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防治方法的比较与展望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CGMMV)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侵染葫芦科作物,给葫芦科作物的商品化种植、生产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影响CGMMV快速扩散流行的主要因素,总结了以种子消毒为主的疫区和以防传入为重点的非疫区CGMMV防治策略,介绍了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主要CGMMV检测方法,比较了现有各种防治方法的优劣,展望了新型抗病毒药剂与基因工程技术在CGMMV防治上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分别以河泥、海泥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烧结法制备陶粒,研究了河泥/海泥陶粒的重金属浸出情况及对磷的吸附性能,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河泥陶粒与海泥陶粒的重金属浸出浓度小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中规定的标准值,应用过程中没有重金属析出的风险;在处理含磷模拟水样过程中,河泥陶粒与海泥陶粒最佳投加量均为25 g/L,其吸附磷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分子等温吸
元代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汉儒得不到重用,多转而“隐居以求其志、为书以达其道”,无论是在庙堂之上或是山林野壑,都追求精神的隐逸与自由,好古避俗,并寄情于笔墨,掀起了书法“复古”之风。在此背景下,元代众书家多上溯晋唐,并通过米芾书迹,找寻领会“古法”,以古开新。因此,米芾独具个性的“由唐入晋”“不偶于俗”的书法思想在当时广为传播,米芾书迹也被宫廷内外争相收藏流传,对元代书法影响既深且巨。
《张迁碑》自出土以来,即引来诸多学者的重视,历经明清两朝,声名逐渐大噪。从明初到清末,《张迁碑》的研究成果颇丰,尤其是清代碑学兴盛以后,相关著述更是如雨后春笋。本文以相关著述为载体,通过分析其主要观点,进而解析明清两朝学者对《张迁碑》书法艺术的接受与传播情况。
婴幼儿照护不仅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幸福,也关系到社会适度生育水平目标的达成和国家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的实现。党的十九大将“幼有所育”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位,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发布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的相应修改,都强调加强婴幼儿照护和发展普惠托育,并予以立法保障。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的
期刊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历史一样,是一项源远流长且含义厚重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没有被强大的历史洪流冲击消散,反而随着历史的沉淀逐渐延续发展,得以传承,作为艺术的一种,书法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时期的人们的审美不尽相同,也产生过一些形式变化,这些变化不断丰富着书法的内容,使其更加多样化,也更具包容性,而要在现代艺术审美立场上将这项艺术继续传承下去,传承者就应该积极进行大范
期刊
海绵城市监测与评估涉及科学、技术、工程、设备及管理等多个方面,现阶段监测评估工作面临一定的困惑和挑战。根据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评估实践,分析海绵城市监测评估中在监测目的、监测方案、评估分析方法、模型率定和验证等方面存在的误区及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针对建设,片区、项目、设施等不同尺度,从效果评估、科学研究、模型率定、运行维护等方面对监测目的和内容进行分析。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的核心指
本文通过对虚拟现实(VR)及增强现实(AR)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虚拟现实(VR)及增强现实(AR)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认为虚拟现实(VR)及增强现实(AR)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广泛应用于体育娱乐活动;二是培育体育产业及未来新产业;三是适用于体育教育事业。
通过土柱模拟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生物滞留设施在不同降雨历时、不同服务面积以及不同内部储水层高度条件下对雨水径流热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温度为30℃的试验条件下,生物滞留设施对1年一遇雨水径流的热污染控制效果显著,在设施深度范围92.5~115.0 cm处土壤温度最低且最稳定;生物滞留设施服务面积一定时,随降雨历时的延长生物滞留设施对雨水径流热污染削减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
"Why do I often have tears in my eyes?Because I love this land deeply." This sentence vividly reflects the youth’s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As contemporary young people called the Internet Generat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