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篇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anhua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乐,来源于西周时期周公制定的周礼,成为维护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通海的宗祠和洞经成为了礼乐的代表,祖祖辈辈恪守于礼仪,人人都富于爱心,以仁推礼。
  
  礼失而求诸野
  
  2010年,到通海一游,在文庙街我们走进一院古老的民居,院落整洁古朴。一位大妈手提菜篮正准备出门,我们赶忙上前说明来意,大妈笑呵呵地欢迎我们进屋,然后说:“你们慢慢看,走时帮我把门带上。”说完,径自出门去了。我等面面相觑,素不相识竟然如此放心,通海民风的淳朴可见一斑。
  孔老大子说过:“礼失而求诸野。”当大城市被物欲所“礼崩乐坏”时。在通海这座“礼乐名邦”之城,诸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悌,乃至慎终、追远,莫不散见于门庭,只是当地人多已司空见惯,然而,中原、帝京、省府却又久已不存了。因此。异乡人观瞻,莫不唏嘘、感喟。盂德斯鸠在《论珐的精神》中说:“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它代表了一种世界性的认识: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成了中同文化之根本特征和标志。“礼”之不存,正好到边地的通海来寻觅,中国文化的根。
  公元140年(明建文四年),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发动政变,大开杀戒,受牵连者达四万之多。史称“靖难之役”。此间,有一年轻女子,携一7岁幼子,风尘仆仆从南京辗转来到云南,再来到通海,在杞麓湖边默默无闻地住了下来。从此,这个破称做“四街”的村子里,又多了一个新的姓氏常姓。
  到了八十九年后的公元1 492年(明弘治五年),忽一日,云南府官差一班人马来到四街,径往常家而去。此后,常家便时有官差出入。又过了些时日,四街人这才得知,原来,这常家非等闲之辈,乃堂堂皇亲国戚一支——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之后!那络绎不绝的官差们,乃是奉朝廷之命前来“平反”安抚的……那逃匿到云南通海的女子,正是常遇春次子常升之妻胡氏。
  公元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常氏筹建宗祠。因常遇春之故,宗祠仿照安徽凤阳常氏祖籍于公元1372年(洪武五年)朱元璋钦命修建的“开平王庙”,按太庙级别规格布局,由正门、前殿、中殿、后殿、练武场等组成。大门前置青石仪仗,青石标杆,石架等,蔚为壮观。后殿正中,供奉着一幅常氏始祖常遇春身着皇帝龙袍的全身画像。200多年来,常家后裔时时祭拜,把祖先的荣光永久保存在现实里。
  在通海,几乎村村有宗祠,据不完全统计,至今留存的就有200余座。河西的苏氏宗祠,杨广的岳氏宗祠,者湾的李氏宗祠……莫不是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家族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先齐家,才能治国。宗祠是维系一个家族关系的核心,也是礼制的最重要的部分。当明代那些江南人士举家迁到通海以后,数百年繁衍生息,人口众多,逐渐散居到了各地,要维系一个庞大的家族,靠的就是宗祠。认祖归宗,血管里留着一样的血是中国人最基本的观念。
  礼乐,来源于西周时期周公制定的周礼,成为维护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照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孔子一生所致力要追求的就是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提倡礼乐治国,用礼来区分等级,用乐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君臣和敬、长幼和顺、父子兄弟和亲的整个社会完全谐和的目的。礼是体现德和仁的具体形式。离开了德和仁,礼就不成其为礼。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一个内心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怎么会去推行礼和乐呢?就是说,推行礼的人,首先应该是一名仁者,一名富于爱心的人。
