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来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14073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卵管是女性卵细胞输注到子宫的重要管道,但容易受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支原体感染和先天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影响而堵塞,且占到女性不孕诱因的四分之一以上[1].需要通过宫腔镜进行检查,并配合重建手术治疗,但由于患者治疗期间承受着机体不适感及家庭压力,常出现焦虑、恐慌等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抑郁自杀的情况[2].因此治疗期间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需要干预手段以提升患者配合度.常规干预仅对配合治疗及宣教做基础辅助干预,患者出现负性心理时如未作及时引导,可导致其诊疗期间的主观能动性变差,无法有效配合治疗.增设心理干预,可将其心理状态向良性发展引导,提升患者的诊疗安全感、护士信任度及治疗配合度,从而以积极心态面对整体的治疗方案.既往研究中,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护理措施研究中对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探究较少,护理措施也相对泛化,缺乏个性化护理特征,导致心理护理措施作用十分有限.本研究纳入58例患者,对其分别给予差异护理模式,重点强化了心理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旨在探究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如何采取高效化心理护理措施,总结其护理作用,内容如下.
其他文献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患者以皮肤瘙痒、出现风团,颜色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有发痒或麻刺感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可出现于躯干、面部、四肢等,风团会在1~2d内自然消失,但是在患者身体其他部位会有新的风团陆续出现,此外,患者还可伴有头痛、食欲不振等[1].荨麻疹没有固定的发作时间,可每日发作数次,也可隔数日发作一次,且该病病情迁延,病程少则数月,长则数年,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慢性荨麻疹为荨麻疹患者每周反复发作次数达到两次以上并且连续发作时间超过6周,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期刊
青少年时期是生命历程的重要阶段,不仅身体发育,同时还有心理的成长.陶然等[1]在研究中曾指出,近年来,抑郁症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多,抑郁症已成为当今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最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之一.北京市海淀区作为教育资源丰富且集中的地区,各学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需要得到了解,但针对该地区初中生心理状况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调查并分析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初中生情绪状况,以了解该校初中生抑郁倾向的现状.
期刊
海绵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显著的生物学活性,是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这些次级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多种致病菌株具有潜在的抗菌活性.本文综述了2002-2020年之间经文献报道的85个源自海绵共附生真菌的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类型包括生物碱类、聚酮类、蒽醌类、甾体类、肽类及萜类,旨在为抗菌药物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随着超声成像与探头技术的发展,腹部超声逐渐出现多种超声诊断技术,常用于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的检查,包括经腹常规与腔内超声中的消化道超声,经消化道超声又可分为上消化道超声内镜和经直肠超声检查,总称超声内镜(EUS).腔内超声通常采用高频探头,其分辨力更高,可显示经腹常规超声难以显示的管壁本身、管腔内以及周围结构的微小病变.由于EUS的临床应用不断推广,消化系统NENs的检出率也逐年提高,有文献报道NENs发病率10年增长超过5倍,由于胃肠镜的逐渐普及,胃、十二指肠、直肠的NENs检出率明显提高
期刊
目的 从红藻锡兰海木耳(Sarcodia ceylonensis)中提取多糖,对其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 依次通过冷水、热水(85 ℃)和4% NaOH溶液提取海木耳多糖;通过化学方法测定其总糖和硫酸根含量;利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其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测定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对Fe2+的螯合能力和还原能力评价其
患儿,男,4岁,因“浮肿7天”于2020年6月8日第1次入院.入院前7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双下肢浮肿,逐渐累及全身,伴少尿,体重增加,2020年6月8日~30日于我院肾脏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查体:血压92/57mmHg,体重20kg,全身浮肿.尿分析:蛋白4+,多次查尿离心镜检红细胞1~3个/HP,血清白蛋白18.3g/L,胆固醇9.68mmol/L,24h尿蛋白3445.5mg.患儿无皮疹、光过敏、脱发、关节肿痛病史,无乙肝患者接触史,乙肝五项提示除表面抗体阳性外均阴性,抗核抗体谱阴性,抗中性粒细
期刊
患者,女,65岁,体重49kg.因“阵发性咳嗽、发热10天”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神清,对答切题,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62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胸部增强CT示:①右肺门区占位,增强后不均匀,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炎性病变待排.②右肺中下叶炎变.支气管镜诊断:①气管、隆突正常;②1~4级支气管粘膜光滑、各级气管腔通畅,气管镜刷片及灌洗液见散在炎性细胞,未检出恶性肿瘤细胞.无法确定患者胸腔包块性质,包块靠近肺门,如
期刊
曲霉可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而丁内酯(butyrolactone)类化合物存在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因其特殊结构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海洋来源曲霉属真菌丁内酯类次级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其今后的利用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妇产科常见疾病,常见于中老年女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研究指出,年龄、体重、妊娠、分娩均与PFD的发生密切相关[1,2].但是,分娩方式对女性盆腔解剖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对不同分娩方式的女性盆底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早期探查,有助于其产后早期恢复,推迟或预防PFD的发生.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三维超声成像逐渐在临床中应用.有报道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对女性盆底解剖结构及盆腔器官受损情况进行实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具有传播途径多样、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健康安全问题[2].大部分COVID-19患者在痊愈出院后,期望其身心都能够尽快恢复,尽快回归家庭、回归社会[3].但大多数患者在住院期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恐惧、孤独感等,如何尽快回归社会,可能又是一个新的挑战.目前临床多关注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情况,出院后回归社会的随访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质性访谈,深入了解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