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的侧支代偿及介入开通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uxiaoshen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慢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BAO)后介入开通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总结慢性VBAO的侧支循环。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对13例慢性优势侧椎动脉颅内段和(或)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介入开通治疗,分析开通率、侧支循环、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比较手术前、后采用前向血流评定(TICI)分级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改善情况。

结果

13例患者中11例再通成功,TICI分级由术前的0级变为3级。3例患者术中置入1枚以上的支架,其中1例置入3枚,2例置入2枚。2例患者仅进行球囊扩张。本组1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MRI证实为穿支事件。在21个月的随访过程中,11例预后良好(mRS评分0~1分),1例预后中等(mRS评分2~3分),1例预后较差(mRS评分4~5分),无死亡患者。13例患者的慢性VBAO的侧支循环包括后交通动脉(8例)、小脑软膜动脉沟通(8例)、脊髓前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软膜动脉(2例)。

结论

对特定的症状性慢性VBAO患者,介入再通技术安全可行。但由于存在一定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影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囊性动脉瘤的并发症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147例颅内破裂宽颈囊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0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内破裂动脉瘤213例,未破裂动脉瘤79例,动脉瘤复发9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8例。成功置入支架后即可给予盐酸替罗非班[2~4 μg/kg(2~4 ml)],术后继续持续泵入24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应用PED治疗的27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PED置入10例,联合弹簧圈治疗17例,2例在支架释放后行球囊扩张。结果27例患者共治疗27个动脉瘤,置入28枚支架,所有PED均顺利到位并释放。PED覆盖眼动脉17例、后交通动脉9例、小脑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