  通海的宗祠和洞经成为了礼乐的代表,祖祖辈辈恪守于礼仪,人人都富于爱心,以仁推礼。清朝的乾隆年间,朝廷派了一位叫朱阳的翰林到通海当县令。这位朱县令到了通海以后,发现一年多都没有一个人来告状、打官司,他非常奇怪了。便亲自到民间探访。一天。朱阳漫步在通海街头,眼见百姓们安居乐业,心里感到无限慰籍。当他来到人群拥挤的北街口,见到走来几位老人,年轻人见了老人,都很恭敬地站立一旁让道。朱阳想问个究竟,于是他赶前几步,向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打听:“请问老伯,你们这里为什么没有人到县衙去打官司’”老人用手一挥,指着十字街口的四块大青石板和上面坐着的几位老人,风趣地说:“这就是断案的地方!”朱阳不解地问:“断案是在县衙的公堂上,怎么会在大街上呢?”老人笑道:“这是去官府的必经之地,凡是打官司的人,一到这里,就被这几位老人挡下来,让他们心平气和地摆出事实,说出原委,然后以理相劝,尽力排解,说得双方都心服口服,言归于好。这样,当然不再有人到县衙去告状了。”朱阳听后,深受感动,他访遍了通海的山水百姓,发现享受着大自然湖光山色的通海人十分崇尚礼仪,乐合身心,礼施于外,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箫瑟弦歌始终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通海人的情操。大为感慨的朱阳挥笔题写了“礼乐名邦”赞颂通海。这4个字至今还镌刻在通海文庙的照壁红墙上,历经风雨战乱而未曾湮灭,它,是通海的灵魂。
  
  雪夜钟
  
  雪夜钟是一张琴,一张明代的古琴,我抚摸过它,但我从未听过它的声音,因为它早已不再用来弹奏,只是供人观赏。一把不能发出声音的琴还是琴吗?我想是的,500年的余音,从江南到云南,雪夜钟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音乐,一座城市的悲欢离台,一种“立于礼。成于乐”的名邦风范。
  属于通海的音乐叫洞经古乐,我曾经多次聍听,无论是在占乐馆的正式演出,还是传奇的女子洞经,或者乡下草台班子,他们都自一个共同的特点。发乎情,止乎礼。年近90的老者,还是10余岁的少年;政府官品,还是卖糕点的个体户;只要拿起乐器,登上表演台,人人都是正襟危坐,只听一声曲调名报出,乐声在月夜里响起,声出如丝,裂石穿云;清音亮彻,听者销魂。
  雪夜钟的主人是通海洞经的传人张家训老师,他说通海洞经音乐萌芽于元,形成于明,兴盛于清。而通海古乐的渊源更早更芜杂。还在唐代,往来通海的汉人渐多,并与通海的原住民交融,形成了“夷汉杂处,喜讴歌”的文化氛围;宋时,通海一系列寺庙观阁相继建成,佛道二教的音乐随之在通海民间流传;元代,蒙古族大批落籍通海,当年作为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曲陀关“人物繁盛,市肆辐辏”,各种乐舞,经日不歇,北曲及大漠之音已在杞簏湖畔回荡;明代初期,江南子弟的西征和大量移民的涌入,使得通海的民族构成和经济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江南北的传统习俗及音乐文化在这里较完整地保存下米;明末清初,大西军两次进驻通海,作为军歌的陕西秦腔也在通海传唱。以上种种,都构成了通海古乐丰厚的艺术底蕴。特别是明代被誉为“绝学名儒”的通海大音乐家葛中选先生编著的《泰律》更是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音乐理论源泉,为通海古乐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海洞经古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根植于深厚的儒家文化之上。“立于礼,成于乐”。通海的文人学者和官宦士绅根据经文诗句格式及其音韵特点,竭力追求高雅、静谧、深沉、庄严的音乐风格,并按照通海自己的“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的谈演宗旨,在通搏古乐曲里精心选择部分曲调作为谈演洞经经卷及礼仪伴奏,好的保留,不适的另选。当年,洞经古乐在通海非常盛行,那里的人们把它奉若天音,前往聆听都要沐浴更衣,谈演洞经卉乐更是莫大的荣耀,通海的洞经卉乐是一种高雅圣洁的象征,学习洞经古音乐的人必须是官宦世子、三代清白的书香子弟,用通海人的话来说,一耍子弟二要钱,三要工夫四要闲。
  张家是通海的世代音乐人家,雪夜钟古琴来自于张家训老师的外祖父张家熊老先生。当年张家训老师的父亲登门求亲,老丈人考校他的就是一曲古琴,成就了美满姻缘,雪夜钟也作为陪嫁来到了张家训老师的家中。
  音乐成就了爱情,音乐也曾经毁灭了爱情。60多年前,一群花季少女在选择了终身不嫁的同时,却把她们的心嫁给了音乐。琴瑟相伴、清寂一生,痴情守望着心中神圣的洞经古乐,而她们也正是因为半个多世纪音乐人生的传奇给通海的历史留下浓浓的一笔。岁月风干了她们的青春,留下的是古乐如泣如诉的空谷之音。老人演奏的洞经与翠绿幽静的秀山,湖平如镜的杞麓湖融为一体,使山和人都沉浸在一种祥和神秘的卉老遗风中,让人们在静妙之中去体验时空的沧桑与遥远,去寻一段生命的永恒。
  雪夜钟是一个符号,一个关于通海古乐的符号。就像当年的花季少女一样,仅剩下的两位八十高龄的老人还在用她们的生命谱写着传奇。也许某一天,弦断人去,但我想“礼乐名邦”的故事仍将延续,雪夜钟发出的不再是琴声,而是雪夜的钟声,辽远而久久不散。
其他文献
石林用3亿年的时光谱写了一部地质传奇,雕刻了大地的雕塑。乃古石林却更是一个奇迹。乃古石林的岩石主要是白云质灰岩,通常这种岩石较大小石林的主要成份纯灰岩抗溶蚀能力强,因而在世界上极少能够形成剑状喀斯特,然而乃古石林却发育了完美的石林地貌。大小石林的岩石是较纯净的石灰岩,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所以是浅灰色的。乃古石林的岩石是白云质灰岩和硅质灰岩,矿物成分除了方解石外,还有白云石和燧石,再加上岩石表面苔
