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持续的转型战略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经济环境相对平稳的时候,商业转型可谓是千载难逢的,只有突破性新技术、惊天丑闻或成本剧变等罕见的事件才会引发根本性的变革。但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行各业的挑战陡增,商业环境急剧波动、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变化已经成为商业运营的一部分。为了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保持正确的航行方向,公司必须为持续转型做好准备,并根据商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战略。
  然而,很少有企业具备这项关键能力。尽管不少公司都曾试图转型,但它们的尝试往往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大部分公司都采取了激进的措施来应对波动,但这些举措通常在半年以后才会见效。当面临真正的障碍或危机时,公司可能难以采取周密的策略来应对内外部的变化。但若能提前做好准备,转型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我们可以将公司的转型战略分为三大类,其转型程度各异,包括转型时间和强度。
  被动式转型战略 这是最常见的转型战略,几乎已经成为资深高管的本能,但其产生的影响力很小。环境的改变会在短期内引起骤然变化,企业很少需要进行全面的协调或跟进。事实上,如果只需逐步推动改变,那么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不过,它的影响力最为有限而且难以持久。有时,企业需要开展更为全面而彻底的转型,那么采取被动式转型战略就会出现问题。
  计划式转型战略 这类转型战略更加系统而全面,适于开展重大变革,并且需要预留充足的准备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针对相关业务领域开展广泛的变革。转型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某些特定的事件或威胁,例如新的竞争对手或竞品进入市场等。它比被动式策略更具前瞻性,因此能够带来更大的潜在收益。不过,计划式转型需要预先对各项转型任务进行规划,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目标,因此比被动式转型见效更慢。
  感知及调整式转型战略 这是时间跨度最大、影响力最为持久的转型战略,但只有少数公司具备这种能力。
  “感知”是指持续收集并分析当前及未来的商业数据,并取得相应成果的流程。感知流程需要将基本的规划信息与关键绩效数据相结合,从而向IT、人力资源或市场营销等部门的负责人或公司领导提供简明扼要的汇总报表,方便其采取相应的转型措施。出色的感知报表能够提供早期的组织指标,预测未来的商业发展趋势,并提示公司所需的运营调整。例如,业务单元的领导通过使用感知报表,可以从产品单价或销量出现的未预期的减少来揭示出整体收益的下降。或者,一家物流公司可以将感知系统应用于警惕定价的变化,以及掌上电脑、无线通信设备、映像软件等设备的功能变化上,目的是决定如何以及在何时开始在自己的业务中应用这些技术,以避免被竞争对手攻其不备。
  “调整”则是指根据感知结果来修改商业战略。在这个阶段,各部门的领导会分析转型对员工、流程及技术的影响,并就转型规划达成共识,从而有效建立并保持竞争优势。调整完毕以后,公司可以继续感知并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如扫描市场变动及监控战略的执行过程等。感知及调整流程是持续的,需要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并对结果进行预测。如果公司能够开展计划式转型,同时具备灵活而有韧性的组织,便有望成功实施感知及调整这一持久战略。
  例如,陶氏化学是少数几家成功完成感知及调整式转型的企业之一。公司希望根据化工行业的七年兴衰周期对劳动力进行规划。为此,陶氏化学对四万名员工的三年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预测晋升率、内部转岗以及总体劳动力趋势等。随后,公司采用定制化的建模工具,将现有员工细分为5个年龄组、10个职级,并对各部门的未来员工数进行预测。可对模型中的定性变量进行调整,如行业趋势、政治发展、法规变化以及各类假设情景等,陶氏化学的预测系统始终在感知这些因素。
  通用电气则采取了更为全面的感知及调整式策略。在2001年,杰夫 "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接替杰克 "韦尔奇(Jack Welch)出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此后不久,公司就开始转型,将发展重心从提高生产力转向有机式增长。通用电气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其收入增长目标比全球GDP增速高出2-3倍。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全新的管理方法。通用电气的感知及调整式系统促成了这次转型,该系统曾发出警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能源成本的持续上涨,只有擅于创新并能实现有机式增长的公司才能最终胜出。
  部分企业——尤其是缺乏成熟的规划流程和有效领导的企业——难以全面实施感知及调整式战略。在这种情况下,计划式转型战略也能帮助企业成功实现转型目标。所有企业都必须认识到,市场变化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即使是提升感知及调整能力的小幅举措也能带来显著而持久的收益。
