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创指津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耀婷同学的作品《早梅》颜味十足。瞧瞧《勤礼碑》中的“萬、南、处”,颜字最显著的特点是横细竖粗。小作者写的这三个字同样特点鲜明,横画瘦劲有力,竖画圆润饱满,显现出颜字的魅力。
  《勤礼碑》中,弓形笔画刚中有柔,是一大特色。《早梅》中的“有、聞”等字,弓形笔画明显,都是左右向内簇拥、呈内收之势,显得浑圆厚重,给人端庄之感。
  同时,这幅作品笔画灵活,富于变化。小作者在把握“横细竖粗”的基础上,注意到笔画的变化,即使在同一字中,竖画的粗细也有不同。比如“萬”字下部的“冂”,左竖略细,右边的折画略粗,错落有致,富于美感。
  由此可見,整幅作品既把握了颜体的特点,又融入了小作者自己的创作,是真正在“写”字,而不是描字或画字。
  其实,要写好字,光揣摩字形还不够;还有一个小诀窍,就是去了解书法家。古人都说“字如其人”,颜真卿的字,就因为他的年龄、经历、心态等有变化,风格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四十多岁时,他完成了传世之作《多宝塔碑》,当时是“安史之乱”前期,颜真卿坚守平原(今属山东陵县),在安禄山初露谋反苗头时,颜真卿就有了提防,暗中高筑城墙,并在墙边深挖战沟,招募壮丁,积储粮草,这叫“防患于未然”;但为了避免被察觉,他自己却做出每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不问世事的假象,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当叛乱爆发时,颜真卿又联络各地起兵反抗,带领兵马数十万人,致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缓解了叛军的攻势。
  此时的颜真卿,作为军事统帅,意气风发,因而《多宝塔碑》笔触险峻,字的末尾像刀斧般锋利,尤其是捺画,更有“笔笔如刀”的感觉,如“外、散、大”。从这里可以看出,军旅生涯对颜真卿书法风格的直接影响。
  第二个阶段大约是50-65岁,《麻姑仙坛记》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它和《多宝塔碑》比起来,笔画明显温和了许多,少了凌厉之感。此时的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是仕途失意之时,因而常常生出“问道向禅”之心,不能兼济天下,他就修炼自身,在一次游览麻姑山时写下了这幅字。作品内敛含蓄、拙朴古雅,能见他当时的心境。
  六十五岁以后,颜真卿的书法创作迎来了新的高峰。他创作出了《勤礼碑》,这时的颜字宽舒圆满,雍容大度,非常“平衡”。宽博而不松散,实在令人叫绝,好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含蓄圆融;但并不老态龙钟,而是以拙为巧,大智若愚。这其中容纳了他对人生、对岁月的感悟;既有一份入世的热情,也有一份出世的超脱。
  看来颜真卿真是“字如其人”。有了这样的了解,你对书法学习有什么新的体会吗?
其他文献
三人被怪风裹挟着,一路向东而去,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停了下来。睁眼一看,只见白茫茫一片,想来是有人故意把他们弄到这儿,用冰天雪地困住他们。  三人只得沿着绝壁,奋力下山。只是,这荒山野岭没有山路,要下山,只能手脚并用,爬下去。  小朋友,左边三个部首都有长撇,撇有很多种,你觉得这里的撇是哪种呢?  半山上,隐约有蓝色的亮光,像萤火虫的尾灯一隐一现。三人来到近前,定神一看,确实是个好处所。这蓝色亮光
期刊
春夏之交,我第三次漫步在小城曲阜街头,杨柳枝叶厚厚的浮尘,古老而有些陈旧的建筑,让人心中颇有些沧桑的感觉。曲阜曾为鲁国故城,史书记载,周灭商,大封天下,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被封于曲阜,为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君,至公元前249年被楚所灭。而它名扬天下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孔子故里。  走近古城,高大厚重的城墙上书“万仞宫墙”,为清朝乾隆皇帝题写。孟子评价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期刊
初学书法的小朋友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家长看到孩子学书法,很开心,特地去买了上好的宣纸给孩子写作品,可毛笔一接触纸面,问题就来了,不是变成一个墨团,就是笔尖粘在纸上拖不动。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纸墨相合”,也就是说,写好毛笔字的前提之一是要了解“纸性”,合适的纸才能写出合适的字。古代书画家对纸张的质地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因此不仅要把纸抄造出来,还需要对抄造出来的纸按照需要进行各种方式的加工,以进一步改进
期刊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横笔和竖笔都写得不错,也很重视,当写到转折处就有些懈怠了。千万别小看了转折,你在这里很容易露馅呢。  古人认为草书最难,因为草书如开快车,速度飞快还要做到安全驾驶,驾轻就熟才能不出乱子。所谓的“乱子”,就是指转折失当,草书常常依赖转折来表现字内笔画的衔接以及上下字的贯气,可以说,转折是草书的基础。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因为要达到持续、畅快的效果,草书的转折是以圆转为主导,兼
期刊
期刊
同学们,左中右结构的字,容易写得特别宽,我们要在“方框”内处理三部分之间的占、让关系,使部分呈现大、小、宽、窄、长、短等变化,特别要注意三部分不能一样长短,从而使字紧凑且富有变化。
期刊
鲁迅、茅盾、朱自清等都是我们熟知的大文学家,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手写墨迹吧。  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  茅盾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嘉兴桐乡人。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
期刊
折,有陽刚之美;转,有阴柔之美。除此之外,横竖也有阳刚美,撇捺也有阴柔美。如果在一个字中,既有阳刚的笔画,又有阴柔的笔画,便是刚柔相济了。初学者容易写好“折”,不容易写好“转”,所以常把行楷字写得生硬僵直,缺失柔美。
期刊
期刊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意思是: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时间无情,人老得太快了!  这12个字中“向、之、间、为、陈”可谓浓墨重彩,和笔画轻盈的字形成对比。同时,我们还发现这12个字中,“之、所、欣、俯仰、以、为”前面都出现过,这里再次出现,形态又发生了变化。  第一个“所”显得端庄,后面的“所”越来越活泼,其中最后一笔,变化最大。写第一个“所”,要想到后面“所”的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