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幼教工作十余载,《幼儿教育》杂志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她是我的良师。封面设计成了可供我布置环境的参考,活动方案充实了我的日常教育活动,政策法规的宣传让我及时了解到了幼教的最新动态。专家特稿让我“聆听”了一次又一次生动的讲座。每次捧着刚到的《幼儿教育》杂志,我总是爱不释手,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闻着油墨香,我贪婪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她亦是我的益友。捧读杂志,如与友人交流,那种沟通真实、温暖。一次,阅读《幼儿教育》杂志2011年第3期“希望的田野”栏目中刊登的《关于发展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一些思考》一文,我感触颇深。文中所分析的情况与我们这里的现状极其相似。我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农村三类园,属于校中园。因为附属于小学,所以教师难以很专业地开展一日活动;班额容量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园舍配备不够,大型玩教具大多已破损,不能使用。我几次递交申请,校长总以资金困难为由推辞。看到这篇文章,作为一名幼教人,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园长,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我的孩子们是山涧的溪水,清澈而甜美,是天上的白云,纯洁而明朗。他们是可爱的天使,他们也有权利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我拿着《幼儿教育》杂志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推心置腹地与校长沟通,并恳请他读完这篇文章。也许是我发自内心的请求感动了校长,抑或是《幼儿教育》杂志的这篇文章触动了校长。没过几天,校长便与村委会及乡中心校领导积极联系。并多方奔走筹集资金。现在。我们的幼儿园正在建设中,教师招聘与大型玩教具购置工作也列入了计划。暑假过后。孩子们就能在独门独院的、安全的、全新的幼儿园快乐生活了。现在,校长也成了《幼儿教育》杂志的忠实读者,时不时地问我:新杂志来了吗?
  感谢《幼儿教育》杂志给我们农村孩子带来希望,感谢《幼儿教育》杂志道出了我们幼教人的心声。我相信,在《幼儿教育》杂志的陪伴下,更多孩子的心灵会绽放幸福的花朵。一路有你,幸福无比!
  一路花开香满径
  陈辉
  一本封面上“开满”五彩花的杂志在我眼前闪过,“这本杂志大家要经常读读,新老师最好每年都订……”保教主任在业务培训会上语重心长地说。我用心记下了杂志的名字——《幼儿教育》。十八年前,我刚刚走上幼教工作岗位,这个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那时,幼教类的理论书籍和刊物很少,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的信息网络。于是,《幼儿教育》杂志成了那个年代我唯一拥有的专业资料。每年,我都会找园内图书管理员去订阅;每个月,我都会捧着带着淡淡书香的新期刊慢慢品读:看一看幼教界的新动态,学一学幼儿教育的新理念,读一读优秀的教学案例,试一试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实践中,我不断总结、积累自己的教育经验。很快,我与那些“精灵小鬼”相处得越来越融洽了。与此同时,我对《幼儿教育》杂志也更加爱不释手了,当年杂志中那些充满智慧的教育故事和管理方法让我至今难忘。此外,杂志里的教育教学案例对我帮助也很大。每每读过。我总是尝试着去分析、理解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然后创造性地迁移和应用,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几年前,我移居沈阳,做了一名教学管理者。“这本杂志大家要经常读读。新老师最好每年都订……”我在业务培训会上也语重心长地说。后来,我干脆向园长申请将《幼儿教育》杂志列入教师必读书目,由幼儿园出资为每个教师订阅。在管理实践中,我坚持把从杂志中读到的先进理念和做法与教师分享。指导教师开展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次,我看到《幼儿教育》杂志上征集《认识时钟》的活动方案评析,我为之一动: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观众,何不尝试做一回演员呢?我鼓起勇气将自己的“处女作”《解放儿童,解放自己》发给了编辑部。春天悄然而至,在《幼儿教育》杂志2011年第4期上,我惊喜地看到了自己的作品,那一刻我无比激动。《幼儿教育》杂志伴我走过了十八载。她始终朴实无华、润物无声,把深沉的爱根植于我的心田。一路相伴,心存感激;一路春天,花香满径。
其他文献
我园是一所公办涉外幼儿园,设有12个境内班和8个境外班,近500名中外幼儿在这个大家庭里一起生活、学习,其中境外班的孩子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境内班的孩子虽属本地户籍,但也有1/3来自“海归”家庭。面对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孩子及其家长,我园在培养幼儿归属感的实践中,本着“文化自尊”和“文化尊重”的原则,以“文化浸润”的方式让幼儿充分感知、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幼儿的“中国心”“世界情”。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明确全市教育系统将把“四史”学习教育贯穿学校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构建常态化教育機制。天津市基础教育阶段将立足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等课程教学,围绕课程目标,将有关内容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各学校将重点挖掘校史、校训
