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社会飞速发展,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新课标》指出:“交际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内外创造各种各样的环境氛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的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说话的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学生 课文插图 说话机会 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不仅插图优美,富有儿童情趣,而且语言精练,每个单元的练习中还安排有口语交际的内容,教师可充分运用教材,创设各种环境氛围,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给予学生说话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小学语文的单元练习中安排有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这种交际就无法进行。因此,在实施专题训练时,教师巧妙地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交际情境,有效地调动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带着自己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走入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例如教学《我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把课堂创设成他们喜闻乐见的童话世界。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教师绘声绘色地告诉学生:“小白兔要到山羊公公家做客。他想买些水果送给山羊公公,可是来到超市却发愁了,不知买哪种水果。(多媒体演示小白兔望着琳琅满目的水果犹豫不决的样子)同学们,我们帮帮他,好吗?”学生兴高采烈,纷纷为小兔出谋划策,介绍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随后,教师摆放道具,戴上头饰,扮演山羊公公。这充满童趣和乐趣的交际情境极富感染力,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说话的欲望。
  二、利用文中插图练说
  低年级的课文每篇都有形象、生动、有趣的插图,中高年级的课文也有相当数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往往就是训练口语交际的好素材。我们可以由图入手,充分利用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
  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中外游客正兴高采烈地看着成群飞舞的蝴蝶。
  生:五彩缤纷的蝴蝶吸引来了大批中外游客,蝴蝶谷真是太美了!
  生:那么多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我真希望也到蝴蝶谷去亲眼看一看,那该多好啊!
  师:同学们很会观察,有总说,也有分说,而且能抓住画面的重点,还说了自己的感受,真不容易。
  利用插图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练说
  很多课文语言精练,往往在一些精辟词语中,隐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教材中的精辟之处创设情境,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有话要讲,激起一吐为快的欲望,从而达到训练说话的目的。如《会走路的树》一文中说:“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抓住两个“许多”,引导学生进行练说。
  师:小树会带着小鸟去哪些地方呢?会看到哪些有趣的东西呢?
  生:小树带着小鸟来到了海边,看到了海龟在海水里自由自在的游动。
  生:小树带着小鸟来到了花园里,看到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生:小树带着小鸟来到了草原上,看到了骏马在奔驰。……
  师:说的真是太好了!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这样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创设情境,既让学生加深理解了课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能力。
  四、利用课文的结尾练说
  不少课文的结尾,给读者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时机,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给这篇课文进行续“说”。如《会走路的树》结尾处说到“他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
  师: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看到了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生: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看到了老驯鹿,小驯鹿高兴地叫起来:老朋友,我终于见到你了,我在远方非常想念你。
  生:老驯鹿看见小鸟走过来,连忙迎了上去,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生: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老驯鹿看见了小鸟非常高兴,小鸟告诉老驯鹿自己在远方的见闻……
  这样的训练,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了思路,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教材中“说”的素材,把握“说”的时机,创设“说”的氛围,培养“说”的能力。
其他文献