期刊
昆明是座闲适的城市,独特的自然天赋,造就了当今夫都希人向往不已的昆明武休阳生活,山水拥抱着的昆明,有无数享乐的好去处。而当盘龙区双龙乡的野鸭湖_山水假日小镇列入云南60个旅游小镇计划后,昆明人发现在城市的东北方,又一个度假胜地吸引着他们。这是一个供你消磨时光的运动型度假小镇,集中水上运动、山地自行车、拓展训练,以及高尔夫等资源;是一个会议度假和体验型度假小镇,让繁琐的工作在轻松惬意的环境中解决;也
期刊
2010年2月26日,是祥鹏航空开航四周年的庆典。从2006年开航至今,祥鹏航空在云南省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下,在云南人民的支持下,一步步朝着“打造云南本土航空公司”的目标扎实推进,一直以“义、简单、高效、创新、分享”为企业文化诉求。四年来。取得的成就斐然,截至目前已拥有飞机12架,在册员工近千人,开通省内外航线26条,通航城市达到28个,初步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覆盖云南省内主要城市。辐射西南、西北
期刊
鲍勃·迪伦在《日升之屋》里唱道:“生命中惟一的快乐,是一个镇接一个镇的游荡。”而我听到这首歌时,大脑中对位出的画面,正是耿马。  云南南部,山谷中一个个坝子,热带风光、小乘风味、人民淳朴、山川如花,道路迢遥——你道它延伸到国境便戛止?NeVer,自自在向缅甸向越南伸将出去,逗惹旅行者丝缕不绝的远意行思。  而这南国的南国,懂行的旅行者自会更青睐临沧——耿马。  “跟随一匹白色骏马寻找到的黄金宝石之
期刊
沧源有着佤族歌舞之乡、植物王国、崖画之乡的美誉,狂欢的余温还在蔓延,意犹未尽,于是再撒上把野,到沧源各乡镇再深入体验一把原生态之旅。于是,我们决定先一路向西,首站翁丁,途经班洪,直抵南滚河,大约两日行程;接着返回县城。再沿着北边一路玩转勐来旅游小镇和崖画谷景区(北线风光详见本期画报《汇聚边陲秘境的传奇之乡》一文)。    最后的原始部落    翁丁,佤语中意为云雾缭绕、有高山白云湖之灵秀的佤族原始
期刊
城市休闲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昧,是我国旅游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产品。随着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开展,云南旅游正从观光旅游转变为休闲度假旅游,以旅游度假、体育健身、户外运动、温泉康体、休闲娱乐文化等为主的“休闲经济”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休闲产业将成为云南新的一项支柱产业。目前,云南的昆明、丽江已在中国著名休闲城市中榜上有名,其他的一些旅游胜地和次中心城市也正在为此而努力,《
期刊
东方休闲之都——杭州    西子湖畔,郁郁葱葱的绿林之中掩映着一些极具特色的茶座、咖啡厅和酒吧。晴朗的日子,人们可以三五成群地在湖边漫步,感受垂柳拂面的清新。欣赏波光潋滟的美景。若是雨天,雨雾笼罩的西湖更具特色,在湖边的小屋品茶聊天也变得别有韵昧。  总之,杭州的“慢”生活中心正是千百年来为无数人所赞赏的西湖。正是因为西湖,杭州这个城市才变得更有底蕴,更加生动起来。  杭州是美丽的,也是小资的,处
期刊
云南省旅游局局长喻顶成在10月召开的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上总结了两年来云南开发乡村旅游的情况,首批50个旅游特色村的建设通过了全面检查验收,第二批50个旅游特色村正在加紧开发建设,第三批50个旅游特色村即将全面启动建设。至此,全省已形成覆盖16个州(市)76个县(市、区)1 50个旅游特色村的产业规模。按照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将建设200个旅游特色村。他强调,各地在开发建设中要立足于自身的
期刊
通海县是云南省的文物大县,由于保护文化遗产成绩显著。2009年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称号。通海县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共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1处:秀山古建筑群;省级重点文保单位7处:聚奎阁、通海文庙,河西文庙、杨广法明寺、河西大福寺、河西圆明寺、小新村三圣宫等:葛中选神道碑等市级文保单位9处;苏氏宗祠等县级文保单位65处。杨广法明寺、通海古代民
期刊
秀山镇是通海的县城,因背倚秀山而得名,秀山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旅游名山,秀山脚下的秀山镇自然也就为游人所青睐。秀山镇依山临水,前有杞麓湖,后有秀山,城镇居于中间。城周围波光澄碧,群峰列翠,点缀成一幅精巧秀丽的山水图卷。清代著名诗人钱南园在《雨宿通海》中写道,“孤城临水背依山,忆在江南烟雨间”,正是秀山镇山水城郭的特色,因而被人们称为“云岭江南”。    一座通江达海的古城    30年以前就去过通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