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助力小学高效数学课堂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利用好“微课”,让数学课堂变得高效,这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表现出迫切的求知欲,主动地去学习。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还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有着非常浓烈的兴趣。通过微课手段创设出教学情境,利用直观的形象、立体的动画,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置身于具体生动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中。
  如在教学《用1-5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数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微课。上午,太阳已经爬上了半山腰,暖暖地照着大地,天空中两只小鸟在自由地飞翔,三朵白云飘向远方。山脚下有一座房子,房子的旁边有一块地,一位农民伯伯正在翻地。房前有一条弯弯的小河,一个小男孩正领着一只小狗在河边玩耍,几只鸭子在水中快乐地游着。跟着提出问题:“哪些物体的数量能用1、2、3、4、5来表示?”这样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愉悦的田园环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实现高效课堂。
  二、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可将难点问题设计成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微课的引入使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教学《分数除法(一)》,设计以下微课。先出示例题内容,接着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把它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再把这4份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7的1/3,也是这张纸的4/21,紧接着列出算式:4/7 ÷ 3=4/7 × 1/3= 4/21,接着出示要点内容:“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它的倒数”。利用微课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具体,突破了教学难点,课堂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又如,教《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动画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每个单元,甚至每一堂课都有知识难点,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利用微课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教学难点。
  三、利用微课构建教学活动
  利用微课构建教与学的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数学问题,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参与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例如,教学《比多少》,制作以下一个微课。一家人正准备举杯为妈妈庆祝生日,三个杯子高矮相同,粗细不同,装着同样高度的饮料,哪杯最多?哪杯最少呢?接着出示操作提示:可用三个和图中相似的透明杯子装相同高度的水,并进行观察,感知哪杯装的水最多,哪杯装的水最少。学生操作完后再利用微课引导学生探究其他方法:也可以先记录其中一杯液体的高度,将这个杯子中的液体倒出,然后将另外两杯液体分别倒入这个杯子中,依次记录高度,再进行比较。最后解答提示:当杯子中饮料的高度相同时,杯子粗的装得多,杯子细的装得少。可见,选择丰富的微课资源创设教学活动,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利用微课进行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在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后,进行的总结性教学环节。教师利用微课形式完成这一教学环节,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变得简单扼要,突出要点,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强化学生记忆。
  例如,教学《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让学生在通过“摸一摸”“摆一摆”等一系列操作活动之后,设计微课进行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摆放时比较稳定,球容易滚动;横着放的圆柱容易滚动,竖着放的圆柱比较稳定。这样使一年级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简单扼要的文字总结,进一步加深了对各种图形的特征的记忆。
  五、利用微课开启复习之门
  微课还可以应用在复习课中,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微课短小精悍,内容都围绕本单元的重难点,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强化巩固。同时能够对之前没有掌握或者已遗忘的知识进行及时强化,效率高。在总复习时,面临着时间少、内容多、要求高等突出问题,微课的加入使得这个问题得以解决。教师通过录制知识点归纳、典型例题思路讲解的視频微课,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复习的效率。
  例如,复习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时,设计微课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要点: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数,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到大数,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1;“几个”表示物体的数量,“第几”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比较物体的多少时,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比较,也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在重温旧知识的同时进行强化巩固。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为教师课堂教学创造了便捷条件,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环境,动态展示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变化,变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本报综合消息 10月20日,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中心在东荟花园小学大礼堂举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课例展示活动。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中心书记焦非非,广东教育学会国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郑国岱,广州市名教师、天河区珠村小学校长欧阳琪等出席,全区各中小学的120多名教师参加了观摩研讨。  会上,由来自长洲岛小学的青年教师王圆圆为大家奉献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所讲
【摘要】新时期的初中教学中,语文科目的学习需要通过阅读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感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教师授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谈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感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语感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在考试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模棱
【摘要】语文素养指的是一种围绕语文能力而形成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语言的积累程度、语文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语文思维的培养和形成等。本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为着眼点,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习作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为了实现时代育人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目标,语文学科的教学也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能改变的。语文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应体现在课前的引导、课堂的指导、课后的辅导。只有教师发挥其“善导”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课改;语文教师;主导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语文教学逐渐地强调和体现了学生
无论什么时候,儿歌总会伴着幼儿成长。这些富有生活色彩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无论是长久流传在民间的儿歌,还是现代创作的儿歌都各自有各自的意义。随着幼儿的成长,儿歌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然和社会,开启心智,发展他们的思维与想象,培养和训练他们的语言能力。同时,儿歌也是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的好助手。除此之外,我从这些琅琅上口、富有音乐性的儿歌中发现:原来,儿歌中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因不满而表现出来的用言语或行动向一定对象进行攻击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若频繁发生,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同时因行为主体具有敌意,容易受到群体排斥,造成个体亲社会能力的逆向发展,对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阻碍。本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从成因分析到策略辅导进行论述,以期给幼儿园教师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教育指导。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  幼儿初期的攻击性行为比较频繁,大多以工具性攻击为主,
道德情感是由人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源自认知和活动的过程,并对认知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内化的、长久的。如果没有道德情感的参与,道德概念的认知、道德行为的指导就只能停留在浅表化、程式化的层面上。道德情感是道德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和催化剂。真实深刻的道德情感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而现行品德教材对社会性知识的内容进行了
新课程改革势不可挡。课改前地理课堂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要改变课堂教学的方法。  笔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心得如下。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
汉字是我们中国的文字,是我们学习交流的工具。都说字如其人,写得一手好字,将会让我们终身受益。同时,写好字是一个有关民族素质的问题,是每一个中国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也是每个小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一般会留12—15分钟的时间进行写字指导。在这10多分钟的写字指导中,我们按照低年级写字教学目标进行指导。低年级写字教学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汉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思想和情感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从婴儿出生到成长为后来的幼儿期、少年、青年期,直至成年,一个人一生都在学习语言这门生存技巧。现代教育对幼儿的语言教育也逐渐重视,幼儿入园所配备的教科书当中就有《语言》教材,换言之,现代教育要求,语言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本文以“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研究”为题,谈及几点笔者在幼儿语言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广大幼儿发展和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从业者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