摘 要 乡村教师一方面承担着传承乡村伦理的重任,一方面又处于乡村伦理的现实挤压中。通过对H老师的叙事研究,探讨在内归因机制下,义务论伦理学和目的论伦理学的冲突对农村教师带来的道德纠葛,有助于我们考察当代乡村社会的伦理变迁和道德现状。  关 键 词 农村德育;乡村教师;内归因;目的论;义务论;道德身份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7-0017-0
摘 要  主题式情境体验教学围绕学习主题,整合教材内容,通过创设连贯性、系列化的学习情境,构建真实连贯的活动体验场域,规避碎片化情境设计的割裂式体验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生成性体验,使其形成关联生活的思想与行为图式,实现道德的“真实生长”。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体验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3-00-03  习近平
第一眼看到丁丁时,我们就感觉到他与众不同。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大脑袋,空洞的笑容,奇怪的举止,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这是智障孩子。  那天例行体检,幼儿园买了一台测量身高体重的仪器。不知为何,丁丁似乎很怕这台新仪器,任我们费尽口舌。他也绝不往前跨一步,这时的丁丁似乎力大无比,像一条鱼倔强地挣扎着,大声尖叫着,折腾了半天也不肯站到仪器上。以后,丁丁经常拒绝参加活动。连一些简单的动作都不愿做,我们只好由着他站在
编者按:1999年,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结合多年的办园经验和办园特色,开始了生存课程的研究与探索。十多年来,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了研究,历经生存课程的理念初创、完善——生存课程的实践模式探索——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样三个研究阶段。现阶段,他们的研究重心转移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上,初步确定了教师最需要提升的五项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反思能力、发展意识、协同意识、人文精神,并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本研究
学前教育究竟为了什么?这是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本质问题。笔者自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来,认定学前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儿童发展纳入社会所需要的轨道,两者并行不悖。  将“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  问题放在何处  上世纪80年代,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提出了“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DAP)的声明,在“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问题上曾招来学界和幼教实践工作者的广泛质疑。  
在我区科学教研组的观摩研讨活动中,大班科学活动“我的银杏树叶”使人耳目一新,受到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这是深秋时节幼儿对飘落的银杏树叶的自然观察活动,从教师的现场组织来看,主要分为四个环节:(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银杏树叶的基本特征。(2)通过细致观察感知某一片银杏树叶的典型特征,并通过绘画进行记录,制作“小树叶身份证”。(3)玩“小树叶捉迷藏”的游戏,根据同伴的记录单寻找对应的银杏树叶。(4)欣赏故
我们经常纠结于游戏中是“孩子快乐就好”,还是“以能力发展为先”。教师出于“责任感”往往更强调后者,但我认为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能力的发展正是建立在游戏所能带给孩子的愉悦感的基础上的。  真正属于孩子的游戏有这样一些特征:(1)自成目的性,即游戏中一切都由孩子自己决定。就如案例中孩子可以自己决定搭什么、搭多大、怎么搭,他们不是因为教师强调要坚持而坚持,也不是为了“提高自身建构水平”而积极投入,他们仅仅
在进餐前,我组织幼儿听录音故事。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听的配乐故事孩子们却不喜欢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听故事。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