其他文献
余仁生是活跃于粤港及东南亚的一家历史悠久的中药店,为华南及东南亚著名的老商号,历史跨越130年。在海外华人之中,它与“北京同仁堂”及“东方红”鼎足而立,商业网络非常广泛。余氏的创业经历正好记录了19、20世纪之交,华人移民在东南亚落地生根、创业垦荒的历史,反映出华商在马来半岛开发历史上所扮演的“中介人”角色,见证了华商的经营圈如何跨进了马来半岛这个舞台。  南下马来亚  据余氏族谱称,余氏祖籍江西
期刊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逐步迈入后工业化时代,企业需要特别关注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带来的机遇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此国内外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作为企业经营者来说,如何深化改革,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走势如何,都是大家极为关心的问题。  在已经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经济有了很大的飞跃,中国的经济总量成为全球第二,许多产品产量指标都处于世界
期刊
当数据完全渗透到人们生活之中,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就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可以观察到大数据时代的不同。面向大数据机遇和挑战的应对策略是进行长期部署和短期规划,一步一步走。从长期来看,大数据的影响是深刻的。但眼下对企业而言,应对大数据的第一步是构建BA能力  近年来,“大数据”这一概念迅速流行,在业界和学界得到高度关注。事实上,“大数据”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时代演化的产物。当信息技术
期刊
第一次见面,我们会留意对方的言谈举止,包括体貌特征、服饰搭配、握手的力度、手势姿态、说话的语调等等,然后把这个人归入到我们内心中早就准备好的类别里。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明白,第一印象并不够准确。  我们看重第一印象,本质上是因为我们凡事都爱找捷径。当遇到陌生人的时候,我们希望对他们进行类型化和脸谱化,以便我们快速地处
期刊
北宋初年有一位十分聪明的文人陶谷,博通经史,文章过人。从五代后晋开始,陶谷就在朝中掌管文字,历仕后汉、后周,到宋代依然在翰林院当老资格学士。宋人称其“自五代至国初,文翰为一时之冠”,然而他却在赵匡胤那里碰了钉子。  北宋建立后,陶谷仗着自己对赵匡胤当上皇帝有功,希望能够挪挪位子,当宰辅大臣。按说,陶谷想当宰辅,不算过分。论他的能力和资历,都能排在赵匡胤的其他宰辅前面。后晋时,陶谷的文辞就是一流的,
期刊
近期在给一个总裁班授课时,我在学员中做了一个调查,问这些来自某行业的企业高管们两个小问题:一是所在企业有无品牌管理部门或专人;二是如果有的话,是独立的部门还是归属于哪个部门。得到的结果是,76%的企业已有品牌管理部门、小组或专人,其中12%的企业设有独立的品牌管理部门。有趣的是,在那些没有专门设立品牌管理部门的企业,品牌管理人员(小组或专人)的归属部门则是五花八门,除了市场部外,还有销售部、法律事
期刊
技术流程用于定义系统需求,以将需求转换成有效的产品、必要时允许产品进行一致的再生产、使用产品来提供所要求服务、持续提供这些服务并且在产品退役时处置产品。  技术流程定义促使组织和项目功能收益最优化并降低由技术决策和行动带来风险的活动。这些活动能使产品和服务具有适时性和可用性、成本效益及功能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生产性、适用性以及采办和供应组织所需的其他品质。这些活动亦能使产品和服务能够符合社会的
期刊
《贞观政要》是史书。读史书,如何理解是一大难题。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同情之理解”,不失为可取的方法之一。他说:“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
期刊
贞观君臣中,有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名封伦,字德彝。隋朝时,他就已经进入高层,在揣测隋文帝夫妇的心理上,他展示出自己过人的小聪明。隋朝大臣杨素本来很自负,谁都看不起,唯独对封德彝另眼相加,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降唐以后,封德彝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立有功绩,唐高祖时就担任吏部尚书,升中书令,太宗即位后,封德彝改任尚书仆射。  封德彝是从吏部干出来的,在人力资源上应该是内行。太宗为了倚重他,专门把他叫来,
期刊
中国是创新的沃土?恐怕国际上大多数人不会认同这一观点,因为中国经常与山寨、缺乏言论自由、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填鸭式教育和国营领域过于傲慢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或多或少地出于上述原因,外界通常认为中国缺乏创新成功的基础。  但这一观点过于简单和肤浅。不妨让我们在这些所谓的原因中撷取两条展开深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但这并不能阻碍创新的步伐。在过去十年里,源自中国的创新案例不胜枚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