清雅稳重”,又有釉里红的“绚丽夺目”,丰富了色彩效果。虽然青花釉里红在元代就已经烧成,但是,因其工艺复杂烧成难度极高,青花釉里红瓷器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的名贵品种。(图5 青花釉里红大罐局部)
  这批罕见的精品瓷器,不是平常百姓家所用之物,其埋藏者应该为当时的官宦显贵之家。那么,它们的主人到底是谁,又为什么会流落保定地区呢?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通过研究提出了一种设想,这批瓷器可能是元仁宗皇帝赏赐给时任宰相张珪的。《元史·张珪传》中曾经记载,元仁宗在1312年和1319年两次赐给张珪“上樽酒”,而保定窖藏出土的两组酒器正好与之相符。
  但是近年来,通过一些现代技术手段对元代青花钴料的检测分析,基本上可以认定,元青花瓷器应创烧于1319年之后。那么,这批瓷器是元仁宗赏赐给张珪酒器的说法就从时间上被否定了,因为当时元代青花还没有烧成。保定窖藏的主人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一直是不解之谜,后来又有学者提出它们可能属于元惠宗时期的朝中重臣月鲁不花。据史料记载,1358年,月鲁不花因在保定平定了叛乱而得到元惠宗的赏赐,其中包含酒和马匹,这就恰好与保定窖藏出土的四件储酒器相对应。后来月鲁不花离开保定不久,保定就沦陷了。瓷器易碎不易转移,因此月鲁不花的家人将它们埋进地下来保护这批御赐酒器,也是十分合情合理的。但是这个观点还有待广大学者和瓷器爱好者的进一步研究证实。
  经过工匠的巧手,经过烈火的煅烧,那些看似普通的泥土和矿石粉末获得了生命与灵魂。元代青花瓷的发展也为后来明、清两朝制瓷的高度成熟奠定了基础,而景德镇并因此逐渐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制瓷中心,有了“瓷都”的美誉。这些历经几百年岁月沧桑而愈发明丽动人的元代瓷器,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将永远散发着夺人的耀世之光。
其他文献
说起官印,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官印是官府机构的印,中国封建王朝政体由朝廷中央和地方构成。官印包括皇帝的玉玺、御宝,各级朝官官印,地方行政官印,各级机构品官官员之印,军事机构军官官印,低级机构之印,诸侯割据政权印,少数民族政权印和农民起义政权之印等。比如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就可从元明清民国时代,当时政府颁发给西藏地方的官印等文物中可以获知,同时也见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
期刊
中国犬文化源远流长。狗,又称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与人类有着不解之缘,是人类忠实的朋友。犬的驯化在我国约有8000年的历史。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就已养狗。程树德《说文稽古篇》记载:“游牧时代,惟犬独多,穴居则畜犬守御,狩猎则携犬自随,因而人必畜犬。”可见,自从人类从事狩猎和采集的时候起,犬就开始和人类朝夕相伴了。狗为“六畜”之一,《三字经》云:“马牛羊,鸡犬豕,此六
期刊
提起何维朴,人们便会想到他的何氏家族,一门四代出了多位著名的书法家。马宗霍曾有何氏一门把中国书法推向第三个高峰的说法。  众所周知,古代科举考试往往“以字取人”,文人墨客、官宦家族深知富贵一时,翰墨千秋,他们大都十分重视书法的研习和传承,所以世家名门书法家迭出。何氏家族若要细数恐要追溯到何氏第一代代表人物何凌汉,也是何维朴的曾祖父。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历任工部、吏部、户部右侍郎,晋左都御史
期刊
关良这一名字,对于了解近现代国画史的人无不知晓,这出于其在画坛成就卓著,对后人影响深远。而他集戏剧艺术与写意人物绘画于一体,熔两者于一炉,做到“画中既有唱念做打,戏中又有笔情墨趣”的戏剧人物画,更是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可谓以国画写意人物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戏曲经典剧目中的重要桥段所展现的人物造型、身段手势,能够以笔墨语言跃然纸上(图1 关良和他创作的戏剧人物画老照片)。  艺术创作的成因  幼时父亲
期刊
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的庐山 ,亦名匡庐、匡山。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其自古便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遍布皆有名胜古迹。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篇章,以及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其中东晋画家顾恺之所绘、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山水画《庐山图》,更是让庐山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策源地。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对其赋予美感境界的描述,并留下了众多经典的传世佳作。时至现
期刊
扬州市邗江区文管办文物库房内藏有隋文选楼“阮氏珍藏”铭砚台一方,该砚通长14、通宽9.3、通高2.5厘米,砚身正面阴刻篆字:“隋文选楼子孙永保用之。”背面阴刻篆字:“永怀先德,一砚遗留。辟荒嵇田,乃亦有秋。子子孙孙,毋恶岁忧。十兰居士左手书铭。泉。”砚身一侧阴刻有“臣伯元印”“阮氏珍藏”两方印。此砚刻铭蕴含的信息量巨大,细细考证,收获良多。   砚背面篆书的探讨  (一)“十兰居士”是钱坫。从隋文
期刊
我与杨科云兄有过一面之缘。2014年他参加“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广西省十大青年书法家展览,我应邀去参加开幕式,结果发现广西这十位书家的水平都很高,但总的来说杨科云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这一次成联方老师吩咐我为一位云南昭通籍书家写评论,没想到正好是杨科云兄,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  作为云南省的下辖市级行政区,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处,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昭通历史上是云南
期刊
4月1日下午,香港苏富比2019年春拍“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在香港举槌。其中,张弼、李东阳等《守南安送行诗卷》以95万港元起拍,经过一番持久竞价,以2300万港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2777.5万港元成交,超拍前低估价23倍(拍前估价120万至180万港元),成为本次专场“黑马”,同时也成为2019年香港春拍首轮中最贵的书法作品。   张弼与李东阳  张弼(1425—1487),字汝弼,号东海,晚称东
期刊
兽面纹亦称饕餮纹,其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為商周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吕氏春秋·先识览》中有“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以言报更也”之记载,说明饕餮是种贪吃的野兽。饕餮是人们通过艺术的夸张和抽象的手法,并综合多种动物特征而形成的幻想中之怪兽,令人有神秘威严之感;其兽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是它最主要的特征。而商周青铜器上此类纹饰的构图形式(图1),或有首有身,或有首无身,或无目
期刊
中国陶瓷装饰种类丰富,题材广泛,陶瓷匠人善于将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形式表现在器物上,制作出具有文化艺术魅力的精美瓷器。本文以馆藏精品瓷器为参照,主要从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三个方面浅析文化艺术对中国陶瓷装饰产生的重要影响。  中国先民们善于发现大自然,并利用大自然为自身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早在远古时期,出现陶制用品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巧手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日常用品,并为之装饰纹饰、